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范文匯編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嘗試獨特的繪畫形式,進行大膽創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小石頭、水粉筆、各種顏色的顏料、各組一塊抹布、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石頭,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石頭能干什么?
二、欣賞石頭畫
1.播放課件
2.提問:你喜歡哪件作品呢?為什么喜歡?
3.小結:根據每塊石頭的形狀,想象它像什么,用顏料畫出圖案,要畫大。
4.從不同角度觀察石頭,想象。
三、作品創作
1.幼兒觀察石頭,想象。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講評
五、活動延伸:
回去我們再嘗試看看在石頭上還可以怎樣畫,就會更漂亮。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有趣的數字學生能根據數字的特點進行想象變化與裝飾。
2、 過程與方法目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趣的數字培養創造美的思維方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將想象轉化為表現的樂趣有趣的數字。
教學重點:
把握數字的特點與學會數字的裝飾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根據數字的特點進行想象變化。
教學程序:
1、 導入
師生共同律動→課件同時展示跳動的人形→教師說:投影上與我們一 起律動的是誰?看大家能不能認出來?→組織學生認識數字→教師說數字經過美化之后就會變得很有趣,今天我們就一 起來學習《有趣的數字》。
出示課題:有趣的數字
2、 新課
(1)如何使數字變得豐富?
教師說:同學們可以寫或畫出多少種不同的數字?→組織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寫數字(根據數字的特點進行不同方法的書寫)。→教師簡單小結:同學們寫出了單線的、雙線的等等,這么多的數字如何使他們變得美麗?(這一 環節的用意讓學生進上步認識數字的特征并為想象變化埋下伏筆)
(2)如何使數字變得有趣和美麗?
教師接著說:我們一 起來看看“2”有什么方法變得美麗。→用課件展示數字的各種裝飾方法,與學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紋裝飾、用顏色裝飾、嶺南版美術教案http://www.anxue.com改變形狀裝飾。
教師將各種圖片分別發到各小組,組織學生討論。→請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根據圖片匯報討論結果。(這一 環節的用意是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主動地發現問題與思考問題,讓每一 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教師演示使數字變得有趣和美麗的過程。
教師說:同學們歸納了很多方法,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來的。→教師演示花紋裝飾的方法:剪紙、貼紙、畫圖案(點、線裝飾或動物花紋遷移)等,→播放《數字謠》,師生共同嘗試形狀的變化方法:擬人法、聯想法,比如教師舉例聯想法用“0"來問學生"0像什么?",教師簡單畫出學生舉例的物體,增加學生對變形的認識。
3、 作業
(1)同學們想怎樣把數字變得更有趣和美麗?
教師說:剛才老師展示了數字變得有趣和美麗的過程,同學們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體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體像“2”……等。
將小組分成花紋裝飾組、顏色裝飾組和形狀變化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制作方法并自由組合成制作小組,要求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運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現“有趣的數字”,組織學生比一 比哪組做的變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 學生想象、表現,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4、 評價
(1)小組代表發言
小組代表說自己小組做了什么或說用了多少種方法、有多少種變化。
(2)教師點評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及評述表達自己的看法。
5. 課堂引申
教師說:我們剛剛學習了數字的變形,其實生活中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變化,例如英文字母的變形和文字的變形,只要你們認真地觀察,就能發現它們的有趣之處!
6. 評價表的填寫
我學會了......,我的作業......,我想對老師說......。
7、 教學后記
本課時旨在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在原有數字的基礎上進行變形,創造再創造,利用多種方法構建他們心目中的數字王國,課程中,有些學生的思維較局限,表現的內容單一 ,以后還需多一 些類似的練習!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過對剪影作品的欣賞,認識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創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并對掌握物體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體驗剪影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激發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對生活元素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抓住剪影對象特征先畫再剪下來。
教學難點:
學會合理布局剪影圖案,并完整地剪刻出來。
教學方法:
討論法、演示法、引導法、自主探究法等。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黑色卡紙、雙面膠等。
(教師)PPT課件、范作、示范用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動物連連看”的游戲,看看你們誰能最快時間把它完成。
(2)請一位同學連一連,并模仿其中公雞的動態。
(3)用手電筒照射該同學,問:在墻壁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4)揭示課題: 《剪影》。
(5)教師提問: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設計意圖:挖掘生活,通過游戲環節創設具有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意識,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2.欣賞。
教師提問:以上這些中國歷史的文化瑰寶與剪影有什么不同嗎?
