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進行有效親子閱讀論文
導語:親子閱讀是增進親子關系的一種方式,然而,許多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并不全面,把親子閱讀誤認為是“讀書認字”。對于幼兒來說,閱讀有助于幼兒語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正確理解、實施親子閱讀,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在閱讀中,豐富語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關鍵概念的理解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閱讀作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親子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在閱讀中,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親子閱讀可以是大人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大人聽,還可以有動作表演、繪畫、手工、小實驗等,其形式多種多樣,重點在于成人與幼兒可以一起享受這個過程。
如何才能真正發揮親子閱讀的作用?可以說重在家長,樂在過程,趣在形式,貴在堅持!
二、對親子閱讀的錯誤解讀
對親子閱讀,許多人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把快樂的閱讀變成學習的課堂。要發揮親子閱讀的有效性,就要避免:
1.將親子閱讀變成讀書認字。
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親子閱讀時,將圖書變成教材,一直在教孩子認識文字,他們認為,幼兒認識越多的字,就能越早獨立閱讀。
這樣的認知,是關于親子閱讀理解的一個誤區:中國有一個成語“物極必反”,家長強迫孩子過早地接觸文字,孩子很有可能在看到書本、文字時,感到畏懼、反感、抗拒,他們忽略了文字、語言的魅力,強調認讀、書寫的能力,孩子自然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
所以,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在親子閱讀中需要實現的目標。
2.親子閱讀是媽媽的事情。
不少人認為,照顧孩子、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情,所以親子閱讀理所應當該由媽媽帶著孩子進行。
其實,閱讀不僅是媽媽的事情,爸爸也應該參與進來。爸爸的角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親子共讀活動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領,爸爸帶領孩子從他們的角度進行閱讀,進入一個女性視野之外的更廣闊的閱讀世界。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爸爸同樣需要樹立一個好榜樣,為孩子做出表率。
三、有效進行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的目的,不是要將孩子成培養成天才,也不是要將孩子快樂的童年時光變成讀書認字的課堂,而是要在閱讀中,對閱讀產生興趣,讓幼兒愛上閱讀,使其成為童年快樂生活的一部分,促使其自覺地、獨立地閱讀,讓閱讀成為一件幸福的事情。
《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可見,閱讀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是學習的基礎。
1.作品的選擇。
幼兒2-3 歲是親子閱讀的啟蒙時期。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色彩豐富的圖案繪本,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通過與孩子互動、游戲的方式,來展示繪本的內容。此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選擇作品時,應選擇較短的故事,加入一定的肢體語言,嘗試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演,從而提升閱讀興趣。
2.讓親子閱讀變得美妙。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親子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先要讓親子閱讀變成一件美妙的事情,才可以發揮其作用,達到親子閱讀的目的。
親子閱讀對于幼兒而言,是與家長共同閱讀、一起游戲、享受親情的過程,可以從中獲得快樂與關愛,汲取知識是次要的。當幼兒和父母在一起閱讀時,首先享受到的是父母的愛,這讓幼兒感受到愉悅,在愉悅中,感受故事的趣味。
3.相對固定時間,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一個時間段,例如,睡前、餐后等。每天抽出幾十分鐘與孩子一起閱讀,其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這個時間段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例如,如果當天有郊游計劃,可將親子閱讀帶到郊游地點,在大自然中進行閱讀。
如果將親子閱讀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堅持每天去做,在閱讀中激發孩子的興趣,此時重視親子閱讀的就不是家長,而是幼兒,他們不允許家長怠慢,主動要求閱讀,期待閱讀更多有趣的故事。
正確認識親子閱讀,使用恰當的方法,在閱讀中,發展幼兒閱讀興趣,拉近親子關系,達到親子閱讀的目的。和幼兒一起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淺談如何進行有效親子閱讀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反思09-02
淺談如何進行童話的教學03-23
小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練習的論文07-27
課后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03-01
淺談閱讀教學論文08-08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精選5篇)03-01
淺談學生閱讀體驗的生成論文07-28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朗讀課文06-11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論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