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20 16:58:50 論文 我要投稿

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策略研究論文

  學優生,通常指在學業成績上表現優秀的學生。學優生享受著榮譽,也承擔著高期望,教師們多以贊許的眼光看待學優生的優點和長處,而不太注意他們的缺點和不足。近年來,心理教育開始關心學優生,但大都局限于對學優生消極心理的疏導,而忽視了學優生積極心理的發展。心理教育就其性質可分為矯正性心理教育和發展性心理教育,二者協同才構成了完整的心理教育。矯正與發展并進,是學優生心理教育的應有取向。對學優生進行心理特質分析,針對其心理問題,應開展矯正性心理教育,防治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學優生具備的優秀心理素質,要通過發展性心理教育進一步優化完善,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策略研究論文

  一、學優生心理特質分析

  所謂心理特質是指個人所具有的心理特性,具有支配個人行為的能力,使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呈現出步調一致的反應。相對于一般學生,學優生在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方面有一些心理特質。

  (一)認知方面

  學優生學習優秀,態度端正,接受能力較強,大多感知覺靈敏,記憶力強,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學習能力比一般學生好。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比較高,做事認真謹慎,關注細節,全力以赴。但有時也會過分追求完美,認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并希望可以一直保持,有可能的話今后還要做到更好,好勝心強,不容易感到滿足,嚴重的甚至出現強迫癥狀。另一方面,也有學優生對他人和環境的期望比較高,可能會以對自己的高標準去衡量他人,從而自傲自負,產生虛榮心,或對他人求全責備、嚴苛挑剔。同時他們也比較關注自己的形象和別人的評價。一些學優生在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上,往往容易關注自己的不足和弱點,忽視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在認知方式上關注消極面多過積極面,非常在意自己的“好學生”形象,很在意他人的評價,擔心給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二)情感方面

  學優生有較強的求知欲,了解和認識未知事物時有好奇心,學習興趣較一般學生濃厚,學習情緒飽滿。由于學習優秀,經常受到來自各方的表揚,容易體驗到愉快、喜悅等積極的情緒,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也往往相對較好。但自身的高期望也常常給其帶來負重心理,優越感的背后,學優生往往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不自覺地害怕被人趕上或超越,也會出現特有的學習焦慮。為維持學習中的優勢地位,他們常自我加壓,增大學習強度和學習難度,使自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緊張感多,輕松感少。另外,學優生會有一種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易發生心理波動,容易產生狹隘情緒,互相嫉妒,導致學習上的不正當競爭。他們很少主動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優秀的學習方法,擔心被人指責驕傲自滿,更害怕“驕傲使人落后”。既想與同學交往,但又不愿投人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既想盡情地放松自己,卻又擔心會影響學習,對人對己都容易產生敏感情緒。

  (三)意志方面

  學優生學習目標明確,能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并力求實現目標,一般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他們學習上有較強的成就動機、意志力和進取心,自覺性好,自制力強。為了取得理想的成績,他們積極主動地投人學習,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他們不斷地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承受壓力,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也表現出極強的韌性和毅力,能夠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干擾或障礙,維持原來的學習目的和計劃,表現出較強的意志力W。但也有部分學優生抗挫折能力差。由于父母、老師的過度保護,學優生通常缺乏生活的獨立性,缺少挫折或失敗的體驗,他們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難經挫折;另一方面,周圍人的高期待、嚴要求常常給學優生帶來很大壓力,所以學優生通常贏得起輸不起,無法面對由高處跌下的落差。他們無法容忍自己的失敗,進而失落、自卑、消沉,甚至否定自己。學優生面臨選擇時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出現挫折時異常敏感,失敗后容易走向極端。

  二、學優生矯正性心理教育

  和一般學生一樣,學優生也會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現象,如果任其發展,極易發展成為心理障礙,形成心理疾患,導致他們人際關系緊張,學習成績下降。對這些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矯正性心理教育。

  (一)強迫偏執心理的矯正

  學優生自我要求高,期望值大,為實現目標會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足。另一方面,大多數學優生非常有主見,很難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還擁有偏頗的認知模式,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不能與老師、家長和同學有效地進行溝通和交流,部分會形成強迫偏執的心理障礙。這些非理性的認知評價影響了學優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幫助他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方式,幫助他們確定適度的學習焦慮水平,要充分了解學優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心理需求,適度降低對他們的高期望、高要求。要引導學優生客觀準確地認識面臨的問題,正確認識自己,建立合理的認知評價機制,盡量做到進行合理的思維,體驗滿足感,培養自我接受的態度。

  (二)好勝嫉妒心理的矯正

  學優生的好勝嫉妒心理表現為一方面他們對于他人優于自己感到恐懼,另一方面對于他人優于自己他們又感到憤怒,缺乏“雙贏”的理念和心態,是一種混合的心理障礙。為克服這種心理,要教育學優生尊重別人,平等待人。對此可進行角色交換教育,引導學優生正確評價別人的優缺點,正確對待他人的成績與榮譽。要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使學優生養成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鼓勵學優生展開合理競爭,可以利用各種形式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進一步培養學優生寬容的心胸和合作的精神[3]。要教育學優生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身優勢,化嫉妒為前進的動力。在肯定學優生勤奮的同時,也應對其指出與同學交流不僅可以共同進步,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鼓勵他們幫助后進生,協調人際關系。讓他們認識到與他人和諧相處,也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三)失落敏感心理的矯正

