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踐理工論文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嘗試
1.1“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班學生選拔工作
選拔方式如下:在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中,每年選拔大約30名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實行小班教學。選撥工作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學生自愿報名、按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排名進行初審、再經過面試,初步人選確定并公示。最終名單報教務處確認并審批通過,最后,形成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班。
1.2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
傳統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采用“重理論、輕實踐”,根據“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要求,全面制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體系進行整合重組,加大實踐教學課時。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知識點布局的全面性。保證試點班的學生在全面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縮短課時,整合課程體系。(2)處理好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系。必修課和選修課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課程體系中必備的兩類課程。必修課時參與專業每個學生都必須修學的課程,保證學生具備最基本知識和技能,而選修課時滿足學生多樣化和注重個性化發展的具體體現。(3)注重實踐課程的建設。實踐課程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途徑。實踐課程能夠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通過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4)將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中。“卓越計劃”對卓越工程師的各種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而能力的培養是卓越工程更是培養中最重要也是最有難度的一項任務。因此,在對課程體系重組中,把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明確的目標來落實。
1.3師資隊伍的改革
“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工程技術型人才,首先,作為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工程意識,這也是卓越工程師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對試點班的師資隊伍做到以下幾點:(1)引導教師強化工程教育理念。只有教師具有較強的工程理念,才能培養出具有一定工程意識的學生。(2)營造氣氛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制定并及時調整各項激勵政策,充分激發教師從事工程實踐教學和熱情,極大地調動廣大教師從事工程實踐教學與改革和指導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積極性。(3)形成以老帶新的師資梯隊。新教師往往都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的博士或者碩士,沒有足夠的工程實踐經驗,學院鼓勵具有一定工程經驗的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師徒,老教師通過吸收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課題、帶領青年教師親臨現場、指導青年教師進行實驗實踐環節等方式,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1.4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導,老師通過課堂講授的方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授課方式以及無法滿足“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要求。為了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院采取了多種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課堂談論、課外實踐以及聘請具有較強實踐經驗的第一線工程人員走進課堂,將目前行業的最新知識和發展情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工程實踐豐富的外聘教師面對面的交流,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1.5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實施
學院在制訂土木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時,曾多次到設計院、施工單位進行調研,同時,還聘請一些工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強了學生的課外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到工程第一線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其動手能力,同時,學院聘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課堂講學,并為學生指導畢業設計工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十分必要的。(1)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了解本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2)企業具有真實的工程環境,這是學校無法提供的,這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到工程實際問題,拉近與社會之間的距離。
2改革效果
學院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卓越計劃”試點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實施,調整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充分將學校和社會行業資源引入到教學中,實踐表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1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動手能力提高
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同時將社會行業資源引入到教學資源中,并經過整體性的設計實踐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根據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能動性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由原來的傳統的被動灌輸向主動探索和思考方向轉變。
2.2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加深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工程實踐機會的鍛煉,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在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學生通過與老師交流和討論,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深層次的理解。
2.3強化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
相比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的培養方案實施后,學生有了更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實際工程,通過有效的工程設計的參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可能遇到更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可以大大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能力,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大促進作用。
3改革的啟示與思考
通過本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現。通過對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進行總結和思考,對于進一步推進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得出一些想法:首先,要深化“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改革力度,將改革的理念深化到教學中,明確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要繼續在教學中探索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工程實踐機會。最后,加強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增加教師工程實踐經驗。因為高校教師畢竟是知識傳播的最要渠道,所以,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對于改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4結語
為了促進“卓越計劃”的順利實施,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針對傳統人才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卓越計劃”的要求,結合淮陰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式,分析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推進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踐理工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12-05
水利高職院校水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12-05
營銷創新人才培養的論文11-07
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論文11-03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實踐探索論文12-04
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