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在中職教學的應用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于一線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教學的諸多弱點開始暴露,在智能手機的普及下,傳統教學模式開始出現變化,手機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尷尬的教學局面。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手機在中職教學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手機;中職教學
在人類社會中,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于一線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教學的諸多弱點開始暴露,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必須要及時的引入新媒體。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已經步入了終身學習的社會,利用網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新知識,智能手機正是互聯網背景下一項新的革命,將手機應用在中職教學中對于提升中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智能手機的概念與優勢
根據傳播媒介的類型,媒體發展可以分為報紙、廣播、電視三個傳播階段,這三種不同的媒介分別稱之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體,網絡媒體是繼報紙、廣播與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在科技的發展下,智能手機開始得到普及性的應用,人們普遍將智能手機看做第五媒體。目前,智能手機已經得到了普及,用戶數量越來越多,據《2013-2014年中國手機/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年度總報告》預測,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比例首次超過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將是智能手機用戶,總數超過25.6億人。在智能手機的普及下,手機電視、手機音樂、手機報紙、手機電影、手機文學等業務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他們從多個角度詮釋了手機這一媒體的發展過程。與傳統媒介相比,手機真正實現了大眾直接聯系,有著跨時空與交互性的特征,從傳統一點多點的傳播模式轉化為多點對多點的模式,給眾多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影響。
二中職學生的特征分析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基礎薄弱,在班級中多處于中下游水平,長久以來,他們在學習上缺乏成功的體驗,對學習存在厭倦,不感興趣,對課程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在報考中職學校時,他們并非是對某個專業感興趣,而是因為自己學習成績差,無法進入更高的學校,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入學后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將主要精力放在上網、游戲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此外,很多就讀于中職學校的學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對學習沒有信心,嚴重影響著中職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職學生普遍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他們可以正確的區分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會主動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互聯網+背景下手機對于中職教學活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在智能手機的普及下,傳統教學模式開始出現變化,手機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尷尬的教學局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手機來控制教學進度,在遇到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時,可以幫助學生利用手機來找出答案,當堂問題當堂解決。此外,還可以將重點知識整理起來,利用手機微信的群組功能分享給學生,如果學生在課后遇到了難題,也可以利用手機軟件與教師來溝通,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二)消極影響
任何的新科技都是一把雙刃劍,智能手機也不例外,既有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影響,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學生并沒有關注手機的學習功能,而是用手機聊天、打游戲、瀏覽網頁。在教學課堂上,也常常存在這樣的現象,很多手機有意無意的拿出手機,成為了所謂的“低頭族”、“拇指控”。此外,智能手機的出現也給學生的考試作弊帶來了新的途徑,他們想方設法的將手機帶入到考場,利用手機來作弊,只要一個同學知道答案,就可以利用手機群發給其他的同學,給教學秩序帶來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四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合理應用手機
手機屬于信息技術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存在負面影響,但是在中職教學上也表現出了巨大的潛能,只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可以充分發揮出手機的優勢。
(一)合理應用手機的瀏覽與查詢功能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僅僅是學習的一部分,更多的依靠他們自己來完成,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教師可以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學生在課后進行自學,在以往,學生需要通過電腦和網絡來完成,如今,利用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輕松自學。無線網絡是將手機、電腦連接起來的技術,目前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都具有無線上網功能,利用智能手機的無線網絡或者運營商的移動網絡就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基于智能手機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網上預習、網上作業、網絡資料查詢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為課堂學習活動來服務。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變化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提前通過網絡查閱好相關的資料,當然,對于學習活動而言,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讓學生通過手機來查閱資料,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微信來為學生布置,讓學生利用手機來完成,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手機來安排討論話題,讓學生查閱、討論。目前,有很多學校在實施慕課改革模式,根據授課內容將小專題刻錄成視頻,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觀看,將節約出來的課堂時間安排為討論和實踐環節,智能手機的應用無疑為慕課教學營造出了良好的條件。
(二)合理應用手機的視頻和放映功能
目前,智能手機的視頻已經非常完美,圖象清晰、像素高,中職教師可以合理利用這一功能,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在以往,布置作業之后,教師是無法對學生進行監測的,利用智能手機便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手機的攝像功能將實踐過程拍攝下來,集中進行檢查,這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與評估學生的實踐情況,又可以起到督促和評價的作用。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中職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增強大課堂教學吸引力的關鍵因素。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在教師掌握知識的厚度和寬度,能否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風格,能否被學生認可;教師的上課技巧,能否有效組織教學,講解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等。教學藝術是教師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綜合表現能力,是教師在課堂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圖像組織、調控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教師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教學內容上來,才能讓學生有聽課的欲望,這是高校大課堂教學教師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否則,枯燥無味的大課堂,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控力差的學生很容易尋求手機上網來打發時間。因此,教師要從教師學識的征服力、教學內容的穿透力、教學方法的激活力、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教學度的親和力上下足功夫,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五小結
總而言之,智能手機的出現給中職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促進教學模式的更新,作為中職教師,要主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挖掘手機的優勢,將其應用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出手機媒體的積極效應。
參考文獻:
[1]王晨光.探究中職電子信息教學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314-315
[2]朱杰.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在沈陽落幕[J].中國教育網絡.2011(12):15-15
[3]鄭小軍,楊滿福,林雯,黃春燕.基于博客的教師專業發展個案研究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0(07):100-103
[4]陳勝.電腦老師,一專多能——職校計算機教師的職業能力發展思考[J].科技資訊.2010(31):193-193
[5]吳旻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04):8-13
[6]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談信息技術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2):91-92
【手機在中職教學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教學心理學的應用「論文09-14
反思性教學在中職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9
游戲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1-18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19
手機輔助語言教學的應用討論論文02-27
中職應用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論文08-28
在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論文12-04
微課在中職機電技術應用教學中研究論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