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1-02-15 17:31:11 論文 我要投稿

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現如今,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1

  摘要:

  在現代社會中,多元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趨勢,社會本身就容納了各種文化的因素,音樂從出現之后就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音樂風格,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文化因素的理解和傳承面臨一定的困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是近年來不斷受到關注的課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對于同樣音樂的感受、審美是不同的,多元文化能夠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感悟。由于目前我們將音樂基礎教育中的重點放在審美上,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應該具有與以往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本文嘗試從音樂審美教育的起源、多元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脈絡、心理學和語境質疑等角度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進行論述,有針對性的提出適應時代潮流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措施,以期對于當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審美;定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地球村”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更為密切,每一種文化都積極投入到世界交流的潮流中,多元化社會已經初現端倪。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增加,使得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逐漸拉近,文化交流與融合成為一種趨勢。音樂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在文化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了文化之間的交流,可以被各種膚色的人無障礙的理解和接受,但仍然會帶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色彩,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應結合文化特色進行開展,這對文化本身的傳承和創新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音樂教育的目的應該著眼于對世界各種主流文化音樂主體間的交流和理解,取各家之長來豐盈我們的內心世界,充實我們的靈魂,帶動我們民族自身音樂的創新。國內目前的基礎音樂審美教育,也正是應對這種趨勢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進行深入探究。

  一、音樂審美教育的起源

  音樂的歷史非常久遠,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音樂特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音樂感受,音樂是一個時代的靈魂,而音樂審美教育則是在20世紀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并得到迅速發展。音樂審美教育的概念較早是由倫納德邁耶在其論著《音樂的情感與意義》中提出的,該理論提出之后引起很多教育專家的關注。隨后,貝內特雷默對此理論進行深入探討并將這套理論付諸實踐。雷默對美國的音樂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對美國現代音樂審美教育起著奠基作用,同時,雷默還多次來華進行訪問交流,對中國的音樂審美教育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現代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1]雷默對于音樂教育有其獨特的見解,在其代表作《音樂教育的哲學》中,他指出,音樂教育具有與音樂不同的性質和價值,教育的關注點應該在音樂的性質和價值上,因此,音樂審美教育應當更關注藝術的藝術功能或表現功能。”[2]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雷默對于音樂教育有特殊的見解,他所提倡的音樂審美教育是基于藝術本身開展的,更多的關注音樂情感教育,突出為藝術而藝術的.自律教學觀念,這可以看做是音樂審美教育的正式起源和理論根基。

  二、世界音樂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

  1、多元文化教育的提出

  “多元文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文化本身具有發展創新的能力,各種文化的交融是社會發展的比如趨勢。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杜威提出該觀點是建立在文化交融的基礎上的,杜威認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應該并且必須接觸不同的文化信仰、價值觀,形成多元化的觀念。這一概念得到了深遠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理念產生很大影響。同時,在音樂教育領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也成為一種主流說法,它涉及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呈現世界范圍內優秀的音樂文化,突出音樂本身所帶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上。這一點符合當今社會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并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外來文化。毫無疑問,在多元化社會中,這種觀念勢必會成為新音樂教育的主流。

  2、多元文化教育觀念在我國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再發全球引起教育革命,同樣對我國的音樂教育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對于外來文化持更為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世界文化交流中去,多元化成為一種趨勢。近年來,國內對多元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滲透到音樂教育中,部分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需求開設不同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課程,這使得多元文化音樂審美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另外,中小學的音樂審美教育也適當滲透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新課標》中對音樂教材進行適當增編,希望能幫助學生樹立多元文化音樂鑒賞思維。

