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雜文隨筆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 蔣捷
有一種孤寂,獨自牽著瘦馬,迎著夕陽西下的殘輝,行走在小石子鋪就的古道,看小橋流水人家。
有一種落寞,塞下營房,寒夜風聲,一個人迎著朔風,聽著羌笛悠悠,睡不著,望著萬里之外家的方向,濁酒一杯。
有一種花落,拋家傍路,落紅難綴,細看來,點點皆是離人淚。
這不是孤寂、落寞、花落,是鄉愁,是生生不息、古往今來悸動在游子靈魂中對故土的留戀與牽絆;是如同葉子對樹的眷戀,無法割舍、不容忘卻;是“長安不見使人愁”的淚眼婆娑。
對于家庭觀念極強的華夏兒女,“家國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都是第一位的,午夜夢回時,“夢里不知身是客”、“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顛沛流離、故國難顧的苦悶,對故國的那份情感自然成了他們一個難以打開的“心結”。故鄉是一種牽絆,是一種的眷戀,更是心的吶喊,這樣魂回夢轉的,又何止是只有這樣的他們呢?
余光中先生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郵票,對現代游子,已經太陌生遙遠了。家鄉的影子,在照片的傳遞中倍感情切;媽媽的美味,會隨著快遞小弟的腳步送到千里之外的游子手中,在每一餐中,咀嚼著對媽媽的思念。最喜歡北石先生的《鄉愁》:“我的鄉愁,牽著風箏的線。離鄉越遠,思念越長;我的鄉愁,是心中珍藏的酒,離鄉越久,味道越醇厚。”
“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欄桿拍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鄉愁,是夜深人靜時,點亮天空的一輪圓月,不管再黑的夜空,遠的距離,也阻隔不斷那一片銀輝的撒下—“千里共嬋娟”;鄉愁,是隔不斷的山水,即使有再高山峰,有再遠的路途,也阻擋不住穿越游子回望的目光;只要是離家的游子,都滿懷著對家鄉的期待。想著這么久沒回家,隔壁大叔家的`小狗是不是已經長大;幼時種下的棗樹是不是已經枝繁葉茂、紅果累累了;墻角的梅花是否還有暗香撲鼻的美景。
鄉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寧靜,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有最真實的你、最多情的你與最堅定的你。對家的眷戀,永遠都是你心靈的歸屬,從古至今皆是。古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漂泊在外的游子啊,家鄉是你的根,那里有你魂牽夢縈的家人。我們一直知道,故鄉永遠在遠方等你我,從來不曾缺席。
【鄉愁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故鄉童年和鄉愁的雜文隨筆12-10
鄉愁隨筆06-29
讓的雜文隨筆12-15
雜文隨筆06-10
讓的雜文隨筆10-21
中年的鄉愁隨筆02-18
鄉愁的距離隨筆06-29
那片鄉愁隨筆02-16
水墨的鄉愁隨筆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