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意見論文

時間:2021-07-05 08:49:05 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意見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學效果 大學學習特點 現狀 改進意見

關于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意見論文

  【論文摘要】大學時期是人才成長和培養的關鍵時期。由于大學生思維方式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發展,其學習特點也隨之改變。本文通過總結大學學習的特點,分析大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改進大學課堂“教”與“學”的三點意見: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學的雙主性;加強學習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大學學習的特點

  在大學時期,學生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自覺學習,由片面追求書本知識向發展綜合素質轉變。相比中學時期,大學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1.1學習的自主性

  進人到大學學習階段,雖然也有老師講課,但是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鞏固的過程主要靠學生獨立完成,學生要有很強的自覺性。另外,大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他們已經不滿足教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開始逐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

  1.2學習內容的專業性

  大學生從一人學就有專業定向問題,專業與學科群的劃分將大學學習與未來職業生涯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學習相關課程,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1.3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文獻、社會實踐、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學術報告等方式深人學習,將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不斷探索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以撰寫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參加各種形式的競賽和老師的科研項目等,鍛煉動手能力。

  2大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

  由于大學學習具有以上一些特點,已不同于中學的傳統教育,一些學生在進人大學學習后,沒能充分了解這些變化,使自己在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轉變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

  2.1自律意識薄弱

  大學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生活環境是比較寬松的,學生除了完成課程的學習外,有更多的時間自我支配。在這樣一個環境里,沒有了中學時期的嚴加管教,一些學生自我放松嚴重,表現在正常作息時間不能保證,上課有缺席現象;聽課不專心、在課上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花費大量時間和朋友吃喝玩樂,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等。薄弱的自律意識,加之學習內容的加大和學習難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學生在剛進人大學學習時就感覺到力不從心,更甚者從此自暴自棄,一撅不振。

  2.2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中學時期,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是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進人大學之后,這種明確的目標沒有了,面對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有的學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變得沒有動力,沒有更好地發展自我,個別學生甚至過起了渾渾噩噩的生活,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和自己的大好年華。

  2.3部分學生學習被動

  由于學生所學專業是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已經選擇了的,不可避免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對所選專業不了解,進人到大學才發現不感興趣;二是有些學生為了能進入到大學學習,服從了專業調劑,沒能選擇喜歡的專業。在大學期間換專業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大多數同學只能湊合著讀,學習呈現出一定的被動性,也影響到學習效果。

  3改進課堂“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適應大學學習的特點,改善大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出如下教

  3.1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任務或某類任務的主觀判斷,是個體自信心在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自我效能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前提。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處于一種人際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授課熱情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課后學習效果,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建立一種以尊重、關懷和激勵為特征的課堂人際關系。

  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出于對老師的信任,學生相信教師會利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設計最好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持續學習,以達到課程目標;比起個人學習目標,學生優先考慮按照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一步一步地來進行學習;學生相信教師對于自己學業成就的評估。通過總結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教師這一重要資源的學生,不管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如何,學習效果是相對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認可和激勵會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3.2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學的雙主性。

  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絕對主導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和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權與發言權,除了以授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考慮積極采用討論教學、案例教學與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把課堂管理模式轉變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目的,使得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自覺性得到更好發揮。

  為此,教師可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人手,改善教學效果:

  (1)課前,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課程的特點、學習要求和學習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課的內容,每一節課的內容,學生在每個時間段內必須完成的任務;課下需閱讀的教材和參考資料、實驗或討論安排、考試安排、評分標準等等。這樣使課程內容清晰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

  (2)課中,教師在提綱掣領地對課程內容重點、難點進行講授之外,要注重提出個人見解,并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適當減輕常規課外作業,可以考慮多增加一些隨堂練習,一方面能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另外,教師應創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3)課后,除了常規的課后練習之外,教師可以考慮設計一些綜合性問題,讓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加以擴展、延伸和綜合,撰寫報告和論文,達到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定期與學生交流,廣泛收集學生對教學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正教學過程。

  3.3加強學習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學習理論家主張把自主學習從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環境和學習的社會性等八個維度來加以界定,當學生在上述八個維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選擇或控制,其學習一般就被認為是自主的。

  教師可以從意識性、策略性和調控性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意識性主要表現在增強學習者的反省意識,策略性主要表現在學生能認識到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學習策略及其適用的條件與范圍如何,調控性表現在學生能隨時根據自己對學習活動的審視和反省,不斷做出調節、改進和完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問題給學生而不急于給出答案或解釋,以提升學生的反省意識水平;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認識自身的實際學習狀況,根據不同的課程,探索更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模式。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獨立做出的學習方式的改進進行及時指導,以便使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改善更為合理與有效。

【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意見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生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論文07-06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策略初探論文01-21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策略教育論文01-20

重視課堂情境設計與提高語法教學效果論文07-07

精設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果的論文05-09

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論文09-13

淺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論文04-13

高校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論文01-24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論文01-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 日本香港三级三级久久妇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