  3、世界多元文化音樂與現今我國音樂審美教育的現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孕育出與眾不同的音樂特色,進而演化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民族的文化相結合,對塑造本民族的特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民族特質決定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影響著民族音樂的發展。著名音樂家王耀華先生認為文化決定音樂風格,文化背景影響著人們的音樂審美,世界上諸多國家有不同的音樂風格,但文化背景類似的地方可以歸結到一起,因此可以將世界民族音樂劃分為九大區域。這九大區域實際上代表了九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九種文化特征,每種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音樂樣式。這些風格的音樂與我們傳統接觸到的音樂有很大的差異,而沒有這種文化素養或文件背景的情況下,很難把握這些音樂帶給人的感受。如何融合這種差異,真正實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如何幫助學生獲得這種文化下的審美體驗,體會文化音樂的美,是現在實行多元文化音樂審美教育的難題和關鍵所在。

  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審美的尷尬

  審美是一種心理感受,因此,我們可以借用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幫助我們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審美教育的困境。一般而言,普通人的音樂審美是一種文化定勢,是指“準備好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對某刺激進行知覺或反應。”這種心理定勢使我們在面對完全不同于我們的文化背景時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審美經驗,心理定勢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感受,容易對某些事物產生“刻板印象”。心理定勢像一把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強感知的質量和問題解決的速度,同樣也可能抑制或破壞你的心理活動的質量,使你陷入心理困境。從理論是看,目前使用的音樂教育理念一般是著重于教材的選擇、教學的組織以及練習、評價等各個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適用于某一文化的審美心理定勢,從而幫助其獨立進行音樂審美體驗、判斷音樂的優劣與價值。這在音樂學習上無可厚非,但這種審美心理定勢一旦形成,對于多元文化會產生懶惰心理,會影響我們對音樂的接受程度。從心理認知的角度來看,人們對于符合審美習慣的音樂表現形式很容易產生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帶有文化屬性的,能夠自動拒絕不符合自己認知習慣的音樂。“任何知識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間、時間、理論范式、價值體系、語言符號等文化因素中;任何知識的意義也不僅是由其本身的稱述來表達;離開了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知識,也不存在任何的認識主體和認識行為。”

  四、實施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由于長久的一元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定向思維使得現在開展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存在很大的阻礙,即學習者本身的文化觀念和心理定勢對于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樂感受產生一定的困擾。不過音樂審美教育不需要完全改變一種文化習慣,而是應該突出音樂本身帶給人的感受。因為不管是音樂的文化情景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難以理解,還是學生的刻板印象等原因導致個人難以進入特定文化所富有的音樂審美環境之中,多元文化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都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豐富情感。那么如何認識這一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依據著名音樂教育家葉朗主編的《現代美學體系》一書中對于審美教育的分析,即審美教育不應僅僅關注即時效果,而應該關注長期的改變。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接受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不是接受多元文化音樂,而是通過多元音樂教育塑造學生對于多元的認同和欣賞。青少年時期是難以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能夠幫助他們對音樂風格、表現性等審美特性的直覺敏感性,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多元文化的音樂審美教育,鼓勵學生多學習多接觸不同風格不同文化的音樂對于實現學生多元化思維、創造性理解是有幫助的。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審美教育的實施途徑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音樂對于個人成長的價值。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應該看到,“音樂”本身是由音樂各要素構成,其本質是相同的,是人類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音樂只不過是不同文化音樂之間對于各種音樂要素的運用不同而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本身是一個新事物,是我們進行音樂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教育本身的目的并非知識性的,而更多的在于人的塑造。多元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窗口,讓我們認識更多是事物,抓住文化的本質,關注每一個個體在欣賞任何一種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時都能獲得審美體驗,同時尊重個體的音樂體驗和音樂感知,是我們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沛.音樂教育哲學觀點的歷史演進——兼論多維度音樂課程價值及邏輯起點[J].中國音樂,2004.

  [2]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熊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美]TMVOLK.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及其基本概念[J].田林譯.音樂教育,2001.

