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師論文
導語:作為一名工民建工程師如何寫好相關的工程論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民建工程師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建筑業的建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筑產業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對建筑結構的加固和鑒定進行明確的分析。本文從建筑結構的加固工程方案分析出發,對建筑結構鑒定的常見方式進行闡述,以期為建筑行業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加固;結構鑒定;研究
前言: 混凝土結構在現今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在大量應用和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理論在我國建筑科研工作者不斷的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建筑結構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設計存在缺陷,施工工序和質量問題比如因施工原因造成的配筋位置偏差過大,建筑材料質量存在問題比如混凝土強度不夠,混凝土內部夾雜、缺陷等;因此,在建筑加固前,針對建筑原有的特點制定加固方案和加固形式的比較和選擇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加固方案的制定應該根據建筑結構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同時在建筑加固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要遵循安全、經濟、快捷、施工方便等原則操作。
一、建筑結構加固概述
隨著現代建筑產業的不斷發展,已經可以滿足不同要求的建筑標準,同時建筑的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基于此,建筑工程必須要利用足夠穩定的結構對建筑進行加固,才能提高建筑綜合質量。優秀的加固方案具體體現在施工作業方便、施工技術先進、經濟效果好等方面,建筑工程加固的目的是通過加固施工達到修復、補強、提高承載力、增強使用功能等要求,常用的建筑加固加工方法包括:外包鋼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混凝土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法等。在實際建筑工程施工時,建筑結構的加固過程必須要滿足相關規范的標準,既保障了加固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又可以起到加固建筑項目的作用。
1.1不同建筑類型加固工程與加固方案研究基于現代建筑的特點,對建筑工程進行加固和完善是必要的加工流程,不同建筑類型的工程加固要求不同,需要建筑人員嚴格按照工程加固采用的方法去施工,外包鋼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的應用要滿足工程施工的標準,確保可以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具體加固方案的選擇需要結合具體的施工項目,選擇的標準應體現出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點,同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確保加固方案的順利實行。
1.2加固工程方案必須具備良好的施工性為了滿足建筑加固工程的要求,選擇的加固方案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施工性,可以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進度,施工作業要在方便的情況下對建筑工程進行加固。良好施工性主要體現在實踐施工中,有的加固工程方案由于在施工時難度比較大,工期比較長,安全系數也不能滿足安全施工的標準,大大影響了加固工程的進展和質量。因此,良好施工性的硬性指標,可以對加固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在冬季施工中,也可以對施工行為進行更好的管理和規范,避免施工人員向建筑材料中摻加不合格的防凍劑和超標的氯離子破壞鋼筋鈍化膜和材料質量。根據施工要求對建筑進行加固,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簡易補修法、截面加固法,具體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建筑施工性的判斷。
1.3加固工程方案要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于現代建筑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建筑工程只有融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才能提高建筑綜合性能,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需要,加固工程在加固施工時,也要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方法,利用新材料具備的良好施工性來提高建筑穩定性和可靠性。就目前的水平來看,在加固工程方案中配備新型的加固工藝可以更好的體現出建筑的綜合質量,也可以更好的.應用在實踐施工中。
二、建筑結構的鑒定的常見的方式
2.1混凝土鉆芯取樣檢測
