理想與立志:
1.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差恥。(奧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清*蒲松齡)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6.鳥最要緊的是翅膀,人最要緊的是理想。(諺語)
6.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人挖土時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整整四年,不惜犧牲,做了幾百次實驗。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發明了炸藥。
7.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8.周恩來上小學時回答校長為什么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9.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藥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藥物書籍。走了上萬里,用了三十多年,終于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藥巨著――《本草綱目》。
10.陳涉年輕時,曾經給人作雇工。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嘆。
教育問題:
11.曾參殺豬教子。
12.在韓國已悄悄進行了11年的以社會上層人物為中心的“不給子女留遺產”的運動,已被公開。這一運動突出向社會做奉獻,把財產奉獻給社會福利機構,有的會員甚至把自己數億元的土地捐獻給公共機關。
13.統計資料表明,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不小:美國1.2小時,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相當多的城市中小學生,上學由父母接送,不會劃火柴,不敢開煤氣,所謂的勞動只是擦桌子、掃地。
14.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后,沒有向父親伸手,而是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15.狐貍母親:冷酷中的溫情。電影《狐貍的故事》中有一個情節:小狐貍長大了,可以外出謀生了,狐貍母親便開始發了瘋似的驅趕它們,不許一只留在身邊。
勤奮治學:
16.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8.天才出自勤奮。(高爾基)
19.A=X+Y+Z
A代表成功,X代艱苦的工作,Y代正確的方法,Z代少說廢話。(愛因斯坦)
20.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然后,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21.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22.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23.西漢學者匡衡家貧而好學,夜晚無燈,鑿壁偷光,終成知識淵博的學者。
24.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卻每天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他把這句話寫出來,掛在墻上以自勉。
學習與思考: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6.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師講解《大學章句》時,就問朱熹是何時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7.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積累與知識:
2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0.唐代李賀,每次出去與親朋同游,總是帶著一個白錦袋,想出妙句,立即寫好放進袋里。晚間回家整理,幾乎天天如此。
31.蒲松齡于大樹下,準備好茶、煙,熱情地邀過路人講述自己的見聞。如此歷二十余年,終成《聊齋志異》。
恒心與毅力:
32.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語)2.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語)
3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34.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戰國*荀子)
3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36.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從不間斷,終于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名揚中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37.愚公移山。
相關文章:
1.學習勵志格言精選
6.學習勵志名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