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云南省地方雞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摘要】 出于對食品安全的考慮,生態養殖的地方特色雞市場需求越來越旺。云南省山地資源和地方雞品種資源都十分豐富,有發展山地養殖地方特色雞的優勢,云南省各地區在保種、養殖和市場等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在此將這些嘗試和做法總結為一些有效的發展模式,進而為各地區發展地方特色雞產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食品安全 生態養殖 地方雞 養殖產業
一、前言
媒體對家禽產業在飼養和加工過程中的亂象曝光,使人們對家禽食品安全的擔憂增加,而這也隨之使生態食品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山地雞飼養時間相對較長,絕大部分是在開放的空間飼養,例如林下養殖、山地養殖,絕大部分能夠達到生態養殖的標準,不僅是不折不扣的生態食品,且其營養和口味也較好,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
云南地方雞品種資源十分豐富,有詳細記載的就有19種特色地方雞品種。地方雞種基本采用林下養殖等生態飼養模式,這樣確保了地方雞的優良品種特性及肉、蛋品質,并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云南一些擁有地方雞種的地區在發展山地生態養殖、培育地方雞產業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嘗試,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保種、育種、養殖和市場推廣模式。
二、云南山地雞養殖產業發展模式
通過對云南省幾個地方特色雞養殖大縣的深入調研,對其現階段地方特色雞保種、育種、養殖和市場推廣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總結,初步形成以下六種發展模式。
1、政府+養殖企業+科研機構的保種、育種模式
保證地方品種的純正、并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可識別標準對發展地方特色雞產業尤為重要,因此,應形成一種有效的保種育種模式。
首先,要建設地方特色雞原種保種區。保種區為了保護地方特色雞的品種資源,各地方政府應積極在各地方特色雞的原始種群集中地帶劃定保種區保護遺產資源,防止外來品種雞的基因介入。重點扶持保種區原種保種戶,確保地方特色雞原始種群的數量和質量,保護地方優良品種資源。
其次,保種育種主體多元化。禽畜品種資源的保護工作通常由政府來承擔,政府作為單一資源保護主體會導致品種保護與開發利用脫節。由養殖戶進行品種資源保護的問題在與保種、育種工作的經費支出比較大,很有可能由于資金鏈斷裂而拖垮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使得這一模式將不可維系。比較好的模式是將政府和養殖戶結合在一起,實現保種育種主體的多元化,按照政府應承擔品種資源保護責任給予企業或養殖戶補貼,養殖戶或企業將種雞的品種保護與開發利用緊密聯系在一起,拓展以政府為保種主體的形式,有利于品種培育和優良遺傳基因的開發利用,使得資源保種、育種和開發能更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再者,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積極探索依托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技術力量,加快地方特色雞保種、繁育技術的研究、合作和開發,在確保地方特色雞基因的穩定和留存基礎上,提高生長性能和縮短養殖周期。
2、“銷售渠道+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
由政府對地方特色雞的養殖協會、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規模養殖戶給予大力扶持,積極鼓勵運轉正常的養殖協會(專業養殖專業合作社)或存欄數目在千只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加快發展,不斷壯大養殖規模,充分發揮養殖協會會員、養殖規模戶的.示范輻射作用,以地方特色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協會,規模戶為重點和突破,以“村帶村,戶聯戶”發展模式擴大地方特色雞養殖養殖規模。
加強地方特色雞營銷渠道在原料需求和市場供應的資源配置作用,積極鼓勵地方特色雞的各種營銷渠道的穩定發展,促進地方特色雞養殖與銷售的有效銜接,做到“產銷結合,以產促銷”,不斷壯大地方特色雞產業生產經營規模,努力推動地方特色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發揮更大作用。
3、林下生態養殖模式
生態養殖指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
山地林下生態養殖符合云南特點。在普洱、南澗、鹽津等地的一些地方特色雞的養殖合作社充分利用云南山地多平地少的特點,開展山地林下生態養殖。在山地種植了大量果樹、林木,當雞苗度過了脫溫期后,就逐步將仔雞放養到果園、山林、或草地里,讓雞自由采食青草、野菜、草籽、昆蟲。
山地林下生態養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這種放歸自然的飼養方式,好處甚多:首先是減少了飼喂量,可以節省大量糧食;其次是能有效清除果樹和林木地中的害蟲和雜草,達到生物除害的功效,減少人們的勞動強度和大田的藥物性投入;三是能增強家禽機體的抵抗力、激活免疫調節機制,家禽得病少,節約預防性用藥的資金投入;四是能大幅度提高禽肉、禽蛋的品質,生產出特別受人歡迎的綠色產品。在利用這些生態自然資源建設生態養殖場所,不僅能生產出無污染、純天然或接近天然的綠色產品,同時還能從本質上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減少預防性藥物的投入。五是家禽的糞便還能作為果樹林木的天然肥料,減少果樹的化肥施用量。
