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用策略包引領小學語文

時間:2021-06-13 16:24:22 論文 我要投稿

論文用策略包引領小學語文

  摘 要:語文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讀環節對于學習一篇課文來說猶如萬丈高樓平地基,地基不牢,地動樓搖。但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初讀教學”正在有意或無意地被弱化,出現了嚴重的教學缺失。近年來相關的研究也實在太少,初讀教學效率低下,已經嚴重影響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效益。為了扶正初讀教學弱化現象,構建有效初讀教學課堂,在“學習資源包”概念的啟發下,“初讀教學策略包”應運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進一步優化初讀教學課堂。分析初讀教學被弱化的現狀及原因,探討提高初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論文用策略包引領小學語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初讀教學;弱化現象;策略包

  一、淺析小學語文初讀教學的現狀

  現狀之一:僵化

  近幾年,我們學校敏銳地發現了語文初讀教學模式化的傾向,即大多數教師的初讀教學無非是“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初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梳理文章脈絡—概括段意—生字詞教學—抄寫生字作業。”幾乎每篇課文的初讀教學都這么上,學生不用聽就可以猜出老師下面要干什么了。不同的教師,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學生使用同一種方法展開教學。初讀教學陷入模式化的僵局,教師的教學失去了激情,學生的學習失去了興趣。

  現狀之二:越位

  初讀教學沒有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就匆匆引領學生去探究文章內涵、品味語言文字、學習遣詞造句,結果讀書尚不正確、流利的學生很難真正深入文本品評文字、體會情感,總感覺就像在煮一鍋“夾生飯”.這樣的初讀教學越位包辦了精讀教學的部分教學任務,并沒有從本質上改善優化“初讀教學”,所以只能說“治標不治本”.

  現狀之三:失控

  因為預習時布置學生要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于是初讀教學變成了資料展示匯報課;因為要教學生字新詞,要指導學生認真寫字,于是初讀教學變成了書法指導課;因為要求學生必須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因此,初讀教學變成了專門的朗讀指導課。這樣就使學生游離于文本之外,沒有了重點,失去了重心,使綜合、豐富的語文變得單一、狹窄,語文課失去了“語文味兒”.

  現狀之四:缺位

  傳統的初讀教學就是掃清閱讀障礙,把生字教熟。因此,即便是三、四年級學生,教師在導入新課后便開始教生字,一整節課,圍繞著幾個生字不停地認讀、練寫、造句,忙得不亦樂乎。而閱讀教學的其他兩項任務——讀通課文、整體感知也因前面花時過多不能涉及,或剛剛開始便下課。這種脫離文本孤立識字的教學,既枯燥乏味,又無多大實效。

  二、開發:初讀教學理性回歸的策略包

  為了扶正初讀教學弱化現象,構建有效初讀教學課堂,在“學習資源包”概念的啟發下,“初讀教學策略包”應運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進一步優化初讀教學課堂。

  初讀教學策略包

  策略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明確初讀教學目標

  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不一樣,每個教學環節的子目標也不一樣,但每個教學環節都有自己的“責任田”.作為語文老師應有明確的目標觀,把初讀教學這塊“田”種好,讓學生有所得。我們有不少前輩反復強調:初讀教學,還是應該緊抓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掌握生字新詞,為精讀教學做準備。我想,這應當是我們初讀教學的總體目標,要使初讀環節發揮應有的效用,初讀目標與要求的設計就要有層次,要能切合學生的實際。如,《掌聲》初讀環節的設計:(1)輕聲讀課文兩遍以上,讀后標出段落號;(2)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段多讀幾遍;(3)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掌聲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再想一想:兩次掌聲各表示什么意思?

