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畢業論文
外國文學也是文學界的重要研究對象,下面外國文學畢業論文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摘要:
外國文學的內容涵蓋很廣,具有不平衡性、階段性、差異性和交融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影視作品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外國文學影視作品的選取應遵循目的性、準確性、基礎性、創新性、聯系性和教學相長的原則。但需明確的是利用網絡和影視是教學輔助手段,最終目的還是要回歸文本,提倡文學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外國文學;教學;影視作品;選取原則
一、影視作品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優勢
《教育大辭典》中定義教學組織形式為:“教學活動的一定結構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學科性、教學任務制約,其發展變化反映社會生產方式的要求。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中,處于具體的落腳點的地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行為等要素,最終綜合、具體落實到一定的組織形式,借助不同的教與學組合方式,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中實現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學組織形式經歷了由個別教學到集體教學,教學媒體由語言與文字發展到現代教學媒體,教學媒體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傳遞教學信息的中介物。《全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中教育部明確提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現有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衛星電視教育網為基礎,形成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推動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構建開放的學習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采用影視作品輔助外國文學教學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文書先生評價說:“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沒有審美教育機構、隊伍以及實施的計劃,領導重視不夠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對美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在教育中,由于對工具理性的強調和審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學生情商偏低,審美感受能力遲鈍,創造性思維較差,呈現出綜合素質欠缺的‘單面人’癥狀。”
由于多數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長大,中學教育也給予學生很少的外國文化教育,文化差異就成為主要障礙。文化差異阻礙了學生對外國文學的理解,僅僅通過學生自學和教師簡單的傳統課堂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促進教育現代化,利用輔助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迫在眉睫。新媒體視域下美育的開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新媒體給大學生很大的自由表達空間,大學生的言論表達處于形成發展時期,同時也培養了其獨立性和創造性,但也要區分新媒體的虛擬與現實,對大學生要加以引導。網絡和影視資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興起,使教育資源和教育權力發生了轉變。新媒體更加形象和生動,是傳統課堂的補充和延伸。人們通過聽覺所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所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視聽結合起來可以記憶65%。網絡上有很多免費的影視資源,影視作為現代科技的產物,綜合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等的優勢。外國文學的教學中,使用影視作品輔助教學,符合直觀性和深刻性的原則,可以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直接有效。直觀性和深刻性原則是指在學習中幫助理解內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學員的認識規律。采用影視教學通過聲音和畫面能豐富學員的直接經驗,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避免抽象、空洞地說教,同時,也能使教材符合學員思維的發展。外國文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外國文學就要了解作品中相關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民俗等諸多因素,許多抽象的心理描寫,要充分發揮影視的優勢,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外國文學教學中影視作品選取原則
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例如《神曲》《紅與黑》《人間喜劇》《哈姆萊特》《簡?愛》《傲慢與偏見》《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很多外國文學經典都有相應的影視改編,甚至有很多的版本。課堂教學中影視的運用要適度適量。大學課堂一般為50分鐘,影片相對較長,就需要考慮刪節播放的長度和控制進度,過程中教師輔之以講解促進學生的理解,影片的運用也要適量以免影響教學。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影視資源來進行教學,但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在影視作品的選擇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外國文學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選取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和準確性的原則。目的性就是在教學中要達到的教學效果,針對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并嚴格執行以達到教學效果。準確性是在目的性的基礎之上選擇能達到教學效果的影視。外國文學的經典作品計劃都有相關的影視改編,很多影視更有改編的多個版本,篩選出最合適的版本,這就要求要進行篩選以達到準確性的要求。例如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哈姆萊特》有多個版本,其中1948年勞倫斯?奧利弗導演、1990年佛朗哥?澤菲雷里導演、1996年肯尼思?布萊納導演、2000年麥克?阿爾默瑞德導演、2009年格雷戈里?道蘭導演的影片為其中經典版本,1948年版因其經典、準確和生動更能體現哈姆萊特的猶豫與延宕而更適合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外國文學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選取要遵循基礎性和創新性的要求。在外國文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礎上選取的影視作品。與此同時結合教材選取影視講解并分析。在作品和文化背景下,盡量淺顯易懂的講解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外國文學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選取要遵循聯系性原則即文學聯系實際的原則。我們進行外國文學的學習,不僅要有利于學生掌握外國文學的精髓,更要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文明學生之精神,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在此基礎上來選擇影視。例如斯丹達爾的《紅與黑》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講述了青年的個人奮斗歷程,對現階段大學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外國文學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選取最后也是最重要達到教學相長原則。以學生為中心選擇影視作品,教師要把握教學相長原則,師生一起觀看探討,選取的影視作品要能激發學生的共鳴,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與教師和同學們交流,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利用影視作品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把教育技術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能夠“加大教學信息化建設力度,推動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避免過分依賴影視作品。影視作品“視聽兼備、聲形并茂”使學生能更直觀理解文學作品,但要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講授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要始終明確影視作品是教學輔助手段,并不能取代常規教學手段,教師備課要圍繞教學目標,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影視作品。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要結合常規教學手段,輔助性的教學手段除了影視作品還應該包括網絡、圖書館、博物館等途徑,運用多種教學手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的作用。為了能夠在外國文學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平時多觀看和搜集相關的影視資源,掌握相關的網絡媒體技術以發揮網絡的優勢。搜集相關的影視資源后要結合教學進行篩選,這要求教師能夠選出最能培養學生能力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效果的影視作品,也對教師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現代教學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國文學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影視資源可以直觀性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并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欠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運用影視資源教學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視資源給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新媒體的興起使學生具備聽和表達的權力,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提升其文學和媒介素養。隨著教育手段和教育環境的改變,在外國文學教學中利用影視符合現階段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應在遵循影視作品的選取原則后,充分發揮影視教學輔助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外國文學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外國文學常識03-23
外國文學作品10-20
外國文學常識(8篇)03-11
關于外國文學小常識04-22
高考語文外國文學常識整理05-04
小學生外國文學常識04-03
初中外國文學常識大全03-02
外國文學練習題及答案12-16
小學生外國文學常識(3篇)01-06
小學生外國文學常識3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