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入詩別樣美論文
數字是枯燥的,但古詩人把它用入詩歌中,卻含情帶意,搖曳生姿,一時間涌現了許多傳誦千古的“數字詩”。若追溯起數字入詩的歷史,真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詩句使用了數字(據統計,單是《國風》中使用數詞的詩就多達46首);而在《唐詩三百首》一書所收錄的詩作中,含有數字的詩作更是多達130余首,幾乎占了總數的一半。
以數字入詩,用處頗大,大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繪景——展示背景,營造意境。
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這首詩以空廓寥落的茫茫雪原作背景,塑造了一位傲視塵俗的漁翁,不畏風寒,堅韌頑強,孤高自許的形象。整個畫面意境凄清,強化了主人公凜然不可侵犯的強大的生命意志與激情。再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言情——伸展想象,強化感受。
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這二句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噴發,駭人心目。白發怎能有“三千丈”?簡直匪夷所思。但是讀到下句,方才明白,因愁而生白發,這白發使無形之愁有形化,仿佛可觸可感,而且這“三千丈”之白發,將愁強化得如此的濃烈深重,使人深切地感到韶華流逝,在詩人身上與心靈刻下的烙印。諸如此類,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慨,張祜在《宮詞二首(其一)》中有過“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傷痛,它們打動人心的力量,無不都是靠數字傳第的'。
三、記事——關連時空,感慨人生。
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面對這恢廓蒼涼的秋景,詩人不禁感從中來,悲不能勝。以“萬里”寫空間之闊遠,突出漂泊天涯、離家日遠的孤寂,用“百年”狀人生之短暫,強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時空交錯,寫盡了杜甫艱難潦倒、晚景凄涼的苦難人生。類似的佳句還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十五從軍征》)有的感嘆人生的無常,有的則感嘆戰亂所帶來的災難,催人淚下。
四、寫人——聯想比較,突出形象。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詩人妙用比較和比喻,寫盡了楊貴妃的天生麗質。“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寫少女,浮想聯翩,語言清新活潑,美感頓生。
【數字入詩別樣美論文】相關文章:
數字入詩鑒賞例談(網友來稿)12-07
艾青詩的憂郁美12-06
詩的色彩美(教師中心稿)12-07
淺析李商隱詩朦朧美(教師隨筆)12-06
以雞入詩妙趣多(網友來稿)12-06
美人入詩感慨多(網友來稿)12-06
楊柳與離別詩(教學論文)12-06
夏天中殘缺的美畢業詩200字07-11
美之于景美之于情美之于人(教學論文)12-06
詩教與課堂教學(教學論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