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操作過程(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1-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浙江省青田縣溫溪二中       楊仕威

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主動探求問題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研讀課文等語文現象,掌握規律,獲取知識,調查了解社會,深入研究,應用有關知識去尋求相關原因,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思維品質的過程,是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以信息處理為中心,從而達到各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質疑,不斷創新;注重調查研究,養成邏輯推論的習慣;加強自我定位,提高自信度。現從處理文本信息的角度,結合閱讀教學實際,試談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操作過程。 

一、 獲取文本信息,確立研究課題。

語文研究性學習與以往的語文學習的目標既有一定的聯系,都要掌握語文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語言感知能力;又有較大差別,它更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學習首先就要選擇研究對象,確立研究課題。這是關系到能否順利開展研究的關鍵環節。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立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其中包括品讀文章,查閱資料,質疑提問等。

傳統語文學習是以課內為主導,以課文為基石,立足于大綱,加強拓展延伸,搞好內外銜接。研究性學習也應如此,要確立研究課題,必須以課文為依托,在質疑與交叉思維的基礎上,作橫向或縱向的發展。所以獲取信息是關鍵,沒有文本信息的研究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一)品讀文章,獲取基本信息。當接觸到一篇新文章,我們總是通讀全文,在解決字詞音、形、義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內容,總體理解文意。比如通讀《荷塘月色》文后,要基本明確描寫的主要內容是“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要基本把握作者由“不寧靜”到“寧靜” 再到“不寧靜” 的心理變化過程。在這一環節,要求快速閱讀,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其次是對重點語段做集中閱讀或分類閱讀。重點語段一般指信息含量最豐富的、作者濃墨重彩的,讀者最易產生共鳴的語段。集中閱讀和分類閱讀主要目的在于集中精力深入理解內容、理解創作思路等,形成對文章的正確理解。集中閱讀《荷塘月色》第四段到第六段,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幅絕妙的荷塘月色圖:淡雅、清新而又恬靜。然后對描寫作者感情的句子作分類閱讀,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就能較準確地把握住作者的感情線索。這樣,準確地獲取了文章基本信息,才為拓展延伸提供可能。

(二)查閱資料,獲取相類信息。查閱資料是為了補充基本信息,使文本信息得以完備,同時也是為了尋求相關信息的契合,為確立課題作鋪墊。從查閱上看,可以包括作者簡歷及其創作風格,文章的創作背景,后人的分析評論性文章,以及同類體裁、題材的文章等等。從查閱方法上看,可以檢索,作提要式閱讀,可以作摘記、作卡片等。查閱資料要作到有據可考,準確可靠,不可道聽途說。

(三)尋求契合,確立研究課題。對于文本信息,不能僅停留在對其感性的認識上,要有理性的分析評價。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會心存疑惑,疑惑點燃了讀者的思維火花,進而提出有價值的論題。如讀《荷塘月色》一文,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月光呢?是作為一個景還是作為一個意象呢?再聯想古詩文中寫月光月色的,如《春江花月夜》、《靜夜思》等。這里又有什么表現意義呢?在這樣不斷地思考與聯想中可以獲得這樣的研究課題:對月光意象表現意義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信息是誘因,相關信息是補充,大膽質疑,尋求契合是確立課題的關鍵。

(四)提出設想,形成研究方案。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偉大的設想基礎之上。一切假設都將得到證明。從何處入手?怎樣處理信息,采用何種方法?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什么?提出設想,形成研究方案,這將對實質性的研究過程產生極大的導向作用。

二、 整合相類信息,調查研究學習。

整合文本信息是確立課題后的實質性研究過程。在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思想的大碰撞,是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在此階段,能夠形成理論,描述因果關系。薩奇羅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講到:當學生提出一個理論假設時,教師將這一理論寫在黑板上,全班對其進行考查和討論,決定是否接受。在這一階段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或參考其他資料檢驗某一理論,提問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理論的考查,鼓勵學生提出多種理論,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一)精篩細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在確定研究主題后,對信息要有提取、篩選的過程。有價值的信息就是指服務于論題的,包括觀點、論據和情感等。提取信息要有選擇性,要能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抓住主題和中心內容。提取信息包括汲取觀點、搜集論據、感受文章情感等。 

(二)研究探討,深入解構文本信息。對于提取的信息,要善于質疑加強討論,最好形成正反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辯論或演講,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構文本信息。比如在討論研究月光意象時,有人認為這是作者心靈情感的折射和外化。顯然,研究過程可以使問題更加明朗化,觀點更趨科學化。 

(三)分析評價,歸納整合文本信息。在探討基礎上,進行系統分析評價,歸納自己的觀點。分析評價過程包涵著邏輯推理,要求邏輯嚴密,論據充分有力,體現一種思辯的過程。歸納的過程包涵著對各種問題、各種信息的整合,是知識的延展,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維的外顯。此環節,既要獨立思考,又需共同研究,它具有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 加工反饋信息,形成研究成果。

加工反饋信息,再一次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作用,是對研究過程的理性評判并在此基礎上展示出研究成果。該環節的反饋信息是被整合的,學生在借助原有經驗和知識儲備或文化積淀的基礎上對反饋信息進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是帶有學生強烈的主體意識的文本信息。通過展示成果,學生間加強交流,獲得師生對該研究的認可,增強自信力。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寫成論文,在班級內答辯。寫論文可以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問題答辯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者結合,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二)寫成研究報告、制成圖片進行專題展示。研究報告、圖片都較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研究學習過程,是學生辛勤汗水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成果展示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成績的肯定,因此,不管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都有其運用的合理性。

(三)小結或中期總結。當基本完成某一研究課題,要求對此研究進行小結,回顧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形式上、理論上的偏差,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日后研究能夠有的放矢。                                                                   

                            2003-4-23

                             

 作者郵箱: lswxysw@163.com

[試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操作過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關于學習的激勵性話語

2.關于寫學習的成語

3.讀書和學習的成語

4.關于學習的成語

5.專心學習的成語

6.形容善于學習的成語

7.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

8.鼓勵學習的口號標語

9.教師業務學習的計劃

10.形容人愛學習的成語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日本有码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