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1-02-06 13:42:22 論文 我要投稿

新課改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注入了動力,搭建了平臺。經過課改實踐,小學教師對課改的理念比較認同,在學科知識、教學技能、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教育知識和班級管理能力方面的提高較小,且沒有多大發展需求;對影響自身專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歸因于外,喜歡脫產進修。針對以上調查結果,以下措施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支持性條件;加強小學教師的教育基本理論學習;著重提高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兼顧校本培訓與脫產進修。

新課改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小學教師

  一、問題提出

  研究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此方面的研究,國外主要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針對個案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特點。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主要是從教師素質方面對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行靜態研究,缺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的研究,這正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與重點所在。

  二、調查內容、方法與對象

  調查內容主要是了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現狀,包括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專業自主等方面。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在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開放式調查及訪談結果編制調查問卷。問卷由被調查者基本情況和問卷主體兩部分組成。問卷基本采用五點量表計分法,由小學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及平時表現自評。

  問卷調查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層包括辦學條件分層。本次調查共選取北京朝陽區30所小學880名教師參與調查。其中,男教師135人,女教師727人;24歲以下94人,25~29歲255人,30~39歲413人,40~49歲72人。50~59歲36人,60歲以上2人。辦學條件較好的小學5所,一般小學15所,相對薄弱小學10所。

  調查采用現場作答方式。發放、回收、有效問卷各為880份,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PSS13.0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同與實際態度

  被試小學教師對課程改革觀念認同均分為4.0159,實際態度均分為3.7890。與滿分5分相比,被試教師對理念認同度較高,實際態度相對較低。理念認同包括整體認同、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被試教師的各項平均得分都高于3.5分;其中,學生觀的平均得分最高(4.4423),課程觀的平均得分最低(3.5769),實際態度的平均得分居中(3.7890)(見表1)。

  (二)面對新課改,小學教師的知識、能力適應狀況與發展意識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被試教師知識、能力的適應狀況與發展意識為中等(見表2)。其中,最低項是能力項,平均分3.4253,與滿分5分相比,處于中等偏下;最高項是發展意識,平均分3.7068,與滿分5分相比,處于中等偏上。發展意識、知識和能力三方面的標準差都較小,說明被試教師在這些方面的自我評價都較為接近。

  1.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狀況

  被試教師在知識方面自評結果是,72.3%的小學教師不同程度感到“在使用新教材備課時,已有學科知識落伍了”,但在“我已有知識能使我對新課改應對自如”問題的回答中,卻有90.7%教師不同程度地選擇符合。64.9%(37.3%+27.60%)的教師能夠“經常閱讀一些輔助教學書”,78.0%(39.2%+38.8%)的教師“經常借助圖書館、網絡等獲取信息”。可見,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能夠主動學習,但完全能做到的教師比例不高,約為三分之一,基本做不到的也有三分之一(見表3)。

  2.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狀況

  被試教師對自己的兩種專業能力自評比較弱(見表4)。一是課堂管理能力,有四分之一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強調給學生自主使自己的課堂管理很困難”。二是教育研究能力,如對課程開發與整合能力,不足半數的教師持肯定答案(38.6%+10.6%=49.20/0),36.3%的教師處在能與不能之間;有半數以上教師對“既教學又搞科研感到力不從心”,僅有五分之一的教師能夠適應。

  3.小學教師的專業情意狀況

  調查顯示,七成被試教師感到課程改革對他們教學工作的挑戰與價值,過半數的被試教師認為課改使他們體驗到教師工作的魅力和意義。同時,也有五分之一的被試教師認為課改使教師的工作壓力驟然增大,自己不再想做教師了,還有五分之一的被試教師不喜歡這個職業。

  (三)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1.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最大的方面

  在參與課程改革過程中,被試教師覺得自己提高很大的方面,在六個選項中按照提高的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對排在第一序列的統計結果是“教學技能”(32.2%)“學科知識”(21.4%)“科研能力”(14.0%)“計算機應用能力”(13.9%)“教育知識”(9.3%)“班級管理能力”(7.4%);樣本遺失1.9%。

  2.小學教師最需要發展的專業素質

  在參與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被試教師覺得自己需要充電的方面,在六個選項中按照需要的強烈程度由強到弱排序,對排在第一序列的統計結果是“科研能力”(23.3%)“學科知識”(22.4%)“教學技能”(21.7%)“教育理論知識”(16.7%)“計算機應用能力”(9.5%)“班級管理能力”(5.5%);樣本遺失0.8%。

  3.小學教師開展教研活動遇到的主要困難

  對“小學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活動遇到的主要困難”的調查結果,九個選項中排在第一序列前四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61.6%)”“自己知識、經驗不足”(13.8%)“沒有相應的設備和資料”(6.7%)與“不知道從何下手”(6.3%)。

  4.小學教師認為學校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

  學校為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所采取的七項主要措施排序,排在第一序列前三位的是“制定政策鼓勵教師開展科研活動”(52.7%)“申請課題,為教師參與搭建平臺”(25.0%)“向教師介紹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傳播先進的教育理論”(7.3%)。

  (四)影響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被試教師對影響他們專業發展的六個選項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順序排序,對排在第一序列的統計結果是“學校氛圍”(34.5%)“課改推動”(25.9%)“教師間合作”(19.8%)“校長影響”(11.9%)“學生的鼓勵與幫助”(5%)“其他”(0.9%);樣本遺失1.9%。

  2.阻礙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被試教師對阻礙他們專業發展的十二個影響因素進行由強到弱排序,對排在第一序列的統計結果依次是“教師職業社會地位低”’(13.4%)

