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途徑方向論文

時間:2021-07-02 18:44:31 論文 我要投稿

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途徑方向論文

  馬克思曾經深刻指出:未來社會是一個更高級的且以每個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在這里,馬克思把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把個性、主體性的充分實現作為社會發展的終級目的。因此,就這個方面講,個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個性問題在教育發展史上并不是什么新課題,在西方個性研究可以說有著長久的歷史。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雖在大力推行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但始終做的并是有西方教育或者是預期推行個性教育的效果,從另一個方面講,目前國內對個性發展的探索也是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由此可推斷,無論是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還是適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的需要,都對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途徑方向論文

  所謂個性“是指人的需要、動機、興趣、世界觀等心理傾向,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以及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等綜合的心理結構”。重視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問題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當前新形勢下學校德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國內推行個性發展教育狀況不佳的原因

  中國傳統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對于當前國內推行個性發展教育有相當一定的影響。

  個性發展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而傳統文化中的“大一統”、“共性至上”的群體原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意識、獨特個性;傳統文化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創新教育的開展。傳統文化中的級別把人分成九等,上下尊卑、等級森嚴。過分強調統一,忽視了個體的獨立和自由。當代人的學生觀還是把順從、聽話、老實看作好學生的標準,當代人的尊師觀依然是以師道尊嚴、崇尚教師權威為主流。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學生時常表現出自信心不足、主動性、獨立性、自學性和進取精神差,缺乏強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創新欲望。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這對個性發展教育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負面影響。

  傳統文化中封閉保守的心理不利于學生開放、創新思想的培養。長期以來,中國人養成了封閉保守的心理特征,不重視信息交流,相信自己的經驗感覺,不愿與他人交流、探討。這些都嚴重地限制了個體的性格、能力及主體性的自由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的品德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利于學生獨特的創造思維的培養,這直接不利于個性發展教育的開展。

  由于一些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大力推行的是應試教育,學校、家長、社會各界看重多的也是學校的升學率、就業率。在這種氛圍下,所有的一切教學都是為升學、就業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思想品德教育,扭曲了智育,限制了體育和美育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同時,學校迫于升學率或就業率的壓力,就是在當前國內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于學生個性發展教育也不敢貿然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從一個方面講,在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甚至包括學生個人,對于素質教育都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者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創新教育的發展步伐,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推行與發展。

  二、關注、改善學生個性教育發展的途徑方向

  每個生命體都是獨特的,都是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的,每一個生命體都是現實而具體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興趣、態度、個性、思想等等,直接表現為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有的思維遲緩,有的思維敏捷;有的認真仔細,有的粗枝大葉。這些心理和行為差異,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對人的尊重,也就是對人的獨特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遺傳的獨特性,尊重個體生命成長的獨特經驗,及尊重張揚個體獨特的表現方式,而不必過分受制于傳統文化的思維影響。

  社會民主與人的個性發展之間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社會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的個性發展,因為社會的高度民主氛圍可以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縱橫廣闊的時空,使人個性發展的潛能獲得昀充分的'挖掘。教育民主是民主這一范疇在教育領域中的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民主,即師生在教育過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關系和倫理關系,是當前學校教育民主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原則是:

  1.給每個人提供同等的教育。

  2.學校教育提供足以使每個學生達到既定的標準。

  3.使每個個體充分發揮其潛能。

  4.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

  由此可見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是實現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前提。 通過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教學活動,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發揮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建構學生在整個專業教學、學生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時間、空間和一切所需要的條件。

  所謂學生在專業教學和日常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就是把學生作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體、認識客觀規律的主體、不斷完善自我的認知結構并獲得自身主體性實現的主體。學生在專業教學過程和學生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表現為:

  1.能動性。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形成自覺、主動、積極地認識客觀世界的趨勢,以致獲得自身主體性的不斷完善。這就需要教師在創造具有激發性的教學情境和日常管理中去誘導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能動性的實現。

  2.自主性。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能由別人代替,實際上也無法代替。在教學活動中,凡屬教師能夠科學組織,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動眼、動口,特別是動腦而獨立完成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盡可能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誘導學生獨立地探究,在日常學生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及學生組織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提高的作用。

  3.創造性。學生在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具有探索研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動方式和新的活動成果的內在需求和意向,創造性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的不同側面都會有所表現的,盡管他們的主體性不成熟、不完善,然而其主體性的嫩芽孕育著創造性,所以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激思,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

  4.自為性。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的自我,具備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內在需求,這是使自我的主體性不斷實現的動力。這種動力的源泉就是自為性,失去了自為性就偏離了發展性,就沒有學生個性發展可言。

  教育考試具有教育性,因而也具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功能。這種功能發揮得如何,關鍵在于考試的導向作用。

  現在的考試在一定意義上,成了授業者的專利,是約束學生的工具。考試把人簡化為物,把人的發展等同于機械加工標準件一樣,無視被試者的一切人的特征,學生被規格化了;考試強制學生違背己愿,如同從事簡單勞動的熟練工那樣,把大量時間耗費在機械的背誦、演算上;考試使學生喪失了主觀能動性,成為唯命是從的機器人,標準答案的崇拜者;考試造就的是順從的社會勞動者,而不利于主體性、自主性、創造性的發揮;尤其是考試導致越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越是難以發揮潛能、越加重其負擔,甚至利用分數夸大學生個性差異上的弱點,稱其為“差生”,由此陷入惡生循環,使他們失去進取的信心和動力。現今考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必須予以革除,以實現考試教育人、培養人、發展人、選拔人的科學價值,以考試強大的正導向作用,創造個性教育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

  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育,必須改變人們往往對基礎教育主要是打基礎的,基礎即共性的,因而教學要求學生各學科平均發展的慣性認識。必須糾正考試中注重給學生排出名次,強調測量共性,無視學生差異的存在,無視學生個體已經顯露出來的某些個性優勢,甚至將帶有必然性、普遍性的個別差異視為“短處”,認為無發展前途、并以冷眼相待的扼殺學生個性的態度。

【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途徑方向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方法途徑論文02-17

休閑農業發展途徑論文02-08

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理論論文02-18

山東茶葉市場發展途徑的論文02-11

生態林業發展途徑探析論文02-05

淺談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教育論文07-06

客運業服務品牌發展途徑論文02-07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途徑論文02-13

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意義及途徑論文07-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少妇按摩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不卡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橙子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