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力資源畢業綜述論文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于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篇一:畢業論文文獻綜述范文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電子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理論方法不斷進化,精益生產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本文研究對象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通過借鑒和應用精益生產方式,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實踐證明,電子企業實施精益生產,能夠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業資源,最大限度的獲取經濟效益。本文從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理論入手,介紹了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應用的幾種精益生產的主要技術,以及在D企業中應用精益生產的必然性,結合實際,對D電子企業進行標準化作業,以此設計江蘇淮安某電子企業精益生產的方案,找出一種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總結出精益生產在D企業實施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啟示及失敗教訓,最后做出研究展望。
關鍵詞:精益生產/ 企業/標準化作業/5S/準時化生產
1精益生產概述
1.1精益生產的定義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一種管理產品開發、生產運作、供應商以及客戶關系的整個業務的方法。與大批量生產系統形成對比的是,精益生產強調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投資和更短的時間,生產符合顧客需求的高質量產品[1],其核心思想是通過企業全體員工的參與,消除或減少所有環節的各種浪費,為顧客創造連續不斷的價值流[2]。
1.2精益生產的來源
精益生產來源于豐田公司提出的一種生產方式,最初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最高管理者豐田英二的領導下,該公司旗下員工大野耐一在實踐中提出逐步消除浪費、看板生產、目視管理等一些獨特的生產管理方式,并最終形成了與當時汽車工業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這就是——豐田生產方式[3]。后來,美國汽車
行業在日本汽車公司的強大市場壓力下向日本學習,并將其上升為更高的理論程度,這就是——精益生產[4]。精益生產是當前工業界公認最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和方式。 [5]
1.3精益生產的思想
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盡量使工序間的在制品數量接近于零,就是強調生產同步化,同步化的核心思想包括“一個流”的生產方式、縮短作業切換時間、培養多能工、標準化作業這四大部分[6]精益生產是減少浪費,建立具有高度靈活性、高效率的生產系統。它代表著現今制造業的發展方向,被譽為“21世紀制造業的標準生產方式”。
1.4精益生產的目的
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投資和更短的時間,生產符合顧客需求的高質量產品,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大的利潤空間為目的。
表現形式: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永無止境的追求“七個零”[7]
(1)“零”轉產工時浪費(Products·多品種混流生產)
(2)“零”庫存(Inventory ·消除庫存)
。3)“零”浪費(Cost·全面成本控制)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質)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運轉率)
(6)“零”停滯(Delivery·快速反應、短交期)
。7)“零”災害(Safety·安全第一)
2國內外精益生產研究現狀
2.1國外精益生產的研究
2.1.1日本的研究現狀
精益思想起源于日本,日本最典型的應用與研究就是精益生產,其中豐田公司的準時化生產和自動化生產方式最為典型。準時化生產和自動化生產是精益生產的兩大支柱
[8]內容。在豐田的精益生產發展過程中,全面質量管理業成為了重點。2008年機械工業出本社出版的近藤哲夫的《豐田改善力》圍繞豐田公司重新解讀其生產方式(包括其實施手段、手法)
[9]。
2.1.2美國的研究現狀
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集資五百萬,組織五十多位專家,用大約五年的時間,對九十家汽車廠進行考察,將大量生產方式與豐田生產方式對比分析研究。1990年
[10]詹姆斯·沃麥克等人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機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d )。
[11]1994年提出了精益企業的概念,1996年出版了《精益思想》。1997年由詹姆斯·沃
麥克等人成立了精益企業研究所(LEI,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此機構一直在全球推廣精益思想的原理,其截至到2011年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8個聯絡點。
