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創業板引發三大焦點論文

時間:2021-07-01 11:27:55 論文 我要投稿

淺談創業板引發三大焦點論文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概的意思是說,通過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將來長大后的樣子。如今,備受市場各方關注的創業板市場也將年滿三歲,從一個襁褓中的嬰孩成長為一個蹣跚學步的小童,各方對這個新興市場板塊的期待更加強烈和急迫。然而,正如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總是伴生著各種問題,創業板亦是如此。回顧過往,限售股減持潮、業績下滑以及缺乏“代表性”公司等問題陸續浮現,成了創業板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對此,基金、券商、創投等機構人士以及專家學者們如何看待?

淺談創業板引發三大焦點論文

  限售股減持——

  大小股東利益都應保護

  10月份將迎來創業板市場的解禁洪峰。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將解禁,由此拉開創業板公司股票全流通的序幕。為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擔憂的聲音。而此前,創業板公司業績下滑、高管辭職等問題已經遭到了市場詬病。

  不過,9月27日傳出消息稱,34家創業板公司控股股東公告延長鎖定期,更有部分公司高管醞釀適時增持,這讓上述市場擔憂暫時得以緩解。

  深交所也于日前專門出臺創業板信息披露18號備忘錄,要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應提前2個交易日預先公告。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將重點對那些績差的公司、有大額減持行為的公司重點關注,預防其在問題暴露之前、情況惡化之前全部走人,并且通過充分地預先披露等方式給投資者以提示。

  據悉,監管部門暫不考慮延長“提前預先公告”的時間。“提前2個交易日已經可以給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一定的約束,考慮到預先公告披露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那么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對于減持就會態度謹慎,不會輕易減持。另一方面,即便是大股東要減持,中小投資者也有一定的時間與大股東‘比賽’,趕在大股東之前賣出了結,進一步給想要減持的大股東施加壓力。”有關人士表示。

  這項政策得到了一些市場人士的肯定。“試想,在當前這樣的市況下,有哪家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會愿意做第一家出頭鳥呢?”有市場人士說。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則認為,創業板公司限售股東解禁后減持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市場應該客觀看待:一方面要考慮減持對市場的沖擊,要采取措施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限售股東到期解禁并適當減持,從法律和道義上都不存在問題,這是明確的市場“游戲規則”,因此,在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同時,也應該保護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應有的.權利。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上這類行為十分普遍,實際控制人增持、減持都屬于市場正常行為。”楊德龍建議,國內創業板可以在減持節奏及減持方式上加以約束,比如在一定時間內限制減持比例,鼓勵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多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從而減少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業績下滑——

  連續增長不應成為硬指標

  對于創業板公司出現的業績下滑問題,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認為,在國內外整體宏觀經濟下行和國內貨幣緊縮調控的大背景下,創業板企業相對于大中型企業,業績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這在現階段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從這個角度來看,由業績下滑而造成的創業板估值下降也就可以理解。“另外,現階段貨幣緊縮造成的暫時流動性趨緊,以及創業板的不斷擴容導致股票供給的持續增加,也會使得估價值下降。”劉晝表示,由于前期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造成了整體估值水平的相對高估,如果參照國外成熟市場創業板的市盈率水平來看,現在的下降也是正常的理性回歸。“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不同和企業的具體情況,未來創業板的估值水平相對于國外市場還是會有適當的溢價,合理的市盈率估值應為平均20倍左右。”劉晝說。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認為,投資者以對主板公司的期望來要求創業板公司是一個誤區,創業板的特色就是高成長與高風險并存,要求所有的創業板公司都實現整齊劃一的業績高增長本身就不現實。“創業板要想成功,投資者就應該包容失敗、包容暫時的業績變化等現象,否則,未來就不可能經過大浪淘沙出現好公司。”董登新說。

  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創業板公司理性的增長軌跡應該是脈沖式、間斷式、不規則的,人為畫定成長路線不太現實。“企業營業收入要有一個正常的增長,但是隨著企業要投入廣告宣傳、科研投入等,利潤增長很難保證是一條平滑上升的曲線。”該投行人士說。

  事實上,業績下滑現象在部分擬上創業板的公司中也有發生。一些公司也因此不得不半路擱淺、暫停上市。對此,有市場人士建言,應該對創業板上市標準中關于業績持續增長的要求進行修改,讓那些表現優異但受行業周期因素影響而致使利潤沒能保持連續增長的公司也有機會登陸資本市場。

  “有時,恰恰是要求業績連續增長的要求,使得一些原本資質不錯但暫時業績滑坡的擬上市公司有了粉飾業績的造假動機。”上述投行人士建議,對擬上市公司的營收情況可以有要求,但是不必要求利潤連續增長。他認為,這是有違企業成長周期的,“應該更看重企業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管理團隊、技術水平如何以及信披是否透明等,這才是遴選好企業的標準。”

  “代表性”公司——

  再多給創業板一些時間

  創業板自設立以來,就被認為是高科技、高成長板塊,這讓市場各方對其培育孵化出優秀的高成長公司寄予厚望。不過,與中小板設立以來涌現出了蘇寧電器(002024)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相比,創業板開板三年來,暫時還沒有出現讓人一提起創業板就能迅速想起的上市公司。

  董登新認為,創業板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大擴容,只有在源頭上不斷為創業板市場輸送苗子,經過市場的培育和孵化,在歷經大浪淘沙之后才可能誕生出真正的好公司。“目前,創業板開板只有三年,公司數量、規模相對有限,談論何時出現真正的好公司還不是時候。”董登新表示。

  劉晝則表示,再多給創業板一些時間 ,如五年以后再來評價,可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會逐漸涌現出來。他認為,現有的創業板公司缺少互聯網、無線移動等方面公司,建議可多開發一些這樣的上市資源,同時,還應該鼓勵一些平臺類型的公司上市。

  除了上述因素外,從深層次原因分析,制度建設和市場土壤因素也值得關注。劉晝表示,比如小額快速融資制度,創業板公司對小額快速融資的需求很高,可針對創業板公司所處行業和發展情況的不同特點,考慮盡快建立適合創業板特點的數額較小的多次快速融資制度,建立多樣化的發行方式制度,以滿足企業更快捷的融資需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超募現象嚴重的問題。

  而從市場土壤來看,目前國內的市場準入門檻,使得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公司只能去海外或者其他地區上市,并且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以騰訊為例,目前騰訊的總市值在4000億左右,而整個創業板市場的流通市值也就在這個水平,這就是說,整個創業板流通市值僅相當于一個騰訊。”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當前市場的準入門檻存在問題。

  劉晝直言,這個起初為了保證投資者利益而設置的上市制度如今來看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未來可能成長為有代表性公司的企業,由于條件所限根本上不了創業板。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一区在线观看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