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動因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13 18:42:06 論文 我要投稿

產業轉移動因研究論文

  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區位優勢或者競爭優勢條件的變化,驅使產業自發地在國家或者區域之間、以企業為主體的轉移活動,是一個具備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動態過程,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的經濟行為和過程。產業轉移是一個涉及多主體、多空間、多學科的一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因此產業發生轉移的動因也是多方面的。

產業轉移動因研究論文

  (一)比較優勢促發國際產業轉移

  赤松要最旱研究產業轉移問題,他提出的雁陣模型描述了日本的產業發展路徑為進口國內生產(替代進口) 出口擴大生產模式,形象地解釋了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變換和產業在國家之間轉移的過程,預示了比較優勢是國家產業轉移的動因;劉易斯研究了20世紀60年代許多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現這些國家由于人口增長率的.自然下降,出現非熟練勞動力的大量缺口,導致勞動成本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喪失了比較優勢,因此這些國家不得不將這些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該理論是建立在要素稟賦理論基礎之上的,認為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主要是國家間在非熟練勞動力豐裕程度之間的比較優勢由于存在比較優勢,先發國家應將本國已經處于或者即將出現比較劣勢的邊際產業轉移到后發國家,這對于后發國家來說是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產業區域間的空間移動,以規避產業劣勢和發展先進產業卻認為發達國家為了擺脫重合產業絕對成本的不利地位和實現重合產業的再次增值,將國際產業轉移作為產業調整的策略。

  (二)產品價值鏈的深化誘發產業轉移

  20世紀60年代,弗農認為產品生命周期存在新產品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和標準化階段三個階段,處于不同階段的產品特性差別比較大,對不同生產要素的偏向也不同,因此會導致產品生產業務在要素稟賦程度不同的國家或者地區的空間轉移。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就是為了順應產品生命周期,回避處于不同階段的產品的生產劣勢。伴隨著產品內分工的逐漸深入和細化,產業價值鏈也在不斷裂變和細化,產業鏈中不同技術含量和價值的環節因此能在不同地區或者國家之間拆分,進而引致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中心區位轉移,產業轉移的環節越細化,價值區分越精細,最終會導致整條產業鏈的企業集群式和組團式轉移。

  (三)微觀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動機誘使產業轉移

  20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鄧寧提出了OLI模型。他認為只有企業同時具備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才能夠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或者產業轉移;跨國公司作為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隨著國際分工更加細密,跨國公司順勢把業務不斷拆分,在本國范圍能達到生產能力極限之后把其中一部分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區域,于是促發了產業轉移;企業的區位行為是企業主體與各類利益相關者就工資、稅收、價格、基礎設施等關鍵因素進行談判的結果。企業作為產業轉移的微觀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在競爭區位和現有區位之間的贏利差額貼現值大于轉移的成本時,企業就會遷移到其他地區。

  總之,上述學者的研究能為了我們研究產業轉移提供更明確的視角和更加全面的觀點。

【產業轉移動因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鋼鐵產業國內轉移的途徑和動因規律論文04-28

節電產業研究精選論文04-05

《產業轉移》說課稿03-31

產業轉移說課稿11-02

《產業轉移》說課稿08-04

產業的轉移趨勢與咸寧發展機遇分析論文02-09

多模態邏輯的研究動因及意義論文06-16

《產業轉移》說課稿范文09-15

林業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研究論文02-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免费观A视频网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 香蕉97人人乳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