  “年齡”(12.8%)“生源”(12.7%)“學歷”(8.6%)“學校氛圍”(8.0%)“學校是否重點”(4.3%)“學校領導素質”(4.0%)“家庭”(3.5%)“與同事關系”(1%),“教育政策變化快”“課程改革頻繁”“其他”三個選項為“零”;樣本遺失31.6%。

  3.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措施

  被試教師對促進他們專業發展措施的六個選項排序,對排在第一序列的統計結果依次是“脫產進修”(31.7%)“教育專家現場指導”(22.7%)“名師指導”(23.2%)“校本培訓”(13%)“結對子互助”(7.3%)“其他”(0.6%);樣本遺失1.6%。

  四、結論與討論

  (一)小學教師對課改理念的認同、知識能力的適應與發展狀況為“中等偏上”

  首先,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當代教育新理念,對小學教師的`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無疑是一種挑戰。而人的觀念轉變、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轉變并非朝夕之事,可以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經驗、體驗、實踐。小學教師在實踐中基本接受與認同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其次,課程改革不是零散的、局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行學校課程的全方位改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命題等,小學教師要真正理解與掌握它,更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被調查小學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變化。

  再次,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對終身學習的自覺追求。因而小學教師在知識、能力、專業發展意識方面呈現“中等”現象實屬正常,這也是被調查小學教師目前真實狀況的反映。

  (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首選科研能力,其次是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而對教育知識與班級管理知識的需要比較弱

  在課程改革中,盡管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學科知識、科研能力獲得提高最大,但這三項同樣也是他們最需要發展的方面,只不過是順序不同而已。

  科研能力是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此項能力以往并不為小學教師所必備,因而小學教師將其作為首選需要符合實際。新課程改革提出課程理念,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什么”和“怎么教”成為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盡管小學教師經過在職培訓,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都有提高,但仍感不足。這表明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還處在補充學科知識與提高教學技能階段。

  小學教師對教育知識與班級管理知識的需要比較弱,一方面是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狀況,只注重學科教學專業性,還沒有意識到或需要教育專業性。

  (三)小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自身專業發展存在一些困惑與問題

  其一,各有五分之一的被試教師不想做教師和不喜歡教師職業,這一現象不容忽視。從事教師職業者自身的幸福與快樂、生活質量會直接影響小學生身心發展與小學教育狀態。其二,小學教師主動學習與自覺探究的意識與能力狀況并不樂觀,與其他方面相比更顯弱一些,這是制約他們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三,小學教師將自身專業發展動力與阻力主要歸因于外,一方面反映了客觀現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學教師自主發展意識不強。這樣的歸因不利于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持久動力來自于自身的生命發展需要。

  (四)小學教師最喜歡“脫產進修”,不喜歡“校本培訓”

  絕大多數被調查小學教師喜歡“脫產進修”“教育專家現場指導”“名師指導”等,并不喜歡“校本培訓”,在七個選項中僅排在第四位,且比例比前三項低十多個百分點。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小學教師覺得教學工作負擔很重,難以有時間集中精力來學習、提升;二是小學教師本身已有較為豐富的實際教學體驗和教學經驗,需要一定的時間專門接受強化學習與訓練;三是教師缺乏對校本培訓本身的理解與研究,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問題。

  五、對策建議

  (一)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支持性條件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客觀環境的支持。富蘭曾指出,改革就是改變大環境。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要變革大環境——將新的元素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響人們的行為。改變局面,也就有機會改變人們短期或長期的行為。調查結果也顯示影響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學校氣氛”“課改推動”等。因此學校要積極創設良好環境,最大限度地為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性條件。

  首先,校長要具有、理解教育新理念,成為學校發展的“領跑者”,積極領導學校圍繞教育新理念開展文化建設;其次,學校要開放,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將新的元素帶入學校,讓教師開闊視野,體驗不同;第三,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組織、調動全體教師參與其中,引導教師持續不斷地學習、踐行教育新理念,在活動中體驗改變。

  (二)加強小學教師的教育基本理論學習

  教育基本理論的缺乏是制約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實中許多教師不同程度地存在輕視或厭煩理論學習的現象,考察優秀小學教師與一般小學教師的一個重要不同在于,前者渴望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獲得,后者看重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因此可以通過諸如此類的比較、對話、案例分析、與理論工作者合作研究等方式,幫助小學教師意識到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不是系統學科知識體系的學習,而是與實踐相結合的體驗式學習我們要回到教育職場中,透過解析教師的教育經驗,引導他們體驗教育理論的價值與魅力,幫助他們提升理論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

  (三)著重提高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研究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旨在改善教育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講,提升了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也就全面提升了小學教師的教育水平。調查顯示小學教師這項能力很弱且迫切需要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提升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制訂政策,引導鼓勵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其次,創設條件,營造氛圍,如給教師一定的時間,提供一定的輔導、資料、設備等;再次,搭建平臺,在做中提升,如組織課題研究、學術論壇、教育敘事等活動,使教師在活動中學習、獲得教育研究能力。

  (四)兼顧校本培訓與脫產進修

  盡管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從脫產培訓變為形式多樣的工作滲透培訓是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但基于我國具體情況,小學教師在職培訓需要兼顧校本培訓與脫產進修,且要有政策保證。脫產進修的時間、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目前已探索的一些做法值得完善與推廣,如師范大學生“頂崗實習”等。

【新課改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改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論文05-22

體育教學事故影響因素分析論文09-24

人力資本發展因素分析論文05-25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影響因素論文11-11

淺析影響學生合作能力發展的因素論文05-16

個體畢生發展的家庭影響因素的論文06-14

個人壽險需求影響因素分析論文精選04-08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影響因素分析論文11-11

高校教學督導效果影響因素分析論文01-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 偷拍精品久久91 | 性色αv国产精品久久久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