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就業導向下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論文
論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圍繞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與校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及手工操作與上機操作的結合,精心提高高職學生會計職業判斷的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不斷向社會輸送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
筆者在此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談談在實踐教學中應如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基礎會計》課堂教學實踐的內容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會計的入門課程.在核算上重點向學生介紹會計核算的方法及其賬務處理程序。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需要在具體業務中得到運用,也就是要在以后的《財務會計》等課程中得到更詳盡、更具體的應用。所以對《基礎會計》,無論是從理論到實踐都應重點掌握的是基本環節下會計核算的賬務處理程序.這也是這門課程與其他后續課程有顯著區別的知識點會計實踐的內容要選擇基本、簡單的典型經濟業務.這是由于《基礎會計》的實踐是學生接受會計實踐的第一步,實踐的效果直接影響以后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會計實踐.學生才能對會計專業產生興趣和信心。筆者認為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會計實踐可以分成以下兩個層次:
1.1分項實踐
分項實踐指為了闡述某種會計理論而進行的操作這種實踐可以采用學生個體實物操作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教師引導集體操作的方式來完成。例如講解會計憑證的內容、試算平衡的理論依據、賬簿的分類等內容時可以由教師引導集體完成,而在會計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這些章節時則可以由學生自己操作,結合經濟業務核算中的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讓學生在操作中熟悉所學內容,在操作中掌握理論概念,在操作中養成靈活運用的習慣,從而對這些實物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該實踐屬于基本實踐.雖然也是由一系列前后聯系的經濟業務形成的,但是因為存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完成的時間較長(視課時安排的長短而定),所以這些內容可以通過課堂講授、課后作業等方式來完成。當這一項目完成后,學生對日常會計核算的工作就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比較容易產生任務完成后的成就感。
分項實踐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突出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初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的能力.培養學生敬業、務實、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為今后進行專業會計模擬實習奠定基礎。
1.2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通常具有多因素、多層次、多環節的特點。《基礎會計》課程的綜合實踐主要是在分項實踐的基礎上,再設計一整套工業企業的經濟業務,用原始憑證的方式展現給學生,然后分別選定某種會計核算程序,讓學生從原始憑證的審核、自制原始憑證的填制開始,到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總賬、錯賬更正、編制余額調節表、科目匯總表、匯總記賬憑證等,直至編制會計報表,完成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序.從而既熟練掌握某一會計核算程序,又對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流程有進一步的了解,最后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寫出實踐報告,得出實踐結論,從而使分項實踐的零散操作變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過程。該實踐一般通過專門集中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所以可以安排在《基礎會計》課程全部講授結束以后進行,以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整理本課程的思路。這個過程的完成能夠對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快速進人工作角色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分項實踐還是綜合實踐,都要精心選擇較好的模擬實習教材,實踐用材料包括憑證、賬表等必須與實際相同,以增強實踐的真實感.使學生容易進入角色。由學生充當企業財會人員,按照會計實務處理的原則進行仿真操作演練。綜合會計實踐與《基礎會計》中賬務處理程序實踐相比,學生接觸到的不是抽象化的一般業務,而是一個真實企業復雜的具體實際業務;與單項實踐比較.學生不是僅僅對企業經濟業務的一個部分進行處理,而是對企業方方面面的全部業務進行處理。
2.應按照會計職業崗位的設置要求來開展實踐性教學
如果條件允許.在實踐性教學中應盡量按照現代企業對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專門設置出納、會計核算、審計、稅務會計等職業崗位,讓學生分別擔任出納、會計、審計和企業辦稅,進行職業崗位模擬實踐操作,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各種問題,消除學生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模糊認識,熟練掌握這些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明確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強調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規范性,同時讓學生相互檢查、監督,共同促進。 3.手工會計模擬實習與《會計電算化》相互結合
由于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學生僅僅熟悉手工會計模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手工會計模擬實習與《會計電算化》相互結合。電算化會計賬務處理系統的“一次輸人,數據共享”的特點,決定了各類賬簿和報表的數據都來源于鍵盤輸入的會計信息,并且不存在賬戶間的核對功能,各賬表都是同一會計信息輸出打印的結果。鑒于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系統的上述特點.學生進行會計實踐的主要工作是將會計原始信息依據電算化所特有的內控程序正確地通過鍵盤輸入計算機。因此.實踐時可要求學生將手工會計實踐的原始資料、數據等錄入計算機.在計算機運行中得到驗證,從而使得手工記賬、編制報表與計算機記賬、生成報表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4.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現代社會信息渠道開放,我們還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在某些內容教學中注重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即有意識地將會計領域中一些理論和方法移作實踐內容.讓學生采用社會實踐的方法,在教師指導下探索,從而建立一定的概念知識結構,找出一定的聯系,得出一定的規律或結論。例如在講述會計核算程序時,對于匯總記賬憑證和科目匯總表兩種核算程序,讓學生自己去企業調查、進行網絡調查.清楚這兩種核算方法的實質區別。該實踐學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分散的時間來實現,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實施,最終每組學生可以論文或者小結的形式完成實踐報告。
5.利用好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要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僅僅立足于指導學生在學校的會計模擬室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還應給學生提供較好的校外實習條件。學校可以有選擇地與當地企業簽訂委托培養協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委派一批業務素質較高、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專業骨干教師,深入企業,為企業進行財務診斷,提供管理建議和決策方案等,使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同時學校可以把合作單位作為學校的實習基地,在開始《基礎會計》教學時的第一節課,安排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學習,可以去實習基地參觀,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而在學完這門課程后,再安排學生去頂崗實習這些實踐鍛煉無疑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
另外,由于目前會計學及其相關專業學生眾多。受各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所限,學校很難為所有學生提供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為了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除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外,還應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各種渠道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參與社會實踐。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為培養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具有就業競爭力的會計人才奠定基礎。
6.建立穩定的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培養具有就業競爭力的學生,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無疑是必要的。專業教師應加強自己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繼續教育。力爭成為“雙師型”教師。學校可以設法安排教師到工廠企業去做兼職或脫產會計,以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急需。此外,從企事業單位選聘一些會計實踐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高的理財高手或具備會計師以上職稱的中高級會計人才來校承擔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這也是緩解會計實踐教師不足的一個重要措施。并可同時安排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去聽課、觀摩,對他們進行現場培訓,這樣不僅能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專業教師專業知識交流。
總之,會計實踐課程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使用多種媒體讓學生對會計有多方面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財務室與教室的場地合二為一、學生與學徒身份的合二為一、教師與師傅角色的合二為一、理論與實踐的合二為一,進一步實現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加大實踐力度,使理論能更好地轉化到實踐中,切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最終促進會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就業能力。
【淺論就業導向下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專業社會實踐論文07-22
《畫家鄉》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
《賣木雕的少年》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
《打電話》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04-20
《萬年牢》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
《欽差大臣》導學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石榴》導學案課件反思板書教學設計04-20
草船借箭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