巖畫,歷史最悠久,是我們的祖先用以記錄生活而創造出來的、刻畫在巖壁上的圖案。
這是畫像磚拓印畫,這個歷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國的漢朝去呢!
皮影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最早產生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屬于“傀儡藝術”。
剪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種鏤空藝術,可以用剪刀或刻刀進行創作呢!
(設計意圖:為學生介紹各種中國傳統的藝術精華,并比較得出剪影的特點。)
3.比較。
教師提問:這此巖畫、畫像磚拓印畫、皮影和民間剪紙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那么它們與剪影的不同點在哪里呢?
教師小結:剪影與其他作品的不同,關鍵在于它是重點抓型,不太注重細節。
請同學們欣一些動物影剪作品。
教師提問:你們看見了哪些小動物呢?
(蝸牛、刺猬、公雞、毛功、,豬、水牛、猴子、麻雀、老鷹等。)
為什么你會說這是蝸牛呢?它哪里像蝸牛啊?
為什么你會說這個是老鷹呢?它有什么特征嗎?
教師提問:那么多可愛的小家伙,你們最喜歡誰啊?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用剪刀從紙上剪出那個最喜歡的動物。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積累創作素材,初步體驗剪的樂趣。)
4.分析。
教師:同學們,讓你剪好的動物跳到我們桌上來吧。
挑選其中某些學生的作品,請同學們來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提問:這幾件作品剪得好嗎?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學生觀察回答。
教師再問: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們有什么辦法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為了讓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們可以在剪之前把對象畫在紙上,或者把對象貼在我們的紙上,再來動剪刀。
(設計意圖:分析討論第一次創作失敗的原因。)
5.再創。
(l)出示創作要求。
(2)教師巡視,給予指點。
6.展示。
(1)學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稱及內容,并互評作品。
(2)教師總評學生作品,對有創意的學生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美術教案 篇4
教案-《二十世紀外國繪畫》
設計思想:《美術欣賞》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尤其要讓他們掌握如何去欣賞、認識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是標新立異、多元化的藝術世界,從再現客觀世界轉變為表現主觀世界,表現形式也從具象轉變為意象和抽象,與傳統的繪畫藝術在觀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區別,欣賞難度較大。由于受傳統審美習慣以及我國特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我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外國的現代主義繪畫,特別對廣大中學生來講,這是一個陌生的藝術世界,一個急切想了解的藝術世界。隨著改革開放,我們有機會更多的接肋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展覽和作品,但人們常常是"許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竊竊私議,不說好,也不敢說不好,更不敢說看不伍,而事實是看不值。"
(施蟄存語)我們有必要對現代中學生進行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員基礎的啟蒙教育。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種類繁多、流派紛呈,表現形式和藝術理論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現有其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哲學的歷史淵源,對于外國現代主義繪畫,不僅在我國,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貶不一,眾說紡壇,要通過一節課讓學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國的現代主義繪畫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課的重點以轉變學生的欣賞觀念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為美術欣賞的標準為線索,通過一些現代主義繪畫的代表面家自身從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觀念和表現形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理解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特點,初步學習用視覺藝術的語言去欣賞美術作品,開拓視野,逐步提高學生對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對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介紹,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外國現代主義繪畫,初步學習用視覺藝術的語言去感受和欣賞外國現代繪畫作品,了解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藝術特征。
操作:以教師講解為主導,啟發學生在讀讀、議議、看看、談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欣賞外國現代攝繪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情感:培養學生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正確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方法難點:正確認識和理解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教學準備:電腦課件以及相應的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由于受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我們常用"栩栩如生"這樣的詞匯來稱贊我們認為的
