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9 19:22:06 論文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學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論文

  近幾年,我國青少年因學業壓力過大而離家出走或自殺身亡,甚至殺父殺母的惡性的事件等,經常在電視、網絡上曝光。如山西、浙江、北京連續發生三起殺師案,鐵一樣的事實,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從教材中挖掘心理滲透點,是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愉悅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讓人得到美的熏陶。江澤民同志就曾經倡導我們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小學語文教材具有了多樣性、人文性、時代性,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精選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不僅有很高的文化內涵,而且弘揚很多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去影響學生,使之自覺摒棄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漸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結構。

  (1)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的人生觀。薩克雷說:“讀書能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不妨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適時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健康的人生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品質和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詹天佑》詹天佑“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更教育學生一定要將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熱愛祖國,對祖國忠貞不渝。

  (2)科學引導,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當前,小學生生活、學習和交往環境日趨復雜,他們的心理急劇變化,心理負擔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學業壓力,容易使得一些學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對困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首先要盡力挖掘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熱愛生命。地方教材《三生教育》就是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只有正確認識生命,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關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其次,科學引導,提高學生耐挫能力,培養出堅忍不拔的意志。

  (3)發掘真善美,豐富學生情感,陶冶性情。課程的基本理念明確指出:學校語文課程應從小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課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提升學生的情感溫度,把親情、友情、愛情這三條線串起,并以此為基點,延伸開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間的真善美,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如在學習《輪倚上霍金》時,要引導學生理解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父愛與母愛的頌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只有讓學生了解真正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才能激發學生培養健康而成熟的心靈的激情,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以其進步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有機統一,謳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丑惡,情感色彩極其鮮明強烈,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會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探究課文,讓心理健康教育在春風化雨的無聲滋潤中,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去。

  二、在課外閱讀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可讓學生拓展視野,又可以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提高對真、善、美的欣賞和評判能力,豐富和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語文教師可通過自己的大量閱讀,攝取符合學生閱讀的時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求人不如求己》(選自《青少年適應社會的健康心態》)可培養學生克服膽小的弱點,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做事的健康心理。選讀《一把溫情的鑰匙》(《智慧背囊》),對學生進行真情與信任的健康心理教育。還有許多文章如《蜜蜂報》中許多佳文都可成為隨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學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時,凈化自己的心靈,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學生在科學的引導下進行經典名著閱讀,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鴻溝,溝通文明與種族的壁壘,吸收全人類的文化精粹,知識經驗擴充了,觀點認識改變了,思想情感升華了,方法技術遷移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綜合素養自然就提高了,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類創造的智慧的洗禮。如閱讀《海倫.凱勒的傳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可以讓書中的故事感染學生,讓主人公身殘志堅、自信自強的人格力量震撼學生,使學生悟出作為一名肢體健全、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學生,更要有無窮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戰。而《鞋匠的'兒子》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這樣的作品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可以讓他們充分明白愛的真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總之,每一篇優秀作品都蘊含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只要充利用是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且還有不傷學生心靈,起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功效。

  三、通過指導寫作,為心理保健筑起“預防線”,為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廣闊的空間

  眾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積的情感不能及時排泄,心中淤積的問題不能解決而形成的心理問題。語文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寫日記、周記及話題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滿泄不良情緒,并通過它們了解學生思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預防線”。例如,我班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寫下這樣的話:“我不喜歡我的人生中有挫折,但我喜歡欣賞別人遇到挫折時那種跳梁小丑的樣子。”“我的人生早已沒有了,現在存在的只是我的軀體而已。”這種“脈相”,無疑引起教師的警惕;這種“跡象”,必然讓語文教師有了打開這位學生的心結的欲望,深入解她的心跡,并能對癥下藥,開出好藥方,幫助她擺脫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澤地。因此通過指導學生寫作文,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指導學生寫“心理作文”也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預防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語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時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關系到培養健康人才的關鍵問題。它對于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如何立志,引導學生去尋求做人的道理,澆開學生理想的花朵,萌發學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項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去探索和研究。

【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論文03-29

教育教學論文范本03-30

中班教育教學論文03-30

教育教學與研究論文03-30

我的教育教學論文03-30

合力教育(教學論文)12-06

關于教育教學的論文07-24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3-29

中學教育教學論文03-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色婷婷婷婷色五月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