4、專營營銷模式
專營營銷模式是品牌打造的手段之一。隨著地方特色雞品牌的確立,將不斷有企業意識到其品牌價值,愿意以建立地方特色雞的專營店進行銷售,保證消費者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地方特色優質雞。通過專營店的形式也將進一步推廣和樹立地方特色雞的品牌。
5、電子商務營銷模式
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將極大的擴展地方特色雞的市場。冷鏈物流曾經是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瓶頸。很多農產品,如禽禽肉類、水產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凍或速凍食品等在到達消費環節之前,都需要在一定的低溫環境下進行運輸保鮮。冷鏈物流是一種可以實現冷藏、冷凍類物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各環節是在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和性能的低溫物流過程。在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緩慢一直以來是電子商務擴展到生鮮食品的瓶頸。冷鏈物流發展為地方特色雞的電子商務銷售提供了機遇。伴隨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吸引社會2000億的擴容資金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轉戰農產品冷鏈沙場,這改變了“十二五”期間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格局。特別是在上海、北京發展迅速,先后各有十多家冷鏈物流公司孕育而生,相對不達到的城市也分別建立了少量的冷鏈物流公司,這為實現地方特色雞電子商務銷售奠定了基礎。 6、大型連鎖店營銷模式
進入大型連鎖店銷售也將成為一種有效的營銷模式。大型連鎖店往往具有良好的銷售聲譽,例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各地方特色雞能以品牌雞的方式在各大連鎖店進行銷售,也將極大的擴展其銷售市場,提升品牌效應。
三、模式運用對云南地方雞產業發展影響
通過這些模式的采用,這些地區地方雞產業發展初見成效。
首先,保種與選育工作得到強化。云南豐富的地方特色雞種資源是優質雞選育工作的基礎。長期以來地方品種的保種、選育及創新利用等工作尚不夠規范,某些地方雞種甚至瀕臨滅絕,急需系統地開展地方品種收集、保存、種質特性研究與評價等工作。近年來,在一些地區獲得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省內相關科研單位開展了部分優質地方雞種的提純與開發利用工作,并已取得較顯著進展。
其次,規模化養殖初步形成。云南地方特色雞的傳統的養殖方式主要是以散養為主,散養限制了特色雞在產量上的擴大以及難以做到特色雞品質標準的統一。規模養殖是特色雞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按照“發展、規范、環保、創新”的原則和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要求和地方特色雞生態養殖的特點,重點加快小群體、大規模生態雞養殖基地建設,創新雞群與環境的和諧共處,互為依托,相互促進,提高效益的生態養殖模式,突出抓好地方雞良種供應,飼料供應,疫病防控、養殖技術提高,無公害生產、養殖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提高產業化程度,獲得規模效益,提升對農戶的帶動能力。
再者,產業化經營能力增強。云南省部分地區地方特色雞的生產經營形式依托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實行統一育雛供種、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打造產品品牌、統一產品營銷等,對外是一個集體,對內是經濟相對獨立的合作伙伴,采用這樣的經營方式既可保證生產量與產品質量,又打造了品牌,拓寬市場,促進生態養雞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最后,銷售方式多樣化多渠道。云南地方特色雞銷售大部分是通過市場零售的方式銷售,隨著各地區對各種銷售方式的創新和嘗試,云南地方特色雞銷售呈現出多樣化和多渠道特征,例如電子商務銷售、餐館和農家樂銷售、專賣店銷售、價格差異化趨勢、冷鏈等新興銷售以及全方位外銷渠道逐步打開。
四、結語
通過在云南省各地在山地雞生態養殖過程中不斷探索采取的保重、育種、養殖和市場推廣等做法基礎上總結出一些有效模式,希望有助于進一步促進云南省或其他地區地方特色雞山地養殖產業健康發展。
【論文:云南省地方雞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研究論文02-06
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研究論文02-10
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論文02-06
山地生態雞的養殖技術要點論文01-12
我國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研究論文02-08
林下生態雞養殖技術分析論文04-28
生態豬養殖技術及未來發展論文02-11
生態豬養殖技術發展論文02-12
淺談城市群生態農產業模式研究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