2.2國內精益生產的研究
精益生產在中國的發展由制造業擴展到其他各個行業。武淑萍在《精益生產在中國的應用現狀》[12]中指出,20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70年代以來,日本汽車工業飛速發展引起了各國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的關注。張麗紅,曾
[13]風章在《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整合的探討》中表明以美國MIT為首的學術界和
企業的效仿和發展 ,到上個世 紀90年代中期,已經形成為一種新的管理觀念——“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
《現代制造》2005年10期刊登《汽車行業:精益生產已經豆蔻年華時》指出了精益生產在國內的運用現狀,精益思想的若干具體的方法如JIT、5S等早已為我國部分企業所熟悉和運用。
陳紹文在《精益思想——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14]一文中指出精益制造創造了20世紀工業企業再造的奇跡,在汽車、航空、電子等高科技術行業被作為新一代工業革命在推廣著。陳紹文的文章繼續指出,2000年美國Industry week 對制造企業的普查顯示,世界級的企業普遍采用了JIT/連續流生產、快速換模技術、廣告牌系統、減少批量和預防性維修等所有豐田在60年代發展的生產方法。
[7]肖智軍等在《精益生產——JIT》中有段原理光公司董事長立神先生的對話!澳
們的顧問公司還在大力推行5S嗎”?“是的,中國的許多企業尚沒有實施或者正在實施精益生產方式。日本的企業都在以毫秒為單位進行改善的基礎工程—5S,其改善還只能以小時為單位來衡量”這段話反應了日本企業在改善方面的先進性,同時也說明了國內企業在精益生產應用上的落后。
隨著JIT 的不斷發展和推廣, 近年來, 在我國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口、制造業等實行流水線生產的企業中應用JIT 獲得了明顯效果,例如, 第一汽車制造廠、第二汽
車制造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 結合廠情創造性應用JIT, 取得豐富的經驗, 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5]。其中不乏有許多成功的試行豐田生產方式案例,但大多數企業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發現不是實施不動,就是無法長效保持而難以獲得成功[16]。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國內企業歷來重視借鑒外部的先進經驗和管理方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精益生產是解決現存生產管理問題最佳方法,80年代以來很多大型企業就開始導入精益生產TPS等一系列外部方法,希望能夠和外資企業一樣獲得成功[17]。
3結束語
實施精益生產對于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明智的選擇,D電子企業的競爭壓力主要來源于多樣性產品的快速生產和價格競爭,因此,D電子企業應改善生產運營過程,擴展設備通用性,注重人才培養,消除浪費,有效運用精益生產方式獲得最佳經濟價值。D電子企業應該明白,在實施精益生產過程中,其他國內企業以及國外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對其自身不一定完全適用,有些企業還出現了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所以,在實施精益生產的過程中,切不可簡單照搬其他企業或國外成功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具體做法,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系統的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精益生產流程,養成精益生產文化。通過生產經營過程精益化優化輔之以信息化,從而更好地滿足日益變化的客戶需求,實現精益生產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美]精益企業研究所,胡師金,金達峰,劉樂等譯,精益術語匯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2]Mike Rother ,John Shook.Leaning To See[M].The 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Brooklin ,Massachusetts,USA,1999
。3]肖智軍,黨新民.精益生產方式 JIT[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09-110
。4]曾麗君,于喜展.淺議精益生產方式及其應用[J]. 工業工程研究.2009,68(2):9-12
。5]詹姆斯.P.沃麥克,丹尼爾.T.瓊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5-29 [6]王永祥.精益生產的內涵與我國現狀及發展前景[J].商業時代,2007,(9):23-24
[7]肖智軍,黨新民.精益生產方式 JIT[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8][日]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9]楊吉,豐田生產方式再解讀[J].1r時代周刊,2008(6):78
。10]James P.Womack,Daniel T.Jones.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M].Published by Simon& Schuste1990.