  學優生志向高遠,習慣成功與贊賞,遇到失敗會感到失落,偶爾受到老師的批評便心生敏感。教師在平時就要強化學優生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通過各種渠道滲透挫折教育,培養他們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使其能以淡定的心態去面對挫折,順利走出逆境。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目標過高是學優生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要教育他們適當調節自己的志向水平,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教會學生積極變通,以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針對心理敏感脆弱的學優生,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選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其培植一個平和的心態,使學優生放下思想包袱,淡化角逐優秀學生的價值觀念[4],胸懷坦蕩地面對學習生活。引導學優生在努力學習、奮發進取中完善自我,揚長避短,實現自我價值,合理地調適自我,保持健康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自我平衡能力。

  三、學優生發展性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發展性教育。盡管學優生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礙,也確有部分學優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接受咨詢與矯正,但是絕大多數學優生實質上所面對的是心理發展與完善問題,心理教育要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創設有利條件。所以,在致力于學優生矯正性心理教育的同時,更應關注學優生的人生發展,對其開展發展性心理教育。發展性取向是心理教育的根本取向,集中體現為求上心態、自主意識、健全人格。對學優生來說,他們面臨的可能不單是發展性心理培育、建立的問題,而更多的應是優化完善的問題。

  (一)增強心理能力,優化求上心態

  為了維護“好學生”的形象,學優生常會恐懼落后,害怕失敗,反而變得不自信,這就需要增強學優生的心力!靶牧葱睦砟芰,是人的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情感、意志、人格等)的總和,是心理的動力系統,它能生發出巨大的能量!盵^|學優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力承受力、心理堅持性和耐挫能力,增強自己的心理能力。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自己,提高適應能力,提升堅強的意志品質,預防心理疾患的萌芽。

  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立身之本,求上心態是廣大學生成長的動力源泉之一。在求上心態支配下的生存是一種意義生存,追求意義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人生。學優生積極肯干,善于思考,主動熱情,求知欲強,力爭上游,一般不缺乏求上的心態,他們更需要優化求上心態。學優生不必執著于追求完美的求上心態,而要培養適度的好勝心與成就動機?释麑W業成功的心理是正常的,但也要優化心態,要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學優生無需苛求自己次次成功,過高的求上壓力反而不利于自身發展。同時,學優生的求上不應僅立足于學業的進步,而要立足長遠,追求綜合素質的提高,追求的人生意義不光是眼前的學習,而要放眼未來。

  (二)開發心理潛能,完善自主意識

  人的心理潛能是蘊藏在遺傳素質之中的尚待開發的心理能力,它表明了心理發展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可以通過開發而轉化為現實性。學優生雖然在學業上比一般學生優秀,但不意味著他們有關學習的潛能都開發出來了,更不表示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能得到了全面開發。人的心理潛能帶來人的創新和發展的可能,也賦予了人在順境中求成、在逆境中抗爭的信心和勇氣[氣學優生的潛能開發不僅能挖掘出他們的潛在能力,也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本質屬性,其中自主性是核心。從心理教育層面看,發揮人的自主性的關鍵是自主意識的培養,心理教育要幫助學生發掘心理潛能、完善心理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自我完善。要教育學優生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地看待外界的期待和評價,確立適當的抱負水平,開發潛能,要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毅力和能力。“好學生”應是德智體美勞得到綜合發展的學生,教師要完善學優生的自主意識,不能只看到他們與他學生相比的相對優秀,而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與自身相比的相對進步。應該因材施教,立足于學優生自身的發展潛力,引導學優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真正做到志存高遠,不斷地超越自我,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提高道德修養,塑造健全人格學優生不僅是學習表現突出,也要做到道德品質優秀。培育德性的關鍵是形成一定的道德力,這不僅依賴于道德教育,也要靠心理教育的協同努力。心理教育中對青少年認知、情意、行為的培育與養成,能較好地促進道德力的發展和人格結構的形成。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優生文明禮貌、誠實勇敢、尊敬師長、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美德,使他們對社會上的現象與周圍的事物都有正確的見解和評價,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修養。

  健全人格則是各種特征的完善結合。形成健全人格的過程即人格塑造,它是心理教育的崇高理想。關注學優生心理,培養健全人格是優生培優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根本點!白鰧W問得先做人”,學優生要做一個正直、熱情、積極向上的人,學優生不單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為人品質要高,要有寬廣的心胸,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當然,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給予他們充分地進行自主選擇的權利,心理教育要幫助學優生設計人生發展的美好前景,引導他們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策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論文06-22

矯正與發展并進:學優生心理教育策略研究論文09-16

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發展研究論文09-17

對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策略的研究08-06

教育心理學的特點發展策略論文08-16

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的教育理論論文02-09

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策略研究論文02-05

論文:農村期刊發展策略研究07-02

網上銀行策略發展研究論文06-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 日本三级国产精品一卡两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 日本亚洲另类专区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