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幾種基本能力的培養論文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不斷出現。我們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同時,由于中考、高考在目前仍然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應試教育在各個地區、各個學校仍未放松。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強化學生德育教育的學科,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承擔這門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既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課,又要達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平時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要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基本能力。
一、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考察和認識的能力。它是我們增加感性認識的重要環節,人類的重大發明和創造都離不開這種能力。通過小學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思想品德課教學為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它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的現象,正確處理好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而客觀事物的現象又是紛繁復雜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給學生方法。如在七年級思想品德課上冊“豐富多變的情緒”的教學中,看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情緒狀態,可以讓學生觀察。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開心、愉快、快樂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喜”;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生氣、氣憤、震怒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怒”;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傷心、難過、辛酸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哀”;如果觀察出某個人具有害怕、膽戰心驚等表現,那么這個人的情緒就為“懼”。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就能容易地掌握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的情緒。
二、辨別能力
辨別能力就是分辨事物的對與錯、真與假、好與壞的能力,這種能力與觀察能力相聯系。由于事物的現象有假象與真象之分,有現象與本質之分,從而導致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正確與錯誤,有真理和謬論。在我們的周圍有真、善、美的東西,也有假、丑、惡的東西。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只有具有辨別能力,才能去重新認識和評價事物。
目前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慢慢獨立,會對一些問題進行獨自思考。但是由于自身實際經驗不足,接觸社會不多,看問題往往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能片面地看問題,而不能全面地看問題。再加上思想的可塑性大,聽到一種新的意見就盲從,從而導致往往接受正確的東西較慢,而接受反面的事物較快。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人、認識事物、認識社會,那么對中學生辨別能力的培養就很有必要。
要想培養辨別能力,就是要對各種事物,現象進行比較,看其真偽、好壞、優劣。如在九年級“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講清“為什么要依法治國”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治社會的情況,再看今天法制社會的情況,兩者進行比較得出人治社會的缺點和法制社會的優點,從而讓學生堅定“依法治國”的信念。
在九年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學中,目前我國人民雖然已經達到總體小康,但是當把我們的小康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內農村與城市相比,西部與東部相比,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認識我們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當代青少年必須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身邊小事做起,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本領,為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盡到自己的責任。
三、思維能力
所謂的思維能力就是思考活動。它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地概括和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就是由思維能力反映出來的。一切科學的概念,定義都是思維能力概括的'結果,它是人類認識能力的核心。
思想品德課中的概念和定義都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理解這些概念和定義。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依法治國概念、一般違法行為的概念、犯罪的概念等都很抽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都是具體事物,而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它抽象概括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在講課中啟發學生的思路,多設懸念,復習時引導學生進行概括,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更好的讓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定義的目的。
四、記憶能力
記憶是人們經歷過的事物的印象在人腦中的保留和恢復。它是人的一切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功。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記憶方法特別重要。雖然在當今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反對死記硬背,但也要反對把思想品德課基礎知識搞得是事而非,不記不憶的做法。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法律教育教學中,就必須要讓學生記住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內容,才能有利于保護自身的權利;記住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特征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記住行使建議監督權的方式和渠道,才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權。思想品德課的一些重點內容學生平時不記或不用科學的方法記憶,而是臨考突擊背,這樣勢必造成死記硬背,把知識記的不靈不活,在實際生活中生搬硬套,考試中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如明確記憶的目的,規定記憶的任務,以理解記憶為基礎,摸清學生記憶的類型和記憶能力的差別,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不能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
五、表達能力
所謂表達能力,就是利用語言交流思想的能力,它是一個人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功。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陬^表達主要用于課堂討論、學生講課,課堂提問,而書面表達主要用于考試和寫文章。
表達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我們學生能力的標準。因此,無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如何改革,都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們在平時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時,要多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如上討論課,學生講課,多設問讓學生回答等等。讓學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將會逐漸提高,從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將來立足社會。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能力有多種表現。時代不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學生有不同的能力表現。但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各門課有各自的任務,能力的內容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不能讓學生中高分低能的悲劇重演。為了學生的未來美好,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不會被淘汰,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普遍性的指導下,進一步探討適合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能力培養。
【淺談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幾種基本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2
從小培養運用抽象基本思想的能力論文12-05
淺談生字教學中的能力培養論文12-02
淺談閱讀能力的培養論文12-29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12-03
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論文12-03
淺談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論文12-02
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