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熱線 2003-06-16
北方熱線網-沈陽日報訊6月15日,沈陽市教育局公布了2003年中小學入學招生政策。取消入學考試,采取電腦隨機派位、等額錄取等辦法,體現出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招生的公平、公開性,也反映出我市教育部門依法辦事,把小學、初中入學招生納入到義務教育整體發展的大框架里的改革思路。
公辦不擇校,人人有位置。確保公辦學校滿足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的需求,堅持
免費就近入學的原則,保證每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擁有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堅持公辦學校不招收擇校生、收費生。
市教育局改變了以往公辦學校入學的運行方式,各區、縣(市)教育部門要在核定各公辦小學、初中(含2002年已停止招收收費生的民辦公助學校)辦學規模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劃分學校學區,并向社會公布學校學區劃分方案和招生計劃。學校要采取多種方式公布學區內學生數量及名單,以保證其公正合理。學區劃定后,學校要盡快將區、縣(市)統一印制的《入學通知書》發給每一個應入學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之后,有擇校需求的家長可以進行擇校。
小學入學年齡為6周歲(1997年9月1日前出生)。各區、縣(市)要認真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的招生工作,保證生活能自理的殘疾兒童都能入學。公辦中小學不辦重點班、共建班、收費的特長班,不得舉辦各種形式和名義的收費班。繼續實行入學年級班額標準化,小學班額控制在25人至40人之間,初中班額控制在56人以內。農村區、縣(市)要重點抓好小學向初中整體移交學生的工作,保證小學畢業生100%升入初中,并由小學負責1個月內的鞏固率。跨區就讀或在于洪、東陵區9個街道辦事處居住(原戶籍在市內5區)的小學畢業生,回戶口所在區或原戶口所在區就學的,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其入學。回民中學繼續招收回族小學畢業生的有關政策不變。妥善安排好外來人口子女入學,繼續執行2002年的有關入學、招生政策。
擇校到民辦,只擇校不擇優。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民辦小學、初中(含民辦公助小學、初中)招生問題,市教育局作出了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的決定。市教育局認為,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擇校是家長的個人行為。按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取得公辦學校學位后,有擇校需要的,可選報教育部門批準的民辦小學、初中進行擇校。選擇民辦小學、初中進行擇校的,只能選報戶口所在區內的一所學校。
民辦小學、初中(含民辦公助小學、初中)的招生工作由各學校負責。學校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招生政策,凡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實行全額錄取。招生計劃未完成的,可繼續接受社會報名;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一律采取電腦隨機派位、等額錄取新生的招生辦法,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電腦派位工作由各區、縣(市)教育局組織,學校實施,全市統一時間、統一程序進行。
由于東北育才學校是優才教育改革實驗學校,可在全市范圍內自主招生。其招生辦法也為電腦隨機派位。但對其招生對象有所限制,一般應為三好學生一類。對于小學畢業生來說,若擇校育才不成,還可以有第二次參加區里組織的電腦隨機派位的機會。而其少兒優才實驗班招生執行去年的招生政策不變。對于育才學校的招生辦法,在招生前學校還將出臺更為具體的方案。
民辦小學、初中(含民辦公助小學、初中)的學校名稱、辦學地點、招生數量等,經市、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核準后,提前向社會公布;學校按物價部門批準的標準收費;學校招生簡章報所在區、縣(市)教育局(東北育才學校報市教育局)審查后由學校向社會發布。
民辦公助小學、初中在招生前必須達到法人獨立、校園校舍獨立、財務獨立,并逐步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獨立,不符合條件的停止招生。
取消小學畢業考試,不與升學掛鉤。配合小升初招生政策的出臺,市教育局決定取消今年的小學畢業考試。取消的原因一是基于防控非典的實際情況,減輕小學畢業生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二是防止擇校與畢業考試成績掛鉤;三是從長遠看,義務教育要逐步實現九年一貫制,新課程標準就是按九年一貫制設計的,取消考試將逐步淡化小學與初中的界限,變升學為升級。取消考試后,《小學生成長記實》和《小學畢業證書》中的畢業成績,學校可按學生5-6年級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填寫。(崔俊)
[取消入學考試:沈陽小學升初中政策重大調整]相關文章:
7.升初中的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