好作品。(通過提問由同學再補充幾個"栩栩如生"的近義詞,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靈活現……)
但是,我們現在從畫冊上、展覽中看到的許多外國現代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卻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這個標準去衡量了,有的畫得不象,有的讓人看不懂,這些作品還算不算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怎樣來欣賞,這就是本課要與同學們一起討論的課題--"標新立異的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課題:"標新立異的藝術世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翻開課本p42)
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簡介:
西方現代主義繪畫,是指西方國家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繪畫中的某些流派--野獸攝、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的統稱。
"現代主義"或"現代派"是和某種新的、非傳統的、區別于過去的藝術思想聯系在一起的。(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現代主義的產生并不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也有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哲學基礎。
(看課本p48,請同學朗讀第二段)
(教師概括講述)
藝術分三類: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是以意象和抽象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
(提問:與傳統購具象繪畫相比較,同學們更習慣或容易接受哪一類作品,用一、二句話說明一下理由。出示傳統和現代主義繪畫作品)
三、要正確認識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要有一個觀念轉變和適應的過程。
四、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征
(引導學生找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征)
1.從再現客觀世界轉變為表現主觀世界
(p43有關文字處劃橫線)
藝術家不再以畫得與客觀世界逼真肖似為能事,而是以描繪的對象為媒介,表現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觀世界為主,甚至包括潛意識、夢幻、夢境等,為此而將對象按照主觀意圖子以變形和抽象化處理。(作品配合)
2.表現形式從具象到意象、抽象
(作品配合)
①客觀物象并非是繪畫藝術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觀物象的描繪反而會損害繪畫藝術,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繪才是最完美的藝術。投影:畢加索《牛的變形過程》
徐悲鴻剛到法國留學時,只欣賞古典主義寫實的繪畫作品,當學成回國前,已轉向欣賞印象派或以后的現代主義畫派了。
五、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
(提問:你覺得應該怎樣欣賞現代主義的繪畫作品?以畢加家《三個音樂家》為例,進行適當討論。)
(每一排由一位同學發言,希望出現一些不同意見。)
關鍵在于要學會用視覺藝術的語言來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放錄像片《視覺藝術語言的構成》)
(放投影片文字)
"藝術所要表現的是人們對于生活的種種獨特的感受,當我們面對一件藝術品的時候,重要的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繪的是一件什么東西,而在于去體驗作品歷引起我們內心的感受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穿插介紹作品和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用視覺藝術的語言來談感受,調節課堂氣氛,及時發現討論中的熱點。)
六、課堂總結
我們初步和欣賞了外國現代主義繪畫,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為評價的標準,學習了用視覺藝術語言去分析作品,這還剛剛是開始,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中確實有消極、荒誕和藝術趣味不健康的東西。還要進一步學會鑒別和欣賞,開拓視野,逐步提高審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藝術魅力。
列寧說過:"一句話,那一切科學的(正確的,鄭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
美術教案 篇5
課 題:畫飛船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使學生靈活勾畫基本形。
2運用學習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練習畫飛船。
3通過圖形組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發散思維。
教學重點:圖形組合
教學難點:添加特征刻畫飛船
教學過程:
拼圖游戲
教師課前準備各種圖形卡片若干,讓學生利用這些卡片在黑板上拼圖,然后讓他們講出他們拼的是什么。教師在幻燈上出示飛船的投影,讓學生分析這個飛船可以概括成幾個什么基本形,你能不能利用卡片拼擺出來。
演示畫法
①安排位置(構圖)。
②勾畫主體的基本形。
③ 添加其它基本形。
④添加局部特征。
⑤涂色。
⑥添加背景。
實踐操作
在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圖片資料,巡回指導,因材施教,注意發揮學生的個性,多鼓勵多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小結
談收獲、談體會,總結經驗。
課 題:畫大輪船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使學生靈活掌握圖形組合與切挖。
2運用學習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練習畫大輪船。
3通過圖形組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發散思維。
教學重點:圖形組合與切挖
教學難點:添加特征刻畫大輪船。
教學過程:
欣賞導入
出示各式輪船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輪船造型美,并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基本形。
