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逝去了隨筆

時間:2021-02-09 10:24:19 隨筆 我要投稿

大姨逝去了隨筆

  不久前,大姨仙逝了,我懷著悲涼的心情參加了她的喪禮。親人離世,難免悲慟,但大姨的喪禮非一句悲慟能表。

大姨逝去了隨筆

  一直以來,我并不認為一個人的死亡與一個社會的文化有多大干系。直至大姨離世后,我的腦海里卻總是浮現著“文化”和“死亡”這樣的字眼。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古代,一個人去世了,親人們為他舉行喪禮,下葬安壙,血緣最親近的人要為他守廬,三年以后服喪期滿,再開始繼續正常生活。我們現行的頭七祭奠,周年祭奠、三周年祭奠傳承的其實也就是簡化了的喪祭禮儀。一條生命的逝去,看似“逝者去矣”,其實他并沒遠去,他的血脈在子孫身上生生不息,他的恩德在子孫心里延綿不斷。喪禮可以說是子孫后代對長輩的最后一種盡孝的形式,蘊含著豐富的生命信仰與道德學問。通過喪禮和祭祀追憶先輩,傳承孝道,涵養德性,在對生命表示敬畏的同時,表達報本感恩之情,抒發弘道揚善之志,這應該是喪禮的根本。可如今的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往往不究其旨,不解其意,導致拾起的是其糟粕,摒棄的是其精華。

  從我記事時起,家鄉的喪禮就不怎么規范,但卻算得上熱鬧非凡——舞獅、嗩吶、幺妹(民間表演隊)是最為常見的內容。作為千萬個麻木的圍觀者之一,幾十年來我不止一次地圍觀過類似的喪禮。也許是因為習以為常吧,之前我一直沒有思考過這些花哨的形式與一個人的死亡究竟有什么關系。尤其,在那個文化缺乏的`年代,一個生命的消亡,往往可以為一個閉塞的山村增加幾分熱鬧,圍觀者往往是不亦樂乎!大姨的喪禮秉承地方習俗,是絕對不會兩樣的。上祭那天,天陰沉沉的,淅淅瀝瀝地下著毛毛細雨。在驅車往家趕的那段路上,大姨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腦海里忽隱忽現,若有若無。給大姨上香的時候,伴隨著空落落的心情,我的神志是麻木的。雖說大自然皆有瓜熟蒂落,人總有壽終正寢,但想想那份慈母般的疼愛已經不復存在,心情難免悲傷。走出靈堂的時候,靈堂外面親戚們正在忙碌地搭建用于表演的極其簡陋的舞臺,圍觀的群眾已經早早地將那塊本就狹小的場地圍得水泄不通。人群中有專程跑來看熱鬧的外族群眾,也有頂著白色孝布的本族孝子。我駐足觀看了一會兒,一支來至民間的文藝隊開始表演了,簡易的音響正陸續播放著《好日子》、《江南style》等十分時尚但卻與“生離死別”這個主題格格不入的旋律。幾個農村婦女,穿著暴露的短衣短褲,沒有節奏地夸張地扭動著腰,擺動著腿。這樣一支文藝隊,節目卻是極其庸俗不堪。音樂切換了一首首,破舊的表演服更換了一套套,但每個節目卻都只是扭腰擺腿那幾個蠢笨滑稽的動作。天上飄著雨,空中吹著冷颼颼的風,一群孝子癡癡傻傻站立在風雨中,不時發出夢囈一般的傻笑聲,看上去極其癡迷執著和荒唐無知。

  看著如此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我在心里反復地問自己,這樣的喪禮,究竟應該解釋成是對生命的漠視,還是對靈魂的嘲弄,或是對孝子賢孫的譏諷?我覺得都是!在并不十分寬裕的經濟條件下,我的表兄們舉全家之力為大姨舉辦這樣一場熱鬧非凡的喪禮,在那個本就偏僻的小山村,是受人羨慕和景仰的,因為有村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家族能為老人舉辦如此隆重的喪禮。我沒有理由阻止和反對他們,因為,為大姨舉行這樣一場所謂風光的喪禮,我的表兄們并無過失,畢竟這是當地盛行了數十年的風俗。然而,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對此我除了厭惡之外,內心深處早已背負了深深的原罪。探尋祖先的喪葬禮儀,棄其繁縟的儀式或禮制章典,無非就是對親人寄以哀思,其所要彰顯的無不是“忠、孝、禮、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他的根,但在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內外文化的沖擊之下,已經面目全非,逐步喪失了它的本真,甚至遭到異化,走向墮落。死亡其實很自然,但祖先的“靈魂”是需要后輩們去供奉和繼承的。我一直堅信“靈魂”是可以護佑后人的。何謂靈魂?“仁、義、禮、信”,“忠、孝、禮、和”無一不是祖輩們靈驗鮮活的“靈魂”。文化是一國一族之魂,我們祖先的“靈魂”是依文化而存,附文化而傳。喪葬文化凸顯生命之可貴,給逝者以尊嚴,給遺屬以慰藉,促進人們反思死亡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觸及中華人文之根本,豈容褻瀆!

  作為一條鮮活的生命,大姨永遠的逝去了!抹不去的是喪禮上那堆滑稽、庸俗乃至墮落的文化,令我回想起來就無比汗顏并平添縷縷哀愁——因為在我心里逝去的不僅僅是一條生命......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 天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 中文字幕乱老女人视频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