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權威隨筆
一個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最容易引起別人的重視、認可、模仿,這就是權威認同,而它所產生出來的社會效應即權威效應。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就曾向世人宣示:“走吧,跟著權威!”這似乎已經揭示出了人類的一種普遍本性,以及權威在人類群體中的重要性。這究竟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
“權威效應”普遍存在于社會,這其實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服從行為,他們之所以那樣做,主要是擔心不服從會帶來一些自己難以承受或不想面對的惡果。在諸多情況下,這樣的目的性會產生兩個完全對立的后果,也就是說,服從權威可以帶來雙面性的效應。
服從權威并非一件壞事,也不完全會造成什么消極的后果,比如,服從國家的法律法規,權威人士倡議的社會公共準則等,就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服從于父母的教導,老師的批評會使一個人更健康完美地成長;服從于上司可以得到加薪、升遷的機會。這也就是一種“贊許心理”在激發和驅動。反過來說,一個人若是違背這些規則,就會帶來一系列消極的效應,盡管其中有些結果對服從者來說會帶來暫時的積極效應。
很多人在為自己的罪責、做過的愚蠢的事情開脫時,常常以“我只是跟著別人這樣做”的借口來開脫。作家斯諾也曾說:“更可怕的犯罪是以服從而非反抗的名義實施的。”在這種語境下,此人就把自己跟從的人視為一種權威和責任的全部背負者。這也恰恰說明了服從權威會帶來的第二個好處,即人們對于權威的.服從有時能逃避一定的責任,并以此來減少自己的罪責感。這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組織慘無人道地謀殺了大量無辜的人民。還有的一種權威服從就是“確保安全”心理。執行者本身就是一個缺乏主見或對某項事情無知的人。他的服從主要是認為權威人物有一定的正確性,能產生一個更可靠、保險的系數,以此來給予心靈上的安全和慰藉。
不管多么簡單的定論我們都不能憑借主觀臆斷,即使是服從權威或權威效應的確存在,但沒有經過嚴密的實驗研究和理論論證,還是不能妄斷其中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對于“服從權威”——人類的這一特性。
在職場中,上司若能將權威效應發揮得恰到好處,往往比命令和規章制度更具掌控力。對于權威效應的發出者來說,如何利用好它將是一個難題,因為人人都愿意服從權威,如專家、領導、英雄,而人人都可能會懷疑權威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在現實生活中,權威效應無處不在,而且影響廣泛。但對于普通人,沒有專家的博識、政治家的手腕、名人的魅力,難道自身就無法發揮權威效應了嗎?不是的。當你和陌生人第一次會面,你無可挑剔的禮儀就是在樹立權威;當你在和客戶談判時,不偏不倚地解決了一個尷尬,你就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威信;當你在一位年輕人面前,即使是“蜻蜓點水”地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是在贏得一份尊重;當你在演講中能拿出自己的實戰心得,就會贏得更多人的支持。 所以,權威效應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適用,都可以利用它來說服他要征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