分析探討
①梯形可以分解成什么基本形。
②將兩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梯形組合可以構成一個什么形(船體)
組合與切挖演示
實踐操作
在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圖片資料,巡回指導,因材施教,注意發揮學生的個性,多鼓勵多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小結
談收獲、談體會,總結經驗。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體驗做生活小主人、表現和表述我是生活小主人的樂趣。
2.學習生動表達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現方法,認知生活美化與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感受力,以及表現生活情景的創造力和運用所學美化生活的意識。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以自主參與體驗為學習基礎,圍繞著“我是生活小主人”的表現主題進行學習活動,不論是繪畫表現,還是評述居室美化與整理,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體驗感知基礎之—亡,方能有深刻的領悟和理解。所以教學設汁要注意營造—個能參與體驗的“我是生活小主人”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造的靈感。
【教學過程】可考慮以下的環節:
活動一,創設情境——感情認知——學習方法——創作表現——自我評述。
活動二,欣賞感受——即興評述——設計方案——交流討論——整理體驗。
具體過程
活動一:可先通過參與生活自理活動的錄像片斷來創設情境,也可通過學生回憶模仿表演自己自理的生活情景來創設情境,接著讓學生從中感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義,進而啟發對“家里的事幫著做”的理解,可通過交談和描述具體事件與情景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然后通過自畫像的方法塑造自我形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自我活動行為”與相關“環境襯托描繪”相結合的繪畫表現方法。創作表現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可在“生活自理”和“幫媽媽做家務”兩者之間選擇進行創作表現。最后,
學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業,展開自我評述,主要表達繪畫表現的意圖和平常自己是如何生活自理,幫媽媽做家務的感受,
活動二:先通過典型居室整理圖片的欣賞感受,讓學生自主找尋居室整理與美化的特點,教師應提供盡可能多且具有典型;意義的居室整理圖片給學生。接著分組進行評交流,從每組中推選代表來總結評述。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實際,提出自己的關于對小居宅整理的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美術知識于居室美化中。通過教材圖片與文字的提示和自主學習,獨大思考如何進行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書包或書桌整理簡略方案的設計,根據學生的能力所及,就一個局部進行整理設想也是值得肯定的。然后讓學生自由進行方案討論與交流.獲得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分別對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書包或書桌整理進行有代表性的交流。
活動后應組織全班同學巡回參觀,讓被參觀者進行自我說明和評價,課堂小結時,教師可提示;學生回家嘗試對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延伸本課的學習活動。
教學評價以自評為主,學生互評應滲透在學習交流活動中,教師是評價的組織者,在恰當時候幫助學生找準評價點,可激勵,可概括、可提煉學生的評價。
作業要求:
活動一,回憶自己刷牙、洗肢??和幫媽媽做家務的情景,說一說,畫一畫。
活動二,評一評圖中居室整理有什么特點,說—說將用什么方法來整理和美化自己的小居室,做一做書包整理或書桌整理。
第3課方方圓圓
主備人:審核時間:總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尋找、認識外形特征近似方形、圓形的`動物,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
2.能運用方形、圓形等幾何圖形概括出動物的外形,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添畫。
3.能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養成概括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概括出動物的外形并能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添畫。
【教學難點】概括出動物的外形。
【教學準備】課件、作畫工具、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
導入:
1.魔術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瞧!方方和圓圓要進行大變身魔術啦,它們會變成什么?
2.揭示課題。原來方方和圓圓都能變出這么多的動物,我們一起走進方方圓圓的世界。
二、看圖感知、概括外形:
1.認識方形、圓形。
2.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或者圓形概括的動物。師:方方圓圓的好朋友可多了,你能找出外形和他們近似的動物嗎?
3.說說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于方形或圓形?(七星瓢蟲、刺猬等的外形和圓形相似;牛羊等的外形和方形相似)總結一下:用幾何形概括動物外形,有助于我們把握動物外形的特征。
三、觀察分析、掌握方法:
1.欣賞黃永玉的國畫《羊》得出結論: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形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地描畫動物。
2.看局部猜動物,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征。
4.對比觀察:欣賞黃永玉《烏龜》,與真實烏龜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動物的相同于不同之處嗎?原來在繪畫的時候,動物的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5.討論一下:動物的哪些特征必須添畫,哪些特征可以省略?
