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特點與功用探究
在當今社會,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積累,還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摘要】隨著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文化研究的全面展開和逐步深入,其重要性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但由于企業文化是一種思想意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仍有一部分人對其缺乏準確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對企業文化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深入探討了企業文化的特點與功用,揭示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關鍵詞】企業文化;特點;功用
引言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生產者和流通者,也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承擔者。因此,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對整個國民經濟來說影響重大。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時代,尤其是知識經濟的快速跟進,文化力量已經成為同資本力量同等重要,甚至比資本力量更為重要的企業推動力。因而,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著力提高企業文化力,成為現代企業謀求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那么,究竟何謂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又有哪些特點?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體有何功用?下面筆者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究和詳細論述。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界定
關于企業文化的定義,自20世紀80年代起,國內外學者就有許多種類的表述。霍恩斯認為,企業文化是在工作團隊中逐步形成的規范。帕斯卡爾和阿索斯指出,企業文化是指導企業制定成員和顧客政策的宗旨。愛德加-沙因認為:從企業的各個層面上來說,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維方式,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融合過程中獨創、發現和發展而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為正確的思維方式傳輸給新的成員,以使其在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融合過程中自覺運用這種思想方式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感受事物。綜合以上諸位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環境下,企業及其員工在生產經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章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它由企業環境、儀式和典禮、文化網絡、英雄人物和企業價值觀五種要素構成,其中,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企業文化的特點
(一)企業文化具有實踐性
企業文化是一種經濟組織文化,亦即企業是其載體,沒有了企業組織,企業文化也就無從談起。企業文化在企業的運行發展中萌生,又反復通過各種制度、大小會議、宣傳媒體、口頭傳播等形式予以完善和加強,并被企業員工認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服務管理過程中得到貫徹。因此,企業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有著穩固的實踐根基。通俗地來講,也就是說企業文化來源于實踐,也在實踐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文化兼具自發性和自覺性
企業員工在共同勞動、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形成共同的經歷、共同的工作體驗甚至于共同的價值取向,這就初步形成了企業文化。但是,這種自發形成的企業文化的競爭力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逐步下降甚至與外界不相適應。因此,企業家作為企業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靈魂人物,往往會把自己高昂的精神通過溝通、傳遞、普及、推廣等形式上升為全體成員的共同價值觀念,積極倡導和熱切追求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
(三)企業文化具有互動性
企業家既是企業的管理者,又是員工的思想領袖。在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企業家扮演著奠基者、溝通者、普及者、改革者等多重角色,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海爾文化離開了張瑞敏無從談起,邯鋼的文化不說劉漢章說不清,新希望的文化不能不從劉永好、劉永行兩兄弟開始。優秀的企業領導人往往能夠締造卓越的企業文化。但若是因此就把企業文化理解為企業家的文化,認為企業家在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全部作用就大錯特錯了。企業文化歸根結底是一個組織文化,理應由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共同參與建設。同時,也只有企業員工達成共同認知,確立團隊心理契約,企業家所推崇的理念、思維和價值觀等才能真正成為企業文化,并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因此,企業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團隊共建、雙向互動的過程,若僅憑企業管理者的個人力量則很難締造出優秀且為員工普遍認同的企業文化。
(四)企業文化具有獨特性
一方面,不同的企業由于所處行業、業務范圍、技術水平、員工隊伍、戰略定位等不同,其文化也必然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從前文論述的企業文化的實踐性的角度來說,由于不同的企業所走過的發展歷程是有差異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所孕育的企業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企業文化最可貴的東西就是其個性,個性是企業文化的生命力。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經營比較成功的企業都擁有富含自身特色和獨到之處的企業文化。比如,海爾集團的“中正之道”,沃爾瑪公司“給普通百姓提供機會,使他們能與富人一樣”的顧客導向等等。而有些企業在構建和描述企業文化時總是共性多于個性,未能體現出自身的特色。這不僅違背了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律,也不能使它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企業文化的獨特性是不容忽視的。企業在構建自身文化的時候要力求出新,采用差異化策略,著力締造出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
三、企業文化的功用
從理論角度來說,企業文化是一門管理學科,也是一種管理手段,其管理功能在于它是以觀念形態為媒介,在企業員工的思想中培養和樹立群體意識、工作信念、行為準則、共同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等,再通過這些已經植入員工腦海的意識來激勵和約束他們的言行,從而實現有效的“控制”,讓員工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自覺地努力奮斗。具體來說,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四大功用:
(一)導向作用
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企業的宗旨、使命、愿景、原則等根本性要素,因而也就影響著企業的市場選擇、價格定位、營銷方式等經營策略,亦即關乎著企業制定什么樣的戰略、制定的戰略能否順利實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簡而言之,企業在經濟社會中扮演著生產制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角色,而企業文化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扮演這一角色的方式。
(二)凝聚作用
企業文化反映的是員工共同的思想意識、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是員工的共同目標和追求。因此,它能夠把全體成員凝聚成一股合力,營造出和諧統一的組織氛圍,使員工為集體利益而努力奮斗。與此同時,員工間的人際關系能夠得到極大的改善,彼此之間的沖突與摩擦也能夠大幅度地減少,這在無形之中也大大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進而對其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績效的提高發揮出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三)激勵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大都強調以人為本,崇尚知識和勞動,重視員工的個人價值,能夠充分滿足員工的尊重需要。同時,它所確立的思想意識、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能夠真真正正地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支持,激發并不斷鞏固員工的組織歸屬感,進而提高其勞動熱情和勞動積極性,增強其對組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發掘企業人力資源的潛力,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源源動力。
(四)規范作用
為了維持良好的秩序、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企業通常要制定大量的規章條例來約束和規范員工的行為。但這種硬性控制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并且它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會產生諸如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削弱員工的歸屬感等負面影響。而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軟控制”則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它是深深植根于員工內心的行為標準,能夠使員工自覺主動地矯正和規范自身的行為,在避免了可能由規章制度引起的心理抵抗力的同時,也往往會起到更好的規范作用。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探究,我們可以認識到: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員工的共同認知和心理契約,具有實踐性、自發自覺并存性、互動性、獨特性等特點,對企業發揮著引領方向、凝聚人心、激勵員工、規范行為等功用。因此,在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了企業文化之后,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結合企業文化的特點,積極主動地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以促進企業的成長壯大,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企業文化功用的五個比喻[J].企業文化,2007,07:58.
[2]盧君.企業文化作用的深層次剖析[J].商業時代,2010,04:144-145.
[3]張丹.企業文化的外延、內涵及作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03:53-54.
[4]丁小強.論企業文化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3,02:47-49.
[5]尹曉磊.企業文化的功用與形成——對日本、美國若干企業的考察之一[J].日本學論壇,2001,03:58-64.
[6]邢以群,葉王海.企業文化演化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2:5-11.
【企業文化的特點與功用探究】相關文章:
細則的寫法與特點12-11
議案的特點與作用04-01
王安石與韓愈的詩探究11-21
批復的特點與寫作格式12-10
《辛棄疾詞兩首》問題的探究與探究的思路11-16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11-16
請示函特點與類型12-09
請示的注意事項與特點12-09
《化石吟》問題探究與題解10-09
有關《辛棄疾詞兩首》問題探究與探究思路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