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信社財務管理工作思考與建議論文
一、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現正處在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新的管理理念促進了農村信用社的穩健經營,推動了農村信用在新時期的體制改革,但還存在著一些函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財務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財務管理改革創新意識差。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現代金融業經營管理水平先進與落后的重要標志。從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看,在財務管理的創新上尚有較大差距:一是缺乏創新理念,管理方法、模式滯后,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二是財務行為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各個環節的制約機制不夠完善;三是沒有建立起一支與現代金融企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財務指標數據失真、信息扭曲現象時有發生;四是以財務決策為中心的現代財務管理機制還沒有形成,財務管理仍然屬于以計劃為中心的傳統管理。目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主要圍繞存貸款、財務收支、利潤三個方面的計劃展開,側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很少涉及。數量指標分析運用相對較少,主要是針對省聯社、人民銀行以及銀監會下達的各項指標進行考核。
二是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人員多陷于日常事務的操作和管理,大都缺乏有效的、高層次的專業培訓,缺乏相對獨立的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管理手段、方法落后,習慣按部就班,機械操作,不善于對現有的財務狀況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因為農村信用社各個時期的財務制度,都有內在的連續性,要正確理解認識財務制度的要求,就需不斷的學習和再認識。同時要依據市場經濟的變化和要求,把握財務制度的運用;堅持財務制度的運用要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企業內部的發展原則。在堅持財務制度嚴肅的同時,切忌死搬硬套,事物是在發展的,矛盾是在不斷的解決中又不斷的產生的,只有不斷加強學習,領會各個時期的財務管理要求,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技能才能充分提高。
二、加強財務管理的方法和途徑
(一)強化約束,完善監督,實行管理制度化。財務制度是財務活動所遵循的行為規范,是信用社在業務經營活動中處理各種財務關系的準則。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是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石。綜合業務系統投產上線以來,為加強管理,規避風險,聯社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業務經營管理重點,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辦法,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制度落實,規范業務操作,提高全員素質,要求全體臨柜人員做到人人熟練操作、個個持證上崗,把管理觸角延伸到業務經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加強內部管理的重點,在于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所以必須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強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規范的經營管理理念,針對業務經營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調整管理方向,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經營管理水平,積極探索綜合業務系統上線運行后的業務經營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建章立制,規范業務操作,規避風險。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做到事前規劃、事中控制與事后監督并重。任何一個綜合業務系統的安全穩健運行,都要以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的業務流程為基礎,要以規范業務管理,防范操作風險,保障系統安全運行為核心,建章立制,狠抓各項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的落實和規范加大對綜合業務網絡系統的檢查、監督、處罰力度,從而達到有章必依、違章必糾,規范業務操作行為,規避由此帶來的業務風險。同時要健全嚴密的內部控制系統,會計記賬、賬務處理和經營成果要完全獨立,遵循規范化、監督制約、賬務核對和安全謹慎原則,建立并落實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授權分責制度,按照業務工作程序和授權,健全、完善各種審批手續,同時,建立科學的計算機系統風險控制制度。其次是在財務管理各項指標測算考核上要多下功夫,合理編制財務預算,優化全社財務資源配置,實施財務指標與經營績效考核相掛鉤。加強事前規劃與事中控制,有利于信用社對全年的財務管理計劃統籌安排,對日常會計活動進行嚴密跟蹤,從而實現完善制度、規范操作、化解風險、提高效益的目的,使我縣聯社的網絡運行、各項業務操作和管理工作邁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三)加強員工培訓,努力提升全員綜合素質。
提高素質,健全機制,促進財務管理人才最優化。現代金融業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工作要培養一支專業水平高、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就必須抓好人才準入環節。綜合業務系統上線運行以來,雖然基本覆蓋了業務經營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有效的提高信用社的同業競爭實力,但是,如何利用這一科技“利劍”,對業務經營各個領域實施更為有效的管理監督,必須著力培養一批懂業務、懂操作、善于管理的高素質綜合性管理人才。“企業最大的財富是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加之電算化造成的管理方式及理念的變革,使得管理人員短期不能適應,出現管理“斷層”,所以必須加強對員工綜合知識的培訓,采取送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努力提高全員素質,著力培養一批優秀的復合性管理人才,我縣聯社已新招收一批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充實到一線,使我縣信用社的員工素質、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轉變職能,改革創新,實施財務管理科學化
(一)加強聯社財務部門的建設。
實行聯社一級核算后,由于財務管理和財務核算等職能全部集中到聯社財務部門,增加了聯社財務部門的責任和壓力,對聯社財務部門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快強化聯社財務部門建設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用一批組織能力強、懂管理、業務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充實聯社財務部門;二是有意識地選送財會人員進行政治、業務、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同業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取其精華,更新觀念;三是財會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的職業道德,以確保聯社對各項財務工作的具體管理服務職能落到實處。
(二)制定目標,編制財務預算。
信用社財務管理需要信用社內部共同配合,而會計是具體管理財務收支的部門,所以會計人員要利用財務會計的歷史資料及有關信息,特別是對存款、貸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項指標進行科學的整理和分析,預測經營前景,確定年度總體的經營目標。對總體經營目標進行分析,找出目標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測算和分解資本狀況、資產質量、管理水平、盈利狀況和資產流動性等幾方面的約束指標,確定信用社的目標利潤,并尋求實現目標利潤的最佳預算方案。同時對總體目標層層分解,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責任制度和考核辦法,確保經營目標的完成。
(三)落實目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的控制和約束能力。
對確定和核定的財務目標,信用社要充分考慮財務預算的約束,圍繞實現財務預算開展工作,使財務預算滲透到哪里,財務管理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以形成全員和全方位的財務管理局面。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對比分析,發掘成本管理的潛力,同時,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發現和查清目標管理和項目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準著力點,切實加以解決。
(四)對信用社實行費用限額控制管理。
根據各信用社的業務總量、存貸規模、經營效益和管理區域大小等測算下達費用額。一是對辦公費用、業務費用、差旅費、郵電費等項目由聯社下達指標,實行限額控制、節約獎勵、超支懲罰的管理制度;二是計提費用由聯社統一提留、統一列支、統一管理;三是實行財務審批制度,費用開支“集體審批”和“集中管理”。對大額費用開支,必須堅持“先請示、再審批”的原則,部分項目采取招投標的方式或推行“集中采購”制度,增加費用開支的透明度,實行陽光操作,并按市場法則和集中采購方式搞好聯社的財務管理和物資采購。對信用社費用實行集中管理,年初核定費用總額,實行報賬制,由聯社財務部門統一列支,可以規避信用社在經營和賬務處理中的不合規的行為。所以,建立科學、規范、量化、清晰的財務管理體系是農村信用社在新時期謀求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層農信社財務管理工作思考與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建議論文08-26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論文09-29
對基層稽查工作的思考10-08
加快生態農業建設建議思考論文08-24
當下農信社結息工作調研思考07-23
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思考論文07-02
基層人行內審檔案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建議07-26
對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財務思考論文02-04
改善農信社個人理財產品業務的建議論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