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形勢探究的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問題日益突出。城市發展和建設中一些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城市生態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不斷加深,以綠色理念為核心的城市建筑成為當今城市建筑發展的一個趨勢,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道路。通過對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內涵、關系的分析,以及兩者發展措施的探討,使人們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的形勢有更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城市建設大規模擴張,建筑業蓬勃發展。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能源消耗、環境高污染、資金高投入低收益等問題,實現資源能源循環利用、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
一、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的內涵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周期內,人們在城市建設中,盡可能地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降低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和高質量的生存空間,是人與自然的諧統一。綠色建筑中的“綠色”是指建筑的存在不能對環境構成破壞,環境自然資源在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時,也不破壞基本的生態平衡,它是一個概念的代表,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生態的一種建筑。建筑節能是指在建設中,建筑材料的生產、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和工藝,在滿足同等需要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筑在一系列建設和使用的過程中,以相關建筑節能標準為原則,采用節能型的建材和設備,加強節能設備的管理以及合理設計建筑維護結構的熱工性能,來提高建筑在采暖、制冷、照明、通風、給排水和管道系統的運行效率。在保證建筑物各項功能正常和室內環境質量良好的基礎上,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人們在建設中通過各種手段向自然索取資源、消耗資源,以達到舒適的生活和生存環境,但是,只有索取而沒有回饋,肯定會對自然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因此,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就是索取與回饋之間的矛盾。在嚴格控制和減少占有自然資源的前提下,通過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舒適的生存環境,就是綠色建筑的一種實踐活動,建筑設計不但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建造時也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材料,確保自然索取與回饋之間的動態平衡。
二、我國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現狀
20世紀90年代,綠色建筑的概念開始進入我國,尤其在“十一五”期間,逐步被人們了解和認識并得到推廣,隨著研究的深入也慢慢地應用到建設中,國家也制定出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為應對環境變化、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國首次把綠色建筑納入“十二五”規劃之中。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強相關政策激勵、標準規范、技術進步、產業支撐、認證評估等方面能力建設,建立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新建單體建筑認證推廣、城市新區集中推廣為手段,實現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加大已有建筑節能改造投入,繼續推進新建筑節能穩步向前發展,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鼓勵使用綠色材料,發展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總的來說,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總體數量相對較少,呈點狀分布,發展不集中。受經濟水平影響,地域發展不平衡,綠色建筑的發展存在南快北慢,東部沿海迅速、西部地區緩慢等問題,與大規模推廣綠色建筑的要求差距較大。而讓人欣慰的是,近幾年,各地綠色建筑發展呈現加快的趨勢。目前,我國的辦公建筑已經開始向低碳、生態、綠色的建設模式轉型,建筑節能工程也從最初的節能項目示范點到公用及民用建筑工程,由點到面地迅速展開。初步培養了一批懂得建筑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的專業人才,建立起一支支建筑節能隊伍。建筑節能的技術研究與設計開發,在實用價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筑節能相關產品的推廣應用成效明顯,建筑節能產業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我國大力促進建筑節能的工程項目,建筑節能潛力巨大。
三、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的關系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環境問題逐漸出現,綠色建筑應運而生,其發展源于建筑對環境的反映。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太陽能建筑、節能建筑的出現,就是建筑在環境作用下的新形式。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帶動下,建筑的'反映從能源方面,擴展到全面審視建筑活動對生態環境和居住者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開始審視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影響。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相比較,前者的要求相對更高,是更高層次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后者主要強調節能,而綠色建筑除節能外,還要求節水、節地和節材,其本質是要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節能建筑未必是綠色建筑,但綠色建筑必須是節能建筑。多年來,我國在完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法規制度、組織管理體系、推進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綠色建筑試點示范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筑節能在全社會得到認識和推廣,逐漸形成共識。隨著建筑節能工作在建設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已取得很大成就,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發展綠色建筑是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的方向。
四、加快綠色建筑發展與建筑節能的主要措施
(一)增加新建城區中綠色建筑的數量
加大城市規劃的管理力度,提高綠色建筑在城市新城區建設、城中村改造中的比例,在城市總規劃中融入環境保護、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等思想,建設生態城市,并以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制定出更為詳細的專項規劃、控制性規劃,還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二)加強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
當今社會,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不斷加大,建筑能耗所占社會能源總消費量的比例也在持續增加。如果要改變公共建筑能耗大的現狀,就必須加強各城鎮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在改造過程中采取可行的措施,最大化地節約能源。在居民適用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成本低投入,總結和借鑒先進經驗,對采暖通風、供配電、節能照明以及監控系統等設施進行節能改造,這就有效地降低了公共建筑的單位面積能耗,進而使改造所產生的費用在能耗降低的情況下,短時間內能得到回收,最終使人們認識到綠色節能建筑的優勢。由此可見,節能改造的潛力非常大,前景也很好,它服務和改善著我們的生活,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取得成效的同時,降低建筑耗能,取得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加快改造供暖計量的速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方面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民生建筑的能源消耗遠遠大于生產能源消耗,北方供暖系統尤為明顯,如果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改造措施,每年消耗的能源成本會繼續增大,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城市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城市總耗能的降低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就需要大力推行民生建筑供熱計量的改造,以室內散熱器整體數量和室溫質量不發生改變為前提,改造民生建筑中的采暖形式,將新型節能技術、材料和產品應用到供熱計量節能改造中,不但可以降低能耗,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四)創建綠色建筑示范區
創建綠色建筑示范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有一套先進科學的綠色建筑總體規劃,并要求示范區的管理機構執行機構能確保綠色建筑和節能減排體系的實施;第二,以低碳生態為目標,使污水和廢品得到妥善處理;第三,嘗試從鄉村城鎮逐漸向大城市發展,建立三網合一的通訊網絡;第四,在示范區建立起新型能源的供應系統,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環保的新型能源;第五,在示范區內建設商業廣場和娛樂設施,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刺激居民消費,提高消費能力,擴大內需;第六,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綠色建筑發展模式,增強當地公共建筑的居住功能,不斷增大服務功能,提高當地人口的集聚程度,推動經濟發展。
(五)推廣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和推行
一方面,綠色建筑要有相關技術作為支撐,就要求成立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發展的研究專項;另一方面,國家既要從經濟上支持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還要逐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發揮國家的主導作用,在政策法規上支持綠色建筑的示范性建設,增大推廣力度;最后,還要注重綠色建筑的人才培養,以高校、科研機構等為依托,加大綠色建筑人才方面的建設,使綠色建筑節能、再生能源的循環利用等技術的研究得到強有力的發展。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認識的提高,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在城市生態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使城市煥發出無限活力,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了人與自然及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源.關于綠色建筑發展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11):247-249.
[2]張建國,谷立靜.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挑戰及政策建議[J].中國能源,2012,(12):19-24.
[3]霍亞琳.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的趨勢[J].建筑建材裝飾.2015,(16)
[4]孫書明,李偉清,馬容.淺析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山西建筑,2012,(14):13-14.
【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形勢探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形勢分析論文12-21
綠色建筑的發展和建筑節能技術運用論文02-17
建筑節能的綠色建筑發展探析論文02-17
發展智能綠色建筑推進建筑節能論文02-17
現代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發展論文02-17
綠色建筑節能論文04-18
現代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發展與應用論文02-17
建筑節能綠色環保技術發展研究的論文02-17
綠色建筑節能減排論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