四、鞏固知識、方法講解:
1.師示范步驟:
a、用幾何形概括動物的外形,并畫下來。
b、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校門建筑作為學校出入口標志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欣賞、領會大學校門造型所體現的各自獨特風格和美感以及從中反映出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2.初步學習校門的設計,懂得校門的一般結構,認識校門造型的形式美,掌握校門設計的基本方法。通過利用各種美術媒材進行設計練習,提高空間設計的創造與實踐動手能力。
3.激發學生對大學的向往,樹立志向;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并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美術設計的獨特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欣賞不同風格與美感的大學校門造型,懂得校門的一般建筑結構,初步學會利用徒手畫或制作模型設計出校園的大門。
難點:理解大學校門造型中反映出的歷史、文化內涵,設計出有一定審美價值與文化價值且結構合理的學校校門造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書籍、網絡查詢收集相關大學的資料。
(教師)課件,當地一些學校校門設計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1)生活中人們會看見各式各樣的門,通常每座房屋或是每個園子都會有自己的門,為什么需要門?門有什么作用?(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啟發學生回答,得出門的一般功能:門是圍起來的內部空間的出入口,人流和車流出入的通道。
(2)從“門面”、“門第”、“門望”、“門風”、“門當戶對”這些詞匯的解析中,指出門除了上面的自然功能外,不同造型的門還具有識別、標志、象征、體現內部性質的重要功能。
(3)由于門在建筑中的地位與重要性,因此在設計門的時候除了要滿足出入通道的功能外,更要注意其造型,使門的造型設計體現出獨特的風格與美感。
(4)大學,是每個莘莘學子都向往的地方,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那些有一定歷史的校
門設計,更是文化與藝術的載體。國內一些高校斥巨資、請專家來設計、建造學校的大門,以美化周邊環境,提升學校的影響。其中也不乏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杰作,它們都是值得我們繼承與學習的。
2.講授新知。
設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學,在你居住的城市,或附近城市也有大學嗎?學生回答,相互交流。
(1)北京大學校門賞析。
a.學生講述北京大學的歷史背景資料,要學生講一講他們想象中北京大學的校門會是怎么樣的,與課本上的北京大學校門一樣嗎?
北京大學是一所有著百余年歷史的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中國人文社科界許多有影響的人士出自該校。當初修建校門時為了與校園的整體建筑相協調,曾征求了許多的方案,最終選擇了這樣一座三開間的,風格古樸的中國傳統式建筑作為校門。這是西校門,也是學校的正門。如今,它已經成為北大的標志與象征,進入這座大門,就進入了北大這塊精神的圣地,登上了這座神圣的學術殿堂。
b.欣賞校門造型以及裝飾。開間、進深、朱漆宮門、門上銅釘、宮燈、圓柱、斗拱、彩繪、匾額、瓦頂以及威武的大石獅。這樣的建筑形式符合北大的最高學府的性質,反映出北大的歷史與文化。
c.與西校門相對,還要修建一座東校門,有兩個方案: 方案一,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和灰色厚重沉穩的混凝土為建筑材料,現代材料與城市景觀相對話;方案二,采用仿中國傳統牌坊的樣式。要求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并嘗試提出自己的建議。
(2)清華大學的校門設計各有怎樣的特色?
a.學生一起欣賞分析校門的造型。石結構、對稱式,一大二小的拱門,古典的柱式,曲線型渦卷,整個造型穩重而精致。
b.教師提問:這樣的建筑造型會是屬于什么建筑風格的呢?在得出西方古典復古主義風格后,再追問,為什么一所中國著名的高校的校門會設計成西方的建筑風格呢?啟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c.校門的設計風格與學校的歷史有關,清華大學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可見清華大學的發展初期,包括校門的造型都有著西方文化的烙印。
d.1952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國家重點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多學科性的工業大學。讓學
生談一談對課本中清華大學新建的西校門的評價,新校門與舊校門在造型風格上有什么聯系與區別?新校門是怎樣體現新的學校性質的?
