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產業凝聚發展合力論文

時間:2021-02-09 13:44:55 論文 我要投稿

探究以產業凝聚發展合力論文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引導農民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同年,農業部和工商總局出臺了聯合社的登記管理辦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涌現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優秀聯合社,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探究以產業凝聚發展合力論文

  聯合合作發展皂角產業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位于黔西縣金碧鎮南面,周邊與五里鄉新樂村,觀音洞鎮金山村,金碧鎮中寨村、紅寨村接壤,距黔西縣城15公里,距金碧鎮政府2.5公里,黔織高速橫穿聯合社基地,這家在當地頗有名氣的聯合社成立時間還不足兩年,曾獲得“全國綠化獎章”的聯合社理事長楊勇在七八年前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仔。

  2002年,大學畢業的楊勇選擇走出大山,去北京打工,在都市的燈紅酒綠中,出身農村的楊勇并沒有迷失自我,始終惦記著大山深處的故鄉,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回家鄉的土地上耕耘,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2009年,在外打工漂泊七載的楊勇響應黔西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產富縣”的號召,毅然返回家鄉投身特色農業種植產業發展,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楊勇于2010年9月成立了“黔西縣金碧鎮楊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并籌集資金300余萬元,與北京中大藥材制藥有限公司簽訂了種植“藥用皂角樹”供需合同,按照每年每畝租金300元,每天付給出租土地農戶60元工資的條件,與本村及周邊鄉鎮農戶簽訂了為期10年的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土地2731余畝,全部種植皂角樹。

  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楊勇發現,當地的合作組織普遍存在市場競爭力不足、產業導向不明、技術支持不夠、資金流動不暢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許多和他一樣的合作社無法發展壯大。于是,在楊勇的幾經努力下,2015年1月5日,以黔西縣金碧鎮楊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母體,聯合金碧鎮荷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新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注冊資金500萬元,主要發展藥用皂角樹種植,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購銷、加工、貯藏、運輸以及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截至2016年底,聯合社下設6家分社,79家協會成員,1006戶成員,帶動分社成員種植藥用皂角樹1萬余畝。

  多維度發力帶農增收

  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以來,本著“平等參與、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多方共贏”的發展機制,采取以發展皂角產業為目標,以合作社成員為基礎,以農村電商為平臺,以資金互助中心為窗口,以聯合社為紐帶,形成了“聯合社+合作社(成員)+資金互助中心+農村電商”的新模式。

  在生產經營方面,聯合社秉承“協同合作、互利共贏”的宗旨,緊緊圍繞發展藥用皂角產業及林下經濟,充分尊重各成員社及廣大成員的意愿,在藥用皂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行統一購進生產資料、統一價格、統一物資、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的`“五統一”,逐步實現了皂角產業的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聯合社對化肥、農藥、農膜、農具等生產資料以低于市場價格讓利供應,2015年統一為成員供應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近千噸,直接為成員減輕經濟負擔20余萬元。同時,聯合社通過整合市場信息、推廣良種良法、提供技術服務、拓展銷售渠道等,統籌和引導各成員社根據市場導向結合實際發展特色中藥材、應季蔬菜等林下經濟,并幫助聯系落實訂單或保價收購。“聯合社掌舵、成員社使力”,推動各成員社逐步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進一步形成優勢互補、信息共享、資金互助、抱團發展、共闖市場的良好局面。

  在理順聯合社內部治理機制的基礎上,聯合社將村級基層組織納入合作生產經營鏈條,在生產經營管理和利益分配過程中創新了“農戶+聯合社+村委會”的合作模式和“7+2+1”的利益聯結方式,即由農戶入股土地和投入勞動力,聯合社免費提供皂角苗、技術指導,產品保價回收,村委會負責前期組織宣傳發動和后續監督管理,產生收益按照農戶占70%,聯合社占20%,村委會占10%來進行分配。這種模式使農戶、聯合社與村級基層組織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實現了三方聯管帶動、三方受益,增強了發展動力。

  在資金互助方面,為解決各成員社、成員在參與皂角產業發展和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資金欠缺、周轉困難問題,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了成員資金互助中心,在成員內部開展資金互助。資金互助中心在不對外攬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并聘請專業的財會人員對資金進行管理。同時,定期公布財務報告,接受各成員社和成員監督。資金互助中心堅持成員制和封閉制原則,只對成員內部開放,成員發展種植1畝皂角可調借資金600元至1000元。

  同時,由于黔西縣金碧鎮地處山區,出行不便,為了不讓農戶在日常生產、生活等問題上耽誤農作時間、增加生活成本,聯合社的資金互助中心還開設了代收電費、電話費、水費窗口,跨區域匯款、轉賬服務等代理代辦業務,解決成員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這些便民服務窗口每年可為合作社成員節約生活成本3萬—4萬元。

  在農村電商方面,聯合社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領域,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在“京東”和“貴農網”兩大電商平臺的支持下,聯合社建設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實體店,為各成員社銷售農特產品,代購成員在生產生活中需要的物資,并以實體店為平臺,開展青年創業培訓工作室,為當地的大學生、有志青年、返鄉農民提供了創業的平臺。自聯合社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轉以來,共為成員代購生產生活物資700余件,節約資金2.8萬余元;銷售成員社和地方農特產品1000余件,增加收入4萬余元。

  在產業延伸方面,聯合社堅持以產業發展為統攬,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身發展為基礎,以廣大成員增收為目的,在實現藥用皂角主導產業發展的同時,通過深挖產品價值并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如研制“皂刺追風油”“皂莢洗滌粉”等產品,建設中藥材飲片加工廠、中藥材交易中心,發展附加值高的藥用皂角深加工,同時帶動周邊農資、運輸、電力等相關產業行業的發展;結合“一事一議”“兩硬化”等建立苗圃基地,實現了種植基地、水泥路互通的目標,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園已見雛形。

  在精準扶貧方面,聯合社優先支持貧困戶的生產,為精準扶貧增添活力。聯合社皂角產業輻射帶動全縣8個鄉鎮,種植面積3.1萬余畝,涉及農戶1406戶、共6000余人,其中帶動貧困戶214戶、五保戶11戶等參與種植,并通過種子引進、技術服務等方式,引導成員進行土地產業化升級,提高了成員的收入,人均年增收2260元。此外,聯合社的皂角產業還改變了黔西縣農村的就業結構,解決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產業日常管理、維護每日解決了當地30至50人的就業問題,農忙高峰期時可達到解決120至150人的就業問題,據估算,產業累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1.3萬余人次,支付務工費用80萬余元。

  結語

  黔西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成功,是把聯合社緊緊與成員社以及成員團結在一起,通過資金互助、電子商務等手段,把聯合社打造成為與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更完備、市場運作更有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繁榮,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實現了單一合作社無法完成的任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探究以產業凝聚發展合力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探究論文05-16

中國光伏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探究論文05-24

產業集群的發展論文05-11

網絡發展探究的論文05-12

全產業價值鏈的文化創意旅游發展探究論文10-03

旅游產業及文化產業融合策略探究論文09-28

文化產業發展論文06-07

發展數字動漫產業論文06-02

外國蘋果產業發展的論文05-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中文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