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眼科學實驗教學的應用論文
摘要目的:創設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高等醫學教育眼科學實驗課案例教學模式,分析評價其教學效果。方法:將我校90名眼視光學學生在實驗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LBL),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模式(CBL)。實驗課結束后,應用眼科學實驗課期末考試試卷、臨床技能操作考試、調查問卷的方式比較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期末考試的試卷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臨床技能操作考試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案例教學法能夠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并能在分析問題時綜合應用所學知識。
關鍵詞:眼科學;實驗課;案例教學法;效果
眼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學專業,其涉及眾多的醫學概念和方法,眼科學教學方法的革新在近年來層出不窮[1],而眼科學實驗課卻鮮有介紹。案例教學法(CaseStudyBasedLearning,CBL)是近年來國內外經常采用的臨床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及提高現代醫學生的能力,是許多教師普遍推崇的教學方法。CBL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組織學生對案例的閱讀、查閱、思考、分析、討論等一系列的活動,教授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原理,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CBL已經廣泛地在國內外的高等醫學教育中應用[3]。根據目前我校眼視光學學生的現狀和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現有教學條件和資源,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在實驗課中應用了CBL,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我校眼視光學90名學生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0名,女50名,年齡19~22歲。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名。實驗組中男22名,女23名,對照組中男18名,女27名。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對照組應用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LBL),實驗組應用CBL教學法,實施地點為我校附屬眼科醫院實驗室。1.2.1LBL教學法:單純應用課堂講授的方法,即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教室中聽課,配以臨床上的圖例進行講解,隨即讓學生在實驗課中實施。1.2.2CBL教學法:廣泛收集國內外有學習思考價值的實驗課資料,選取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各種臨床相關疾病材料,組織相關教師充分論證及篩選,取其有精華和有深刻內涵的材料,發現其中所隱含潛在的臨床問題,精心整編成適合眼科學實驗課CBL的教學材料。以案例為導引,讓學生閱讀、查閱、思考、分析、討論,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3教學效果評價設計針對L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學生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加強團隊協作、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在實驗課程結束后進行調查,分析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通過臨床技能操作考試,評價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在疾病診斷、治療中對于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概念的應用能力,分析評價兩種教學模式的遠期效果。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考試成績,采用t檢驗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的差異,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分類變量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P<0.01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眼科學期末試卷考試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技能操作考試中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學生對學習效果的應答比較采用無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兩組學生在調查問卷中應答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尤其在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方面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3討論
LBL教學法是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為主,學習的過程較為枯燥乏味,教學效果欠佳[4],而科學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即“CBL”,將其引入醫學教學及學習領域范疇。目前,該教學法已經在國外醫學院校得到較為普遍的實施并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國也有多個醫學院校嘗試和報道該教學方法,但仍處于試驗、探索階段。CBL教學法也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也不同于國際流行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而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雖然已經得到國際許多醫學院校的認可[5],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自主學習的意識、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維等的能力[6],但是其分小組討論的方式不太符合中國學生多、資源緊張的現實情況,在國內很難得以實施,并有下列不足:
(1)課容量較小,學生可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而忽略了本身的學習目標;
(2)PBL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在一個問題上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3)PBL取消了教師全面系統的講授,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和概念;
(4)PBL教學還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如學生多、教師少、教學設備如網絡設備不足等的限制[7]。而CBL教學法既引進了PBL教學法中基于臨床中遇到的疾病進行分析討論的特點,又有機的結合了傳統體系教授原理及概念的教學方法。因此,CBL教學法是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的有機融合和優化組合,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教學模式。眼科學實驗課CBL教學法是在高等醫學教學中首次提出的新型眼科學教學模式,是在醫學教育中對這一模式的首次應用及探索。
眼科學實驗課CBL教學法是指以眼科典型案例入手,結合臨床和實際應用以啟示性教學為主要方法建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枯燥乏味的理論教授方法,以典型案例為切入點,首先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全面的討論,在對案例進行完全充分分析的前提下,提出臨床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再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概念進行學習,并在基礎理論學習以后,再次面對該疾病,鞏固對該疾病的認識以及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應用。
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課筆試成績也優于對照組。這說明CBL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分析出潛在的臨床相關問題,然后再結合該疾病進行綜合講述,這樣學生容易理解,并且能進一步加深印象,有利于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學生分析臨床問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并且對于提高學生進入臨床以后診斷疾病、分析病情的能力都將有極大的幫助。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CBL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更能激發出學生對眼科學的學習興趣,通過眼科學臨床系列典型案例的教與學和實驗課上的技能操作等眾多結合形式,使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建立并掌握相關疾病的科學分析思路和正確的診斷與處理方法。在我校附屬眼科醫院臨床技能中心的實驗室里有較多的眼科模型、眼科手術顯微鏡,如帶試教系統的裂隙燈顯微鏡和眼底鏡等,在案例的基礎上能更好的教學,而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通過教學互動與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實踐能力,強化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診斷思路等的掌握與運用,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使學生能較快的掌握知識。在筆者的研究中,尚有12.5%的學生對CBL教學法持不贊成態度,具體分析來看,主要是因為在實驗課過程中,學生人數較多,典型病例較少,并且為保證患者隱私,不可能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裂隙燈下觀察典型病例的體征,只能在示教鏡上看,這與自身操作儀器有很大的差別。
在以后的實驗課實施中會增加典型病例的圖片及增加儀器,使學生能夠彌補見習中的缺憾。總之,對于CBL教學法在眼科學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將極大地提高眼科學的教學效果,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力挑戰。同時,筆者的研究對于眼科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能夠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案例教學法在眼科學實驗教學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教育論文07-06
案例教學法在酒店專業教學的應用論文06-20
案例教學法在中學德育教學的應用論文07-04
淺談案例教學法在VFP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7-06
案例教學法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論文01-10
經濟管理教學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論文06-27
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論文06-30
錯誤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的應用論文06-26
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