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語文活動課的思路強化論文
改革的實踐證明,語文活動課有“不變性”和“可變性”的特點。所謂“不變性”特點,在于“大綱”明確規定了語文活動課的性質、任務,“活動”是載體,“語文”是目的,這是區別于一般課外活動的。其“可變性”特點在于語文活動課是語文課的擴展和延伸,兩相比較,活動在時空的廣泛性和隨意性方面比語文課更大一些,教學的憑借物更多一些(可從書本到社會及自然界的一切客體),參與教學活動的人體器官更全面一些(是一種腦體活動的結合體)。正因為活動課有這些特點,所以語文活動課“可以加速培養并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如何拓寬語文活動課的思路,提高活動效果,我認為要在活動的主體和客體上揚其長處,為“我”所用。
一、要優化活動的環境語文活動課不受空間的限制,課堂內外,校園內外都可以成為良好的活動環境。但無論選擇什么樣的場合,活動環境應力求做到三個“有利”,即有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參與。例如某校的一位老師,曾經把一次活動課開設在學校附近的風景點,課前交代學生一項任務,到郊外風景區游玩時,請每個同學抄下自己看得懂的一首古詩或一篇題詞。活動開始了,學生興致勃勃地尋找摩崖石刻,他們從所認識的熟字中去揣摩詩句,自發地開展討論、爭辯。但是難多易少,于是便請教過往游人,詢問游客,問了一個又一個,氣氛非常熱烈,最后大家都抄了滿意的一首古詩或一篇古文。任課老師深有體會地說:“風景點成了學生的課本,旅游者成了客座老師,又輕松愉快又獲取知識,這樣的活動課何樂而不為呢?”要優化語文活動課的環境,就要綜合考慮學生所處空間的人、事、物對活動所能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要善于橫向聯系語文活動課內容不應只盯住語文課本身,應善于聯系學生所學的各門學科,發掘可為語文所用的各種因素,充實語文活動課的內容。有一節二年級美術課,老師用“鳳凰”牌自行車標記圖案導入新課,以“創造一只奇異的鳥”為內容,教學貼紙工藝,效果很好,這節課“飛”出幾十只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奇異鳥。同班的語文老師巧妙地借用了這節美術課的成果,組織一次語文活動。老師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的創作意圖。
同學們踴躍發言,學生的發言情緒激昂,想象豐富,在童心童趣中表現了正直向上、善良可愛的品德。“橫向聯系”指的就是語文科要善于借用課程計劃中各門學科的教學成果,把相關學科的內容融進語文教學中,既不加重課業負擔又可最高限度發揮學科功能。
三、要發揮學生的心理優勢(1)兒童的好奇心是一種成功的動力。好奇驅力盡管是一種原始的動機,但是兒童的這種好奇驅力有利于智力的開發,教師要善于引導這種追求的本能。比如,孩子對于穿制服的大人們在管理社會的行為方面產生一種好奇而又羨慕的`心理,盼望也與之等同,有位教師便組織學生成立“文字稽查隊”,利用課余時間查巡商店、廣告中出現的錯別字,然后寫信向有關方面反映。這種正當的興趣不僅僅改變“糾正錯別字”這項操作的枯燥情緒,同時還連帶產生許多積極效應。
(2)兒童的興趣傾向性是因材施教的有利條件。興趣的傾向性是一種心理品質,是正常的心理狀態,因為個體的實踐活動及其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每一種事物和活動都感興趣。兒童的興趣差異引發因材施教的課題,教師要善于注意并發現兒童的興趣傾向,通過語文活動課提供施展個性特長的機會。
(3)兒童的自我表現心理是培養競爭能力的契機。自我表現意識是人的一級心理層次,這種意識是競爭的誘因。21世紀的勞動者,競爭能力是必備的素質,教師要善于引導兒童這樣一種“自我表現”意識,在正當的競爭中發揮才干,比如各種各樣的知識競賽,便是給兒童提供競爭的機會。一位低年級教師經常組織“拼音接力賽”,即出示一個詞或一句話,讓學生一人寫一個字母,組成拼音詞組或句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誰“接”得正確又快速。活動結果,學生漢語拼音能力明顯高于同年級的其他班級。這個例子說明,語文活動課應當是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前提下,運用游戲、表演等符合兒童自我表現要求的形式,實現預期的目的。
【拓寬語文活動課的思路強化論文】相關文章:
拓寬語文活動課的思路強化的優秀論文05-14
拓寬思路,改進語文教學方法(網友來稿)12-07
橋梁拓寬研究論文04-13
高中物理教學效果強化思路論文06-21
強化我國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思路論文07-02
中學體育民族特色教學強化思路論文06-22
如何開展語文活動課論文07-03
語文語感研究新思路論文04-23
語文教學創新思路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