  [4]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2

  摘要:時代的多元性為文化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隨著新時期的百花齊放,文化教育又有了一種新的內涵:為學生塑造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和生命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流行音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傳承傳統文化教育的精髓,又要順應多元文化教育的趨勢,推陳出新。文章簡析了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對流行音樂教學的影響,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指出了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的幾點可行性舉措。

  關鍵詞:多元文化;流行音樂;教學舉措

  著名作家梁曉聲曾有言:文化是植根于內心的修養,是無須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四句言簡意賅的語言準確地道出了文化的精妙、高深之處,哪怕是在當今多元文化教育下仍具有現時意義。可見文化的多元性為教育領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對于流行音樂教學來講,無疑是一劑強行針與核動力。流行音樂起源于美國,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在教學中且在不回避其他市場屬性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提高它的藝術性,以實現教者有其法,學者得其道,讓學生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盡享流行音樂的藝術熏陶。

  一、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對流行音樂教學的影響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就音樂來講,我國的民族音樂也具有深厚的底蘊,經過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淬煉積淀,成為我國文化瑰寶中的一部分。然而教育要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間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日益密切,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形成也是情理之中。流行音樂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逐漸轉變了傳統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日益豐富,為順應現代流行音樂教學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是多元文化也是一把雙刃劍,雖多為積極、昂揚的正氣之聲,但也不乏污濁之氣。加之接受流行音樂教育的學生多為行為意識尚未成熟,極易受不良文化信息侵染的青少年群體,所以在教學中,學校與老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給予適時的干預和指導,從而能夠讓學生趨利避害,同時選擇真正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多元文化資源幫助學生完成流行音樂的課程學習。

  二、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的新舉措

  1.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文化教育背景較為單一、保守,致使流行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也一度陷入困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就是要彌補傳統流行音樂教學的不足之處,讓音樂教育能夠海納百川,博采眾長,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流行音樂的藝術魅力與樂趣。流行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通過引入游戲機制、應用多媒體技術等手段來實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師從自然。音樂教學是一種美育教育,流行音樂更是作為一種時尚元素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難把流行音樂的靈魂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來加以實現。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也包括流行音樂文化,這種文化形式更貼近于生活,所以很多流行歌曲能夠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流行音樂教學在創新教學模式過程中要抓住流行音樂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某中學在進行流行音樂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通過與兄弟院校強強聯手,開展教學研討、流行歌曲演唱競賽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2.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音樂教育者本身也是音樂愛好者,如何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一堂堂輕松愉悅的音樂課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學有所成,樂在其中,是每個音樂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的目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流行音樂學科的專業知識、理論和演唱技巧,同時還要熟悉流行音樂學科的發展歷程、舞蹈、戲劇及相關知識等藝術門類,這些知識的涉及都會為流行音樂學科系統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們一般流行音樂教學模式的深層次延伸。所以僅依靠學校和老師的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學生要依據音樂課堂的基本理念,主動搜集、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豐富課程資源,關注流行音樂群體,了解世界著名流行音樂體系,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多樣教學手段,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河南省輝縣某中學在流行音樂教學中積極落實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教學中以班級為單位成立流行音樂學習小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值得學習與借鑒。總之,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要摒棄陳腐不堪的觀念譜例,選擇國內外著名流行音樂代表人物的經典譜例,從樂句的構成,和聲與旋律的關系,音型與音樂語境語義等方面由理論到實踐進行系統分析。可見當前流行音樂教學要利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有利條件,揚長避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其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領會到音樂的真諦,做一名具有一定音樂素養水平的流行音樂學者與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張黎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問題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張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態度與師資培訓[D].西北師范大學,2007

  [3]田梅榮.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

  [4]褚榮劍.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020最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流行音樂的作文 流行音樂作文08-11

流行音樂作文600字 流行音樂作文08-11

雙減背景下優化優秀教學設計01-15

2017最新《木蘭詩》課文背景知識12-04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反思(2篇)04-02

2020疫情下的作文02-27

流行音樂的作文08-16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3-09

雙減背景下優化教學設計(精選6篇)03-02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02-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深夜福利亚洲网站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