將北大校門與清華校門這兩個一中一西的建筑風格進行對照欣賞。教師提示,學校大門不僅僅是一個進出的通道,同時反映了這個學校的歷史、文化等內容。
(3)中國美術學院校門賞析。
著重指導學生欣賞分析中國美術學院校門這一設計體現了古典與現代交融,細節與大氣并存的建筑設計風格,講述校門設計與整體建筑和西湖環境是如何達成渾然一體的。引導學生體會從中反映出的中國美術學院兼容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弘揚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
(4)武漢大學校門賞析。
教師提問:看到這個校門,你從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看見這個校門,是否可以大致感受到學校的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這是一個以牌坊的形式來設計的校門。牌坊是中國古老建筑形式,具有導向、指示、標志的作用。
(5)香港教育學院校門賞析。
香港教育學院校門采用框架式結構,簡潔現代。教師提示校門建筑的色調也能傳達信息, 香港教育學院校門綠色的基調就象征著年輕人擁有的理想、成長、活力和健康,也很好地體現了師范院校的教育性質。
(6)總結回顧上面五所大學的校門設計,得出不同年代的校門設計會有不同的時代特征,不同地域的校門設計也會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不同的時代特征與地域文化特征就構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
3.小知識的輔助學習。
承接前面的講解,學習“小知識”,指出門的設計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建筑風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裝飾所具有的時代共性。古今中外歷史上已經形成了許多的建筑風格。利用課本中圖例,分別分析歐洲古典建筑、現代主義建筑、中國古典建筑的造型特點、功能布局、裝飾構件。可以重點介紹中國古典建筑中的裝飾構件,如屋頂、垂花門、須彌座、斗拱、榫卯等,以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4.課堂練習。
請學生講述自己學校的歷史,教師補充,師生一起分析自己學校的校門設計,指出設計中閃光點以及存在的缺憾與不足。用徒手畫的形式畫下自己學校的校門。
5.總結、評價。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相關材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1.出示古代象形文字“門”,從文字說明門的歷史非常久遠,無論今天門的種類與樣式十分豐富,其基本的形式基本保持不變。用文字的象形性引導學生得出門的最基本的結構,即有兩旁的立柱,立柱之間有門扉或門頂。
2.以浙江大學校門為例,分析校門的一般結構,校門通常由門柱、門扉、門頂、校名組成。但在設計時,往往有所取舍。
門頂:原來的門頂通常在大型門上有,主要考慮雨天開門的便利。現在,門頂成了設計時造型變化最多的要素。
門房:門衛所在地,即通常所說的傳達室。
門扉:為了限制出入者而設置的。目前以采用機械式的移動鐵柵欄為多。
校名:往往是名人或書法家的手跡。如北京大學的校名就是毛澤東主席所題。
在對校門一般的結構理解的基礎上,出示一些對基本結構有所取舍、強化、變化的校門設計,如門頂與門柱合為一體的,省略了門柱的,變化了門頂的。
教師從這些校門造型中強調造型的形式美感,提示學生可以用畫形式線的方法概括整個校門的設計。為了能更為直觀地體現形式美法則,如對稱與均衡、對比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等,教師簡要地在黑板上手繪校門造型的示意圖,解釋形式美法則在其中的體現。
3.教師畫出的這些造型示意圖,按傳統的磚、木、混凝土材料是無法完成造型的,引出建筑是具有藝術與技術的雙重性,技術材料的發展為新穎的造型設計提供了可能。隨著人們對環境的日益重視,校門的設計造型越來越豐富,從簡潔明快到精美華麗,材料的選擇也多種多樣,除了木、石以外,還有金屬等許多材料可供運用,教師要啟發學生說一說各種材料具有的不同美感,要強調并不是越現代的材料就越好,關鍵是能夠體現出你的設計構思。
4.欣賞電子科技大學的校門,校門采用鋼架結構,頗為壯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門、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校門、西安交通大學校門,這些不同的造型結構,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建筑美感。要求學生想一想:從這些各具特色的學校大門中得到什么啟發?得出不同的造型結構與建筑材料就是為了追求文化內涵與建筑外形的和諧統一的結論。
5.校門設計中,門頂是最具造型變化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圖例說一說學校大
門門頂的設計可以有些什么變化?