[11][美]詹姆斯.P.沃麥克,丹尼爾.T.瓊斯,沈希謹等譯,精益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2]武淑萍,精益生產在中國的應用現狀[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2月,第23卷第6期,132
。13]張麗紅,曾風章.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整合的探討[J]中國質量,2005年06期,25 [14]陳紹文,精益思想—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J]CAD/CAM和制造企業管理,2002
[15]戚曉曜.及時生產制(JIT)應用的探討[J].生產與管理,2004,7(1):48-50
。16]馮恒平,夏洪勝.我國企業精益生產實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科技進步理論與管理,2007,
。12):60-61
[17]蔣美仙,林李安.精益生產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分析[J].企業管理,2006,(15):62-64
篇二:畢業論文文獻綜述
畢業論文文獻綜述
畢 業 論 文 題 目
文獻綜述題目
學 院
專 業
姓 名
班 級
學 號 指導教師 精確放療技術應用的對比與分析 精確放療技術文獻綜述 核科學技術學院 核工程與核技術 李鑫 核工123班 20124530324 邱 小 平
摘要:本文就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歷史、目前應用狀況,未來前景,以及精確放療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對比、放療儀器等相關文獻做簡要概述。主要內容為、調強放射治療(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系統、圖像引導下的放射治療(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系統、螺旋斷層治療(Tomotherapy)、容積調強技術、賽博刀(Cyber knife)、質子適形放療、影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image-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 ART)的原理及相關應用與對比等文獻資料的綜述。
關鍵詞:調強放射治療;圖像引導下的放射治療;自適應放射治療;螺旋斷層放療;質子適形治療;容積弧形調強放療;賽博刀;原理;應用;對比;發展歷史
一、 前言
此文獻綜述有助于對精確放療的發展、原理、應用對比等相關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對于本人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并能夠幫助我順利的進行論文書寫。本文主要內容包含的概念有螺旋斷層治療(Tomotherapy)、容積調強放療技術、賽博刀(Cyber knife)、質子適形放療、影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image-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 ART)、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系統和圖像引導下的放射治療(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系統,這些概念均屬于精確放療技術范疇。
目前精確放療技術發展迅猛,并且各有特點與優勢,但均不能適應所有的腫瘤病灶,每種新治療技術的出現都有其各自的優點以及適應證 ,臨床醫生可以根據不同的腫瘤部位形狀及與周圍正常組織的毗鄰關系選擇最佳的治療技術 。改善腫瘤和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關系和劑量水平,特別是對解剖結構復雜 、形狀不規則及多靶點的腫瘤,在不增加正常組織損傷的前提下提高靶區的照射劑量 ,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仍然是放射治療技術在今后的主要方向[1]
二、 正文
放射治療學是由放射物理學 、放射生物學 、臨床治療學及各種放射治療裝置的設備技術學而構成的綜合理、及醫學的系統疾病治療學科,該學科廣義治療疾病包括良、惡疾病;仡櫡暖煱l展歷史,放療主要經過了傳統的放療技術、立體定向放療技術,再進一步發展到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在三維適形放療技術的基礎上結合MLC調強系統形成來調強放療[2],再到現在的圖像引導放療技術?梢哉f放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腫瘤放射治療已經進入以精確定位 、精確計劃設計和精確治療為基礎的精確放療時代。下面介紹幾種最新的幾種精確放療的原理與應用:
1.調強放療:調強適形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在3D-CR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放療技術,與普通放射治療相比,它要求劑量更加準確地集中到腫瘤靶區。具體來說,IMRT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狀必須與病變的投影形狀一致,這樣使周圍的正常組織受到最低劑量的照射,稱之為三維適形;②為使靶區內及表面的劑量處處相等,必須使每個射野內諸點的輸出劑量率能按要求進行調整,讓同一靶區內的各點獲得各自不同的劑量,稱之為強度調節。適合IMRT的腫瘤是:頭頸部腫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和頸段及胸段[3]。
2.圖像引導的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射治(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在治療過程中考慮靶區劑量分布、擺位誤差、呼吸運動度等因素所造成的誤差,應用各種影像設備在患者治療前、治療中對腫瘤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器官進行實時監控并做出相應的調節,是在三維放療技術的基礎上加入
了時間因素后形成的一種四維放射治療技術[4].圖像引導的三維放療系統不僅僅是計劃不確定性;它們必須致力于估計這些不確定性的影響。存在兩種普通的策略有潛力能夠實現這個目標[5]:
1.減少微觀擴張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信息提供的區域,CTV→GTV)。
2.減少擺位與確定和器官運動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當情況可能時,PTV→GTV)。
相比傳統的放療模式,IGRT采用在線校正、離線校正、屏氣和呼吸門控技術,因此具有能夠在治療體位獲取詳盡的靶區三維信息、監測實際放射劑量等優點,因此在頭頸部、胸腹部等腫瘤放療中,運用較為普遍。
3.自適應放療:大量研究已證實擺位誤差是影響三維適形調強放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 劑量分布準確性的關鍵因素之一,為減小擺位誤差、呼吸運動等、形變誤差等對放療的影響,臨床上通常采用將臨床靶體積(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擴一定區域邊界形成計劃靶體積(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但這樣不免會增加周圍正常組織器官的受照劑量。一旦靶區劑量偏離度達到3%-5%就有可能引起腫瘤原發灶放療的有效率下降及周圍正常組織放射性并發癥概率的增加,為解決這一問題(即傳統調強放療中存在的上述兩個目標),在治療過程中將部分或全程監視和驗證患者治療計劃的執行情況,并與初始計劃進行對比,并根據臨床需要及時修改計劃。由于腫瘤患者的體重、病灶和危機器官的體積及位置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有較大改變,自適應放療能夠根據其改變程度做在線或離線式的計劃修改,從而達到始終按照初始計劃
[6]的要求精確治療腫瘤的目。
4.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傳統放療缺點在于病變(靶區)的劑量適形度不夠好,而且靶區定位精度較差,由此發展來螺旋斷層放療技術,它是高度集成了 CT 掃描系統和直線加速器功能的綜合體,在使用同一個集成的中央數據庫的情況下能夠進行高精度的影像引導下的調強治療。患者在連續移動的同時,通過在滑環機架上連續旋轉的、強度可調的扇形束來實現對患者的治療Tomotherapy可以產生高度適形且均勻的劑量分布,無論是治療小的腫瘤靶,還是治療非常大的區域,
[7]都可以很好保護正常組織器官。
5.質子適形放療: 儲存于X線內的放射劑量隨射線進入體內的穿透深度呈指數衰減。因此, 入射劑量比體內深部任意靶區的劑量都要高許多。同時 ,穿出人體的X線也不可忽略。盡管高能X射線輻射的劑量范圍的深度為最大 ,但其衰減緩慢,同時傳統放療在獲得較高的腫瘤劑量時,周圍正常組織也將獲得較高的劑量,而質子適形放療的目的就是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將靶區的癌細胞殺死。同時所需的照射野原比光子和電子照射時的照射野小的多,質子治療時位于Bragg峰遠端的組織不會受到照射大大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低劑量照射,這就解決了腫瘤控制率高時周圍正常組織受照劑量大的問題,同時減少來腫瘤并發率。
6.容積調強技術:由于IGRT、IMRT等放療技術存在著治療時間長,效率低下的問題,這將導致病人在接受治療時隨著時間的延長由于擺位與器官的運動造成的誤差越來越大,從而給周圍正常組織帶來了更多的劑量。VMAT是在IGRT基礎上,集新型高精尖醫用加速器與逆向優化治療計劃設計軟件、精密三維和兩維的劑量
驗證設備于一身的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是在加速器機架連續旋轉的過程中通過動態多葉光柵連續運動并配合可變劑量率進行強度調整來完成的調強放療方式,這種新技術在保證靶區和危及器官劑量要求的前提下,極大縮短了治療時間、
[8] 提高了治療效率,從而減小了因時間帶來的不確定性,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
7.Cyber knife:通常認為賽博刀是一個立體定向治療系統,只能治療小腫瘤,該設計的優勢在于治療過程中的主動影像引導方法。此外,由于賽博刀治療時無需骨性固定,可以對腦部以外的腫瘤實施放射外科手術治療。射波刀由直線加速器(LINAC)、機器人機械臂 (robot arm)、治療床、治療計劃系統、靶區定位影像追蹤系統、呼吸追蹤系統、計算機網絡集成與控制系統組成[9]。
三、 總結與展望.