從結構中鉆取的混凝土芯樣應加工成符合規定的芯樣試件,芯樣試件混凝土的強度應通過對芯樣試件施加作用力的試驗方法確定。芯樣試件宜使用標準芯樣試件,其公稱直徑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徑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徑的芯樣試件,但其公稱直徑不應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徑的2倍。鉆芯法確定檢測批的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時,取樣應遵守下列規定:(1)芯樣試件的數量應根據檢測批的容量確定。標準芯樣試件的最小樣本量不宜少15個,小直徑芯樣試件的最小樣本量應適當增加;(2)芯樣應從檢測批的結構構件中隨機抽取,每個芯樣應取自一個構件或結構的局部部位。
芯樣試件的數量應根據檢測批得容量確定。標準芯樣試件的最小本量不宜少于15個,小直徑芯樣試件的最小樣本量應當適當增加。鉆芯取樣確定單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時,有效芯樣試件的數量不應少于3個;對于較小構件,有效芯樣試件的數量不得少于2個。
芯樣宜在結構或構件的下列部位鉆取結構或構件受力較小的部位混凝土強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便于鉆芯機安放與操作的部位避開主筋、預埋件和管線的位置。
鉆芯檢測混凝土強度時一種直接測定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技術。直接對芯樣試件施加作用力得到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方法檢測結果的不確定性偏差源于系統、隨機和檢測操作三個方面。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系統偏差較小,而強度樣本的標準差相對較大隨機性偏差與樣本的容量少有關。鉆芯法與間接檢測方法結合使用,可揚長避短,減少檢測工作中的不確定性。
結構工程檢測有時需要確定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對芯樣試件施加劈裂力和軸向拉力的方法可以測試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結構或構件混凝土強度檢測可采用下列兩種方式,其適用范圍及結構或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按批進行檢測的構件,抽檢數量不得少于同批構件總數的30%且構件數量不得少于10件。抽檢構件時,應隨機抽取并使所選構件具有代表性。
2.2統一回彈檢測
統一回彈儀檢測方法,保證檢測精度是本規程制定的目的。回彈法在我國使用己達四十余年,國外在使用回彈法時精度并不高,有的只能定性判斷混凝土質量,不能定量給出具體的強度數值。但回填法在我國卻越用越廣泛,這不僅是因為回彈法簡便、靈活、符合國情,更是由于我國己解決了回彈法使用精度不高和不能普遍推廣的關鍵問題,為了解決使用回彈法時出現的混亂狀況,如有的按照國外進口儀器使用說明書使用,有的不知回彈儀要檢定成標準狀態,有的不測量碳化深度值等等。目前國內常用于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回彈儀,其標準狀態下的沖擊能量為2.207J、示值系統為指針直讀式[4]。
由于回彈法測試具有快速、簡便的特點,能在短期內進行較多數量的檢測,己取得代表性較高的總體混凝土強度質量, 故作此規定。原規定按批進行檢測的構件, 抽檢數量不得少于較小的構件, 只需布置5個測區如果強調不少于100個測區的話, 則被測構件數量過大。因此將其改為構件數量不得少于10件。
此外, 抽取試樣應嚴格遵守“ 隨機” 的原則, 并宜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會同檢測單位共同商定抽樣的范圍、數量和方法。
原規程對長度不小于3m的構件, 規定其測區數不少于10個, 對長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m的構件, 規定其測區數可適當減少, 但不應少于5個。例如柱子就應按高度決定其測區數。此外經多年實踐, 認為長度不小于3m的構件其測區數不允許少于10個測區數的規定過于嚴格, 加大了檢測工作量。一般民用建筑, 尤其是磚混住宅, 梁、柱尺寸不大, 不必拘于原規定測區數。因此改作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 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時, 作為是否需要10個測區數的界線。
檢測時必須為混凝土原漿面, 己經粉刷的須將粉刷層除京,注意不可誤將砂漿粉砂層當做混凝土原漿面進行檢測。
結語: 建筑結構鑒定和加固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加固方法的選擇,要根據結構可靠性鑒定的結果,同時結合結構的自身特點,綜合考慮加固效果、施工簡易性和經濟性等多種因素。而當前結構的可靠性鑒定仍然停留在經驗鑒定法和實用鑒定法,不能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因此如何將可靠度鑒定法應用于實際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
[1]肖進如.混凝土結構的碳纖維加固技術與工程應用[J].江蘇建筑,2001,(2),30~34.
[2]GB50153—92,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S].
[3]卓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事故分析與加固[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4]吳剛.碳纖維布用于鋼筋混凝土梁抗彎加固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00,(7),20~23.
【工民建工程師論文】相關文章:
工民建施工管理問題改進措施論文06-21
工民建工程中節能技術論文范本06-13
工民建施工技術及質量優化研究論文04-12
工民建中級職稱論文范文03-30
工民建質量監督管理措施探討論文07-02
工程師的論文02-22
工民建實習報告02-07
有關工程師的論文03-30
工程師論文范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