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必要性及措施的管理學論文
摘要:物流業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物流業發展的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但是我國目前的物流業與我國處于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符合,主要存在物流企業數目多、規模小、服務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物流技術落后、物流服務市場競爭無序等問題。而產業集群在經濟體系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產業集群具有版塊經濟效果,具有整體功效、動態性、合作性的特點,能發揮良性的效果,可以對經濟力量、技術、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發揮向集群化聚集的作用,對促進和提高我國物流業整理水平的提升和發展,推動其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可以以產業集群的模式去發展物流產業,增強我國物流產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物流業;產業集群
一、產業集群理論概述
關于產業集群的概念一詞最早出現在《國家競爭優勢》(邁克·波特1990年)一書中。所謂產業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系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空間積聚體,代表著介于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產業集群從整體出發挖掘特定區域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突破了企業和單一產業的邊界,具有競爭和合作關系的企業、相關機構、政府、民間組織等的互動。
能夠從區域整體來系統思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可能構成特定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臨近地區間的競爭與合作。產業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產業集群的特征有空間集聚、專業化、網絡合作、社會化、自我增強、開放性等特點。
二、實行物流產業集群化的優勢
(一)物流產業集群化可以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產業集群既可解決目前在我國物流產業在的許多問題,也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僅能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增強其競爭力,還能帶動相關產業和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
(二)物流產業集群可實現企業內外部競爭優勢。物流業產業集群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外部經濟化并增強創新功能,形成良性循環機制,促進集群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物流產業集群式有利于現實物流業的產業化。物流產業集群式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運作效率;行業創新;新企業的成立。還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物流企業家隊伍。
(四)物流產業集群化增強社會的誠信度,構建誠信機制。
物流涉及面廣,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存在物流,都要與物流發生往來。物流業集體誠信度的提高,有利于社會誠信度的提高及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
三、促進我國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的措施
實施物流集群化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的長期努力。不僅需要物流產業計劃化觀念的樹立,政府起到對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更需要企業企業自身的努力。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創建物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良好社會制度環境。物流產業的發展涉及政府、企業、國內外各種宏觀微觀因素。政府應該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來看待物流產業。企業應該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建立與企業狀況、未來發展、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物流系統,接受新的物流概念,生產型企業積極實現優勢的專業化,將物流功能轉讓出去,由專業的物流企業辦理。而專業的物流企業則應努力實習專業化、規模化、效益化等目標。物流產業制度環境的創建始終離不開政府的干預和支持。因此,明確政府定位,充分發揮政策上的指導作用,實行物流業集群化,鼓勵和資助物流行業協會的建立、教材編寫、設備展覽、會議考察等。注重增加物流需求。可以在其中選擇適合各地市特征的物流集群。
加快物流基地、配送中心和物流園區的建設。形成物流集群的地域。
(二)現代物流的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物流經濟活動從橫向構成了物流產業,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特點非常突出。合理確立現代物流的產業結構,使整個產業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三)提升物流裝備制造產業的生產水平。物流裝備制造產業對提升物流企業的現代化水平至關重要。而目前雖然我國在物流設備的某些領域如集裝箱制造領域有很大優勢,但是物流裝備的綜合的、系統的開發能力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應把物流裝備制造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產業,加大改造和提升的力度,創造物流產業的新生產力要素。重點發展第三方物流產業。構建貨主物流產業。即構建自成體系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
(四)加強物流通道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可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改革物流設施投資的回報制度,讓物流企業低成本運作。發行企業建設債券,降低物流企業融資門檻。促進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重視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提高,全面提高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強化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物流標準化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物流系統標準化、物流技術標準化、管理組織工作標準化。
(五)加強物流理論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養。物流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運輸技術(如運輸工具朝著多樣化、高速化、大型化、專用化、環保化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庫存技術(如高度自動化的保管和搬運結合成一體的高層貨架系統的運用,計算機實行聯網控制、高度自動化等)、裝卸技術(機械化、自動化和設備的多樣化等)、包裝技術(包裝設備智能化、包裝方法多樣化、包裝材料環保化和科學化)、集裝箱化技術(集裝箱設備和器具標準化、集裝箱操作技術標準化等)、物流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倉儲管理物流信息技術、條型碼技術、衛星定位系統等)。很多新技術都開始在物流業使用,而且物流業也不斷創造新的技術。因此,政府應積極支持和引導物流科研工作,企業也要加快和政府、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多層次的人才合作,形成產業、政府、科研機構的資源共享、提高其人才水平和能力,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王燕.物流產業集群創新機制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9(7).
【論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必要性及措施的管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論文04-24
集群化發展職業教育的論文11-20
文化旅游怎樣走好產業集群化之路論文10-01
產業集群的發展論文02-06
江西物流產業發展芻議論文11-23
發展數字動漫產業論文02-13
文化產業發展論文06-07
外國蘋果產業發展的論文02-06
蔬菜產業發展分析的論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