①彎曲的面創造了舒展的空間效果。
②簡單的空間通過相似的累積顯得豐富多變。
③“百年樹人”是設計者的立意點。
④透明材質、鋼架結構與混凝土組合,顯示科技、理性的設計主題。
⑤門頂的架空別具一格。
⑥傾斜向上的形體賦予作品動感與力度。
⑦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讓他們談一談門頂還可以設計成什么樣子。
6.結合對課本中學生作業的分析與借鑒,簡單介紹幾種表達設計創意的方式,如剪貼浮雕、鋼筆畫、彩色筆畫、立體紙模型等。著重介紹立體紙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7.根據學生情況與學習建議,分層次完成實踐練習。
(1)引入一些當地的大學或其他學校的校門造型,由學生談談對這些校門設計特點的理解,并用徒手畫的形式畫一畫這些校門。
(2)用鋼筆或彩色鉛筆等工具,設計自己學校的大門。
(3)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并制作自己心目中大學的校門。
8.總結、評價。
美術教案 篇8
第一教時
一、欣賞
1、欣賞課本內的變體美術字
2. 進行分析、講解,從而激發同學學習變體美術字的興趣。
二、詳細介紹變體美術字
1、介紹、示范、演示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步驟,變化過程;
2、導入黑體美術字復習
重點:
回顧筆劃、間架和同一組字的大小統一、筆劃粗細統一。
三、重點指導
指導美術字設計、變化前的重要一環——打格、定位、變化。著重進行筆劃變化的啟發和示范。
四、同學練習
同學試進行變體美術字的設計——“慶祝六一”
五、巡視指導
六、同學完成設計院稿。
七、展示、交流
讓設計好的同學上講臺說說自身的設計思路、方法、過程。
八、變體美術字優秀設計稿研討。
第二教時
一、作業講評、進行啟發、引導。
二、欣賞
1、再次讓同學欣賞課本內范例和課件范例
2、啟發同學進行美術字的變形、裝飾、色彩、美化的思維,以求發生更好的效果。
三、安排練習內容
安排變體美術字設計作業(讓同學自身定主題文字)。
要求:字型變化有序,裝飾美觀。
四、同學練習
1. 同學作業設計開始
2、進行針對性指導
3、對好的、有新意的設計進行褒揚,進一步來啟發其他同學。
五、同學完成作業
六、安排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
美術教案 篇9
一、 活動背景
中班此時期幼兒大部分已有選擇相似色的意識,但涂色缺乏方法、缺乏力度,因此造成涂色不均勻、顏色淺淡、涂出輪廊線等現象,畫面不鮮艷、不整潔。如長此下去,幼兒缺乏成功感,就會失去涂色彩興趣和耐心。由于近來東南亞流行“禽流感”病毒,我園以吃雞改為吃魚為主,有些幼兒害怕吃魚,怕哽魚刺,不愛吃,為了讓幼兒感受、了解燒出美食不容易,大人為孩子付出的辛勞,為孩子成長化費許多心血,懂得要不挑食、愛惜食物,干干凈凈吃完每一餐的道理。設計“美味好吃的魚”活動,用幾何圖和線條構畫出簡單的魚。通過參觀小菜場、超市、花鳥市場、公園,讓孩子多渠道地感知魚的各種特征,在家里觀察爸爸媽媽、奶奶是怎樣燒魚的?用些什么配料?積累豐富的表象,為想象、創造準備了知識條件。學習過程中讓孩子根據想象變化魚的外形,為創造性地表現創造了條件;幼兒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的水平來裝飾魚,在花紋、配色上大膽想象,使學習知識技能成為幼兒探索如何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活動中,力求處理好提高技能與發揮創造想象之間的關系、學與玩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起幼兒對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用幾何圖和線條構畫出簡單的魚。
2.繼續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要求幼兒將畫具和廢紙放在指定處。
(二)活動準備:
1、自然角里放置各種常見的魚供幼兒觀察
2、畫具:圖畫紙若干,每張紙上如圖畫上一個煎盤,用縫紉機在“煎盤”的四周扎一圈細密的小孔油畫棒或彩色粉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 出示玩具小貓,告訴幼兒: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給它很多魚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這些魚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圓形、圓形、梯形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3.繼續講述:小貓想,如果能把這些魚燒成各種各樣的味道,請朋友們一起來吃該有多好啊。可小貓不會燒魚,怎么辦呢?(啟發幼兒動手幫小貓“燒魚”)