到目前為止,按照射技術放射治療可以分為兩大類:常規放療和精確放療。在計算機和立體定向技術問世以前,常規放療是放射治療的唯一方法,常規放療是在二維水平進行的傳統的、經驗式放療。由于顧及腫瘤周圍危及器官的照射耐受,從而限制了腫瘤劑量的提高,影響了腫瘤的局部控制率。而局部控制率的降低或失敗,將會導致腫瘤局部復發和腫瘤的遠地轉移。但20世紀90年代隨著放射治療機的不斷改進、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以CT 為基礎的三維治療計劃系統的發展,放射治療進入了精確定位、精確計劃和精確治療的“三精”時代。因為放療是以提高局部的治療增益,即最大限度地增加腫瘤局部控制概率(TCP)和減低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并發癥概率(NTCP為治療的最終目的,從而達到高精度定位、高劑量、高治療效果和低正常組織損傷的三高一低放療模式。根據各種精確放療的特點可知道立體適形放療適用于頭頸部靜態腫瘤以及體部淋巴瘤等,三維適形放療主要用于腫瘤形狀分布稍微復雜的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因擺位以及器官運動導致腫瘤大小以及位置的不確定性小的腫瘤,而調強放療在三維適形放療的基礎上能夠治療因器官運動和擺位造成的不確定性大的腫瘤,圖像引導的適形放療則是在前三種放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于放療中計劃靶區變化較大的腫瘤尤為適用。
隨著醫學影像學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及多學科的有機結合,一些腫瘤放療新技術和新設備在臨床上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主要有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image-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 ART),螺旋斷層治療[10],容積調強技術[11],Cyber knife[12],電子射野影像裝置EPID,錐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引導技術[13], 質子適形放療[14]。這些興起的放療技術與傳統放療相結合,形成來最新一代放療技術,這些新的技術是未來腫瘤治療的發展方向。
四、 參考文獻
[1]馬一棟等.腫瘤精確放療新技術的比較[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23):1995-1998.
[2]黃禹.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系統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80-90).
[3] 蔣國梁. 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J].腫瘤. 2003,23(4):235-238.
[4] Omar Abdel-Rahman. 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basic concepts and clinical
potentials[J]. Chinese-German J Clin Oncol. February 2014,Vol.13, No. 2, P94–P99
[5] THOMAS ROCKWELL MACKIE, PH.D.,*?? JEFF KAPATOES, PH.D., ? KEN RUCHALA, PH.D. Inc. Image Guidance For Preci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J]. I. J.
[6] 王磊黎.錐形束CT圖像引導食管癌自適應放射治療技術的建立[D]. 廣西醫科大學.2012.
[7] 徐壽平,王連元,戴相昆等.螺旋斷層放療系統原理及其應用[J]. 醫療衛生裝備.2008,29(12):42-45.
[8] 馮麗娜. 容積弧形調強放療的技術分析[D]. 清華大學.醫學院.2013.
[9] 王恩敏,潘力,劉曉霞,戴嘉中,梅廣海.射波刀技術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9(02):185-189.
[10] 徐壽平,王連元,戴相昆,黃 昊,解傳濱.螺旋斷層放療系統原理及其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08,29(12):100-102.
[11]張偉,李國平,辛海燕等.腫瘤放療新技術——容積弧形調強放射治療技術[J].中國醫療設備.2011,26(12):104-105.
[12] 樸京虎,付東山,趙耀巍,吳承遠,張世功,田國棟.Cyberknife——新一代放射外科設備
[J]. 中國醫學裝備.[J].醫療衛生裝備.2009,30(1):56-59.
[13] O.Morin.伏級錐形束
ONCOLOGY,200616(9):763-764.
[14] 楊軍,張琢.質子放射治療的原理和新進展[J].醫療設備信息. 2007,22(8):42-45. CT在自適應性放療中的應用[J].CHINA
【人力資源畢業綜述論文】相關文章:
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模板09-01
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要怎么寫?07-22
關于論文的文獻綜述03-23
化學綜述論文12-22
醫學論文綜述內容要求及綜述范文06-13
關于戰略計劃的論文綜述論文06-12
網絡道德研究綜述的論文04-12
姜夔研究綜述的論文04-12
醫院護理論文綜述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