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條捷徑隨筆
北大出了許多企業家,這讓我非常自豪。我經常回憶,北大為什么會孕育企業家?我一直以為清華才有可能孕育企業家,因為它搞科技。北大是學術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讓靈魂再生的地方。企業、上市等好像與北大無關。但是,經歷了這么多年后,我明白了北大為什么會產生企業家。
以北大的32號樓為例,當年我和俞敏洪作為北大的青年教師,住在該樓的第二層。后來俞敏洪創辦了新東方,成了偉大的企業家。
第三層樓,當年住著一個來自山西的叫李彥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著上身用冷水沖澡,唱著“夜里尋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兩個字,于是后來創立了百度公司。從知識儲備來講,李彥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企業,因為他讀的不是企業管理類專業。
第四層樓住著北大中文系的“憤怒詩人”黃怒波。這些年來,黃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為中坤集團的創始人,在冰島購置了土地。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樓里,有一個長相非常平凡的人——龔海燕,她充滿著激情,創辦了“世紀佳緣網”。
英文系、中文系等都是與金融、管理完全無關的專業,但是學這些專業的人怎么會成功地創辦企業?我想,這是因為北大給予了我們一樣東西,就是怎樣塑造生命的東西,使得我們對知識的渴望超過一切。
我有一個座右銘:“讀書只讀一流的書。”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費我精力的大概是兩大類——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因為讀經典,讀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書籍,北大人在離開校園后,不管走到哪個領域,都能比別人走得稍微遠一點兒。因為那些書不僅僅是字,還是生命。這些生命對讀者的生命來說,是一種引領。
現在,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生而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樣的書該讀呢?
我讀書的選擇是這樣的:暢銷書堅決不讀,不是我看不起暢銷書,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讀真正一流的作品。
我所讀的作品的創作年代越來越早,因為我覺得越是早期的人,他們寫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寫照。
讀一流的書,就要衡量這個作家寫這本書前的狀態是什么。他是為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寫,還是傾其心血、生命和經歷而寫。如果你讀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語言,那么你最后見到的也一定是虛幻的世界,而不是真實的世界。
讀書的過程中,真正對讀者產生作用的時候,就是讀者和書中的生命融會在一起的時候。千百年來,沒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類一代又一代人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現在市場的選擇,更不是廣告詞的選擇,這是非常關鍵的。
為什么讀經典能改變我們的生命呢?文學的功能是什么?
在我看來,文學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夠對我們的審美進行奇異的再造,在我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異的啟示,有充電的感覺。所以,那些具有人類最高價值的東西,就會融入我們的血液里。
人的身體里一旦有這三樣東西,在現實社會中就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暫時的,甚至非常糟糕的價值觀扭轉。
讀那些經典的,人們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為追求時髦而不屑一讀的文字吧!這些文字會使我們對生命、美麗、真理、語言與世界的關系有著更直接的感受。
我認為,我人生當中走的最好的捷徑就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和擁抱了世界上一流的書。
我還有一個看法——讀書和吃飯一樣,不能偏食,膳食平衡,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一定要讀有關哲學的書。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關于人之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種詰問。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得不問我們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將來要到哪里去。
不能不讀歷史著作。歷史對人類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生活場景,進行了最接近真實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領略人類經歷的酸甜苦辣、成功和失敗、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讀歷史。
心理學的書要讀。像弗洛伊德這樣的心理學家,他拆解的是人類意識的存在,探尋的是一個人的意識和心靈究竟是怎樣協調運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為人的內在本質的。
人是感情動物。那些穿透情感層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詩。所以為了使情感豐富,一定要讀詩。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是接近上天的:一種是詩,另一種是音樂。
文學作品不可不讀。作家通過語言挑戰人的想象力,這是文學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樹,他的作品的題材和寫法奇詭誘人,有人把他視為通俗作家中的搖滾樂手,但我認為他一點兒也不缺乏深刻性——實際上他是在試圖捕捉現代文明里飄浮的'現代人存在的本質和表征。我喜歡的作家有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雷蒙德·卡佛、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接下來就是村上春樹了。
我有村上春樹的日文原版書、英譯本、賴明珠譯本和國內的林少華譯本。我是村上春樹迷。為了讀懂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發誓要學好日文。
科學領域的一流讀物也要讀。我堅信在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著某種意義上平行發展的東西。
人的日常閱讀應該融合以上種種內容,要學會做出一盤有利于精神和心靈健康的“沙拉”。我稱這種讀書為“飲食平衡法”讀書。這樣,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頗,精神的林木才不會因營養匱乏而枯萎或畸形。當然這是“讀書人”的讀書,專家學者另當別論。從終極目的上說,讀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心靈的世界的過程。
人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容易折磨人的東西所征服。因為書籍逐漸在人的心靈里,建造了一個完全獨立于外界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里棲居著令人神住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
當一個人的內心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會有多么堅強,因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來支撐他的生命。
人生的捷徑是什么?那就是花時間和生命讀一流的書。
【讀書是捷徑隨筆】相關文章:
關于捷徑的感悟隨筆07-20
關于捷徑的感悟隨筆300字07-23
美文賞析:讀書是成功的捷徑05-03
努力是改變普通的捷徑成長隨筆800字07-20
《培根隨筆》的讀書隨筆03-25
捷徑的美文01-22
捷徑詩歌08-15
教育的捷徑 (九年級班主任隨筆)12-06
讀書的誘惑隨筆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