4.提問:這些魚可以燒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糖醋的、蔥油的等等) 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好,人人都需要。
(2)教師以燒魚的形式,為幼兒作示范
1.教師介紹煎盤,準備“燒魚”。
2.教師邊示范,邊作講解:先把魚放人煎盤里(在煎盤里畫上一條魚),然后在魚的周圍澆一層油(涂上—圈不規則的黃顏色)
黃色的油
綠色的蔥
桔黃色的姜
咖啡色的醬油
褐色的醬油
3.與幼兒討論可放些什么佐料.請一、二名幼兒在魚的邊上或身上添畫上—些佐料,如綠色的蔥段、紅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醬油、黃色的姜片等。
組織幼兒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可用通俗的語言“入味好吃”與“不好吃”來表示顏色涂得濃還是淡。
a.可出示二張范例(一張涂得濃,一張涂得淡)供幼兒觀察討論:哪個煎盤內的魚味美?為什么?(顏色鮮艷的味美香味濃;顏色暗淡的魚肉香味淡。)
b.建議教師在暗淡的一張范例上示范涂色方法:先在輪廊線圈內涂一圈,再在里面運用短線連接著來回涂,涂滿、涂濃,讓幼兒體會到魚變“入味”了。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 要求幼兒把魚畫大些(至少—個小拳頭或—個小手掌遮不住)
勇敢、大膽地畫
2. 啟發幼兒選用一些與茄汁(紫色)、咖喱(淡黃)、醬油(赫色)、糖醋番茄醬(紅色)、色拉醬(白色)、蔥姜(綠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顏色,把魚“燒”得又香又美。
評析: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時提醒幼兒要有力氣地涂才能涂濃。
3.對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有困難的幼兒,作個別輔導。
4.提醒幼兒最后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
(4)引導講評
1.幼兒將各自的“煎盤”放在鋪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師抱著玩具小貓,和幼兒一起以“品嘗魚味”的形式評價作品。
對大膽造型、配色鮮艷以及構圖獨特的幼兒多作鼓勵;哪盤魚最好吃?建議可讓涂得好的幼兒介紹方法。鼓勵有些幼兒對自己的畫稍作加工。讓它們也變得“味美好吃”。對觀察仔細、想象力豐富的幼兒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議的方法,幫助個別幼兒豐富畫面內容.如添上一些 x,顏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5)唱歌曲“辦家家”給最佳“小櫥師”發獎
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好,人人都需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去探索,爭當“最棒小櫥師”。有了進步就可去換下以前的作品或添上新作品,在比較中體會成功,更好地認識自我。
(四)活動評價:
繪畫教學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此活動就是想采用畫魚的形式來幫助幼兒掌握蠟筆涂色的方法。魚的味美顏色鮮,對低一層次的幼兒來說仍可練習選擇相似色,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就可在選擇相似色的基礎上學習涂色的方法,并圍繞魚的“入味好吃”與“不好吃”形象地來講評,這樣不僅促使幼兒增加力度,運用正確的涂色方法去完成作品,而且通過畫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也能提高幼兒的涂色興趣。
這是個玩中學、學中玩的活動,它不僅使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同步發展。也讓幼兒感受、了解燒出美食不容易,大人為孩子付出的辛勞,為孩子成長化費許多心血,懂得要不挑食、愛惜食物,干干凈凈吃完每一餐的道理。
本班幼兒動手能力差,因而安排最后環節“熱魚上桌”(撕紙)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誰先完成就先在“餐桌”上展示出來,使不同層次的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的興趣。
幼兒已會有意識地調換顏色,并能注意與客觀事物的固有色相對應,使畫面更鮮艷。
建議:如事先將活動室布置成小貓的家,則更有趣味。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9-05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
中班美術教案06-22
大班的美術教案06-22
《美術的節奏》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