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教書多年,深感作文教學難度較大。學生怕作文,不會寫作文,老師在批閱作文上,花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
在2001年7月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對初中生寫作能力有如下概括: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這里,標準強調了寫作是個人的自由表達,淡化了寫作的功利主義傾向。因為初中學生還是少年,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會遇到酸甜苦辣等種種不同的人生經歷,會產生喜、怒、哀、樂等許多豐富的情感。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學生抒發了某種情緒就認定他思想不健康,或者沒有高尚的情操。實踐證明:過于追求寫作的功利傾向,容易造成學生說假化、大話、空話。
《標準》強調寫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寫作中應注意“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至于“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這是寫作后如何保證自己文章質量的一環。基于《標準》的要求,我們如何構建初中作文新體系實現作文創新與發展,讓學生樂寫、善寫、寫出真情實感呢?以下是筆者的體會與實踐,奉獻于此,以求教與方家。
培養寫作興趣,鼓勵積極參與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寫作水平低,從本質上說就是寫作興趣喪失造成的,因此,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入手,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寫作與生活結合
要使學生感覺有話可說,必須允許學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適合的材料。這里之所以說“允許”,實際上是指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生活,知道并引導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寫了再說”。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生活在豐富多彩中的學生卻經常感覺作文“無話可說”,這與學生自身語文水平不高有關之外,學生不能或不敢將自己的有些生活內容寫入作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敢于將自己的生活書面化而成為作文,激發學生作文興趣。例如:我的閑暇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情感生活等。如有些學生愛看武打小說、卡通片,如果能引導他們把故事內容作為作文的材料,這樣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其作文“無話可說”的困難。
總之,教師應該熟悉學生的生活,以寬容的態度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自己的生活,將之書面化,使之成為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寫作與閱讀結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密不可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以想象一個根本不讀書看報,毫無閱讀能力的人能寫出精彩的文章來。因