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符號對語言教學的啟迪論文
語用規則中有一條是:禮貌反映社會距離。越禮貌,語言句式就越長。例如英語中尋求幫助時可以用以下話語:1)Canyouhelpme?2)Couldyouhelpme?3)Couldyoupleasehelpme?從(1)到(3)語言結構愈長,故社會距離也愈大,也越有禮貌。
1動賓直接搭配與間接搭配
動賓直接搭配與間接搭配也體現了距離象似性的原則。如:hearsb和hearofsb,前者的形式距離小于后者,相應的前者的概念距離也小于后者。前者表示直接關系(直接聽到某人講話),而后者表示間接關系(間接聽到有人提到過某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這一原則來解釋語言現象,比單純讓學生死記單詞意義有效的多。
2距離象似性對語言教學的啟示
社會環境和各種現象都會對我們的語言產生影響,這些影響也會體現在語言形式中。因此,就會產生很多具有理據性的映照,這些映照可視為語言的象似性。以Kosslyn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表象與現實客體的知覺相似。為此,他們進行為心理掃描的實驗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距離效應和大小效應(王甦,汪安圣:1992)。如果在語言教學中對這些現象加以應用,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外語教學中,學習者對多個英語形容詞的排列順序,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的變化不容易記牢。這時就可以采用距離象似性理論進行講解。
2.1形容詞離中心詞的遠近
形容詞的順序也體現了距離象似性。因此,當許多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時,表示最主要和本質的特性的形容詞最靠近中心詞。如:五把新的木頭椅子。這里定語與中心語的遠近關系反映了概念距離。根據距離效應,在我們的心理掃描中我們最先反映到的應該是離“椅子”關系最近的的材料,然后是新舊等屬性,最后才是距離較長的數量。在外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習者對形容詞與中心詞關系距離遠近的理解,從而加深學習者的印象。
2.2時態與語態
英語中時態和語態在動詞上的變化,也受到概念緊密程度的影響。例如完成時態表示的是已經完成的概念,因此動詞變化就比正在進行的事情距離更加遠一些。語態也是如此,動作的主動或被動,句義區別很大,比動作發生的時間要重要的`多,因此語態的屈折變化形式會比時體屈折變化形式更靠近謂語動詞。從上述變化形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謂語動詞屈折變化形式的順序與概念緊密度之間有著象似關系。在心理上我們對一般現在時反應時間最短,因此句型也最短,所以最先容易習得,對于其他時態,我們反應的時間也長,也說明離現在越遠,在語言上就表現為句型越長。
3總結
本文主要探討了語言符號的距離象似性原則及其對語言教學的啟示。語言符號象似性是社會、文化、思維語言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結果在語言中有所對應,這些對應反映了語言的象似性。在人的思維方面,如心理掃描等認知心理也在語言的距離象似性中有所體現。在語言教學中,合理利用象似性原則,提高學習效率,是語言教學更加順利進行的保障。
【語言符號對語言教學的啟迪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符號景觀設計論文04-22
舞臺朗誦中非語言符號研究論文04-14
符號語言對平面設計的意義論文08-09
教學語言調控的論文06-05
符號語言在平面設計中的意義分析論文08-09
大班語言:有趣的人形符號09-09
語言也在變教學論文06-12
語言教學的途徑教學論文05-09
平面設計中符號語言的價值探討論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