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中學習數的概念論文
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者一定的數量或數量關系,都以一定的形體存在于空間,數學的概念就是從現實物質世界中抽象出來的。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也在逐步擴大,從家庭到幼兒園、社區、超市、公園等,這些幼兒生活的現實環境就是幼兒獲得數學啟蒙知識的源泉,因為在這些環境中,每樣東西都是以它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位置等各種數關系呈現在幼兒面前的,幼兒可以從中獲得有關數學的感性經驗。
雖然這些數感涉及面廣,信息量大,但是幼兒對它的感知是無意的、隨機性的,要使幼兒數學知識得以形成和發展,還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培養。
一、在學習活動中設計數游戲
皮亞杰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的邏輯數學知識不是來源于物體本身,而是來源于物體的操作和他動作的內化,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是幼兒通過活動,操作建構起來的,這一建構過程也是兒童通過自身活動,與客觀環境互相作用,主動建構認知活動的過程。
幼兒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直覺行動性,因此,給幼兒提供可操作的游戲及材料,不僅吸引了幼兒注意力,激發了興趣,使幼兒通過操作獲取知識,同時手的操作也刺激了大腦的發育,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而直接用抽象的數進行思考,標志著幼兒對數概念的真正掌握。因而,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應經常為幼兒設計一些數學游戲,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促進幼兒數概念的形成。
(一)設計一定情境的游戲
按照教學要求,設計一個情境,使幼兒身臨其境,從中學習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這樣幼兒印象深刻,學習效果好。例如,初步嘗試三級分類,可以設計游戲“逛超市”。幼兒通過與同伴逛超市,幫助售貨員整理貨物,第一次按食品、家用電器等分類,第二次可以把食品區內的食物按生食和熟食分類,第三次可以再把生食按冷凍食品、蔬菜、水果等分類。幼兒置身于游戲的情境中,自然地習得了如何分類。
(二)設計動手操作的游戲
因為幼兒的知識是從生活環境中得到的,是在游戲和各項活動中積累發展的,是通過動手而感知、了解、獲得的,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是在操作性、實踐性的智力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概念。例如,學習二等分。教師需提供大量的圖形紙與食物,幼兒先嘗試用紙材料進行二等分,其中有正方形、三角形、心形等圖形,幼兒通過嘗試操作、討論驗證來獲得對二等分的感性認識,進而過渡到分食物,可提供餅干、山楂條等實物,請幼兒二等分后一半給好朋友吃,一半自己吃。
由于提供的教具較多,在游戲中易激發幼兒的多種思維,更有利于幼兒通過積極思考自己得出結論,獲得數學知識。
(三)設計富有情感的游戲
讓幼兒在學習中了解他人,彼此交流,打破傳統課堂的嚴肅氣氛,給幼兒更多的自由空間,在情感互動中對數有一個更深的印象。例如,“我的`電話本”。在了解了數字與生活的關系后,由爸爸媽媽的通訊錄引出“我的電話本”,幼兒相互詢問好朋友家的電話號碼,問老師、阿姨家的電話號碼,把它記錄下來,并進行了裝飾,而且久久地珍藏著。
通過活動,增長了孩子間的友誼,達到了情感的高潮,牢記了電話號碼,理解了數字的意義。
(四)設計獨立探索的游戲
啟發幼兒嘗試進行獨立性、探索性的游戲操作活動,通過教師有目的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幼兒在找出生活中有許多數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數字的秘密”:電扇開關上的數字表示什么、信箱上的數字表示什么、牛奶盒上有兩組數字,那又表示什么呢?進一步還可以探索:讓孩子們學習測量、記錄同伴的身高、體重,比較自己與同伴的身高、體重,那對孩子來說,是多么興奮的一件事。同時,也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字、數字與我的關系。
二、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數教育
幼兒生活在充滿數學之趣的環境中,數學啟蒙教育的內容和機會俯拾即是,因此幼兒能從中獲得有關數學知識的經驗和能力,但是如果沒有意識,不加引導,那么這種“機會”就會失之交臂。因此,應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發現、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結合幼兒園一日活動,教師可創設一些滲透數學內容的條件和環境,隨機性地引導學習的組織形式,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這種組織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但卻往往容易被教師所忽視。
(一)游戲活動中的數教育
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初步數學知識,幼兒的興趣濃厚,印象深刻。
如:角色游戲時,幼兒在創造性地模仿、扮演各種角色中接觸、解決各種數量關系,空間關系;結構游戲時,幼兒在用平面幾何圖形或積木的拼搭過程中感知和選擇不同的數量、形狀和辨認方位;智力游戲時,在大腦的活動方面要求數學思維的正確性、靈活性和敏捷性;區角游戲時,幼兒可根據實際水平自由選擇內容,如“串珠游戲”,可以無規則串珠,可以有規則有序列地串珠,可以一個緯度、兩個緯度或三個緯度地進行排序串珠;在生活區游戲中“給娃娃穿衣服”,扣鈕扣是學習鈕扣與扣眼的一一對應、穿襪子是學習配對;等等。
在幫助幼兒將玩具歸類整理的過程中,還可引導幼兒比較各類玩具的多少、大小、形狀、數量等。
(二)生活活動中的數教育
教師可在與幼兒一起發點心、排椅子等的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有關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算能力。
利用自助點心時間,可問幼兒:“你吃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你吃了幾塊餅干?你和他吃的餅干一樣多嗎?”等問題;午餐時,值日生為每組幼兒分發筷子,既要知曉兩只筷子是一雙的概念,又要點清每小組出席多少人,應分幾雙筷子。
午睡起床,幫助幼兒穿衣服時,教幼兒辨別衣服的正反、褲子的前后、鞋子的左右。
(三)運動活動中的數教育
在自身運動和運動器具的運用中離不開數學知識,如計數、序數、空間方位、時間知覺等。與同伴比一比誰高誰矮,三個好朋友一起比誰最高誰最矮;排隊走,一路縱隊、兩路縱隊,誰在前誰在后,誰排第一誰排最后;做操時辨別左右方向;游戲時,排一字形或圓形;比誰拍球拍得多;等等。
(四)學習活動中的數教育
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能把數教育整合進去的應盡量整合。
在講故事和認識周圍事物時,都會接觸到一些數、量、形、空間和時間方面的數學知識。如:“認識小蝌蚪”,由1條尾巴變成4條腿,2條前腿2條后腿。又如:“蔬菜拼盤”,其中有顏色、形狀、品種、對稱等數知識。
在欣賞音樂、圖畫作品時,也都有對旋律、繪畫中規律的反映。
有位科學家說過:“第一位注意到7條魚與7天這兩組數字之間相似之處的人在思想史上邁出了一大步。他是第一位擁有純數學科學的概念的人。”幼兒學數學的基本途徑也就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中去認識、發現、了解數的科學概念,進而掌握抽象符號。
【在游戲中學習數的概念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園游戲的概念論文03-18
數的概念的發展07-21
數的概念的發展教案08-17
淺議詩歌鑒賞中的幾個近似概念的論文06-10
數學教學中錯誤概念的診斷與矯治論文06-20
交付概念論文05-25
體育游戲在小學中的運用論文01-22
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6-26
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強化思維訓練的論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