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中教育的效率與公平論文
【摘 要】城鄉統籌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戰略,其根本目的是要達成城鄉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使國民福利整體提高,城鄉統籌需要教育在效率和公平上和諧統一、平衡發展。
【關鍵詞】城鄉統籌 國民福利 教育效率 教育公平
城鄉統籌是基于目前中國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平衡,農村總體落后于城市的現狀提出來的發展戰略。其目的是要實現國民共同富裕,共同發展,使全民的福利最大化。要求戰略實施后國民福利的總體增長優于現有發展模式下國民福利的增長。
一、城鄉統籌對教育公平與效率的要求
1.城鄉統籌對教育消費有公平的需要
教育對于一國國民,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為其提供現實和未來的福利。我國由于歷史原因及現實政策等諸多因素,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居民在獲取同等教育的機會上遠遠低于城市居民。
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目前提供給農村居民的相同教育應該得到較城市居民更大的效用。按照國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標,城鄉統籌需要教育在一段時間內給予農村居民更多機會。長遠而言需要實現教育機會與教育過程在城鄉間的公平分配,最終實現教育消費的效用最大化。
2.城鄉統籌要求教育生產效率最優
國民福利的最大化,是以資源的有限性為前提的。從生產環節而言,效率越高,對國民福利的貢獻越大,反之,則相反。
教育的生產效率,由教育產出與教育投入的比值反映,比值越大,效率越高。教育投入涉及教育生產中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相同產出下,教育的生產效率與教育投入成反比例變動。
城市在人才、公共設施、信息等教育資源方面較農村更具集群優勢,達到相同的教育產出,其投入更低,有相對較高的生產效率。
3.城鄉統籌需要教育效率與公平和諧統一
由于目前教育消費與生產在城鄉間對整體國民福利的貢獻存在矛盾,落實城鄉統籌目標就需要教育在消費與生產上有機平衡,做到城鄉協調發展,實現教育效率與公平和諧統一,使教育對國民的總體福利貢獻最優。
二、城鄉統籌中教育效率與公平的觀念誤區
1.公平就是平等配置資源
城鄉統籌需要城市與農村教育共同發展,有人就認為農村與城市應該配置相同的教育資源。這其實是對教育公平的誤解。教育公平強調教育機會、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公平,但是如果犧牲教育效率以致教育對國民的總體福利貢獻下降,這就成了對全體國民的不公平,它明顯不符合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
2.用純市場化手段實現城鄉統籌中教育效率的最優
目前,我國教育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教育低效率的問題較為明顯。于是有人提出了教育完全市場化的觀念,希望教育資源全部通過市場機制配置,實現教育效率的最優。這種觀念有其可取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消費環節。完全市場化后,城鄉居民對教育消費的差異仍然存在,有較強購買力的城市居民得到的教育機會遠遠超過農村,隨著城市居民對教育消費的增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將使教育對國民的整體福利貢獻低于非市場化運作水平。
3.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配置
有人認為城鄉統籌屬于政府工程,實踐中就出現了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全權安排教育生產資源和教育消費機會的情況。支持這一行為的觀念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由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教育的最終消費者是不同的主體,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對教育效果的評價與后者有明顯差異,其對資源的配置很難達到理想狀態。現實中就存在著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許多考核指標,變成了學校爭奪政府資源配額的航標。結果是許多資源耗費在了做表面文章上,社會真正需要的教育產出無法實現。
三、城鄉統籌建設中教育效率低下與公平缺失的現象與原因
在城鄉統籌建設中,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存在低下與缺失現象。
1.教育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1)教育促進城鄉差異縮小的能力極弱
教育的效率,除了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同時還表現為對社會階層流動的促進。教育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發揮得越好,教育的效率越高,反之則相反。我國農村的居民,總體而言是處于社會的較低階層,但近年來的教育并未縮小他們與城市居民的差距,相反還有擴大的趨勢。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制定者在考慮教育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時,忽略了公平也應該是教育產出要考慮的社會內容,公平被過于弱化。
(2)教育滿足消費者的能力不足
教育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對教育消費者中受教育者需求的滿足程度。目前以高等教育為典型代表,學生畢業后難以就業的情況較為普遍,以致學生及家長對教育的滿意程度低下;而農村家庭孩子上大學的相對成本更高,在子女畢業無法就業時,滿意度會更低,現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也因此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
(3)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偏低
目前,占我國城鄉教育主導地位的公立學校教育資源的配置,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門決定。教育消費者的實際影響較弱。同時學校間的有效競爭環境尚未形成,學校高效使用教育資源的外在壓力不夠,于是許多學校把主要精力用于生源的獲取或應付主管部門的檢查,教育的整體效率難以達到社會要求。
2.教育公平缺失的現象及原因分析
(1)農村與城市的教育機會不平等
我國教育法規定每個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但現實中,由于政策、環境、經濟、家庭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孩子獲得的教育機會偏少。
(2)農村與城市在教育過程中的不平等
在部分學校里,由于農村孩子在前期養成教育、家庭背景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教育過程中往往難以得到教師的重視,更多時候是被教師忽略的對象。
四、城鄉統籌中教育效率與公平平衡發展的政策思考
1.加快城市及城鎮化建設,提高教育效率與公平
由于教育在城鄉的消費與生產上不能達成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硬性的“均衡”或“效率優先”政策往往會顧此失彼。通過城市及城鎮化建設,把農村居民從現有落后的經濟與文化環境推向與城市相近或平等的環境,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其與城市居民在教育機會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城市化或城鎮化建設,使教育投入的集約化效應得以提高,有利于教育效率的整體提升。
2.轉變教育投入方式,改進城鄉教育的效率與公平
目前,因為政府在教育資源的投放上主要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考慮資源的去向,對教育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考慮不夠,導致受教育者享受到的教育公平和社會認可的教育效率均不太理想。城鄉教育效率與公平的改進可以通過轉變教育投入方式,使用合理的市場機制來達成。
城鄉統籌中教育的效率與公平,是政府、教育機構、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等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通過提高城鄉教育的效率與公平的水平,促進國民福利,增加全體人民的幸福,是我們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必須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許麗英,袁桂林.教育效率的社會學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6.
[2]孫新.教育公平的社會學分析[J].教育探索,2006,(1).
【城鄉統籌發展中教育的效率與公平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城鄉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論文02-06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分析論文02-06
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論文10-04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話題論文12-23
從多維度統籌城鄉發展的對策研究的論文02-03
城鄉統籌中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論文02-09
城鄉統籌會議講話08-25
統籌城鄉發展處理三農問題論文03-22
關于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考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