  細細解讀這一設計,我們可以感到:初讀環節目標明,要求清,層次顯,操作易,是有效的。

  策略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整合初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先聲奪人

  文章豈是無情物,師生更是有情人。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導入語的精練、簡潔,要符合文體精神內核和學生學習特點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教學情境中,接觸到文本的精神內核,借此求得實效。

  如,《圓明園的毀滅》的新課導入時,新課的開篇,師生一起一個字、一個字地書寫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寫一個解釋一個,再重復讀幾遍;然后把詞語連起來說:“就是這樣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在1860年卻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此時,我們從師生嚴肅的神情中,分明感受到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這就成功地鋪設了情感基調。

  2.字詞教學,扎實基礎

  小學生的語感培養,一靠自身的大量閱讀和實踐,二離不開課堂教學中教師引領下的有效的詞語學習和語感分析。初讀課文,學生會遇到一些生字新詞,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字詞教學是初讀教學的一項突出的任務,教師要務必舍得花時間,把識字學詞抓細抓實。

  如,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的生字“刪”時,我邊用課件播放“刪”字演變過程,邊講解:古時候,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就在獸骨和龜甲上寫字,后來還在竹片上寫字,寫完以后用一根繩,把這些竹片串起來,就成了一“冊”書,古人要是寫錯了字怎么辦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這種方法就叫做“刪”.所以你看,這“刪”字就是什么?學生回答:一個“冊”字加一個立刀旁。

  我利用漢字的演變,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漢字的淵源,使學生將“刪”字的形與義緊密聯系起來,生動形象,有效!

  3.讀通課文,其義自見

  張田若先生也說:“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學生是否把課文讀熟了。”因此,初讀教學,要拿出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初讀教學的課堂應是書聲瑯瑯的。我們更應該落實初讀教學中“讀通課文”環節,努力達到每一遍讀都有明確的目的,采用最恰當的閱讀方式;每一堂課的讀都能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真正引導學生從讀會到會讀,從淺層次的閱讀邁向深層次的閱讀。

  4.留下懸念,余音繞梁

  “一曲終了,余音繞梁”,會引起人無限的遐想,給人更多的藝術享受。初讀教學,教師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文本有初步認識。在有效初讀后,進行對話交流,述說感受,形成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適時切入重點,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這樣既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又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效果。

  如,在教學《自然之道》一課時,初讀課結束前,我拋出了一個問題:海鳥掠殺海龜,對嗎?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海鳥對,有的認為海鳥錯。可惜這時下課鈴響了,我要求他們在文中找出有力證據,在第二課時開個小小辯論會。下課后,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在書中找證據,還面紅耳赤地互相辯論呢。精讀課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策略三:“巧把金針渡與人”——優化初讀教學方式

  1.注重實效性

  一般來說,“課文導入”“詞語學習”“內容理解”是初讀教學的一些基本環節,它們的教學效果影響著教學目標的達到。在這幾個環節中,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之內,把閱讀和字詞教學結合起來,創造“湖光秋月兩相和”的美妙教學境界。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作深入的解讀和適當的取舍,精心設計,在教學中采用簡便而又實用的教學方法。

  2.增加趣味性

  小學生天真活潑,童趣橫生,引領他們進行初讀課文,除了要保持內容的豐富之外,還應注意學習形式的新穎,教學情境的生動有趣。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實物,開展游戲等方式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和欲望,使學生對深入研讀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綜上所述,初讀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看似簡單,實則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通過“策略包”優化初讀教學課堂,就可以把初讀教學瑣碎的學習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且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基本訓練得到落實,真正體現了本色語文的精神。雖然本次行動研究的時間不算長,“初讀教學”還有待于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但筆者堅信,只要扎扎實實地開展初讀教學,初讀教學的有效性必將會逐步得到顯現。

  參考文獻:

  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診斷。1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1.

  陸志平。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師研修教材。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08.

  張慶。倡簡、務本、求實、有度:深化語文課程改革之我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5.

  于永正。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

  彭萍。對語文課堂教學現象的思考。廣州教學研究,2004(11)。

【論文用策略包引領小學語文】相關文章:

論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06-12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尋論文06-26

用正確理念引領語文教學----語文活動發言材料12-05

“用教材教”的理解與實施策略的論文05-10

用審美教育引領學生走進美的世界(教學論文)12-06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論文06-27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分析論文06-21

小學語文教學管理策略探索論文07-02

小學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策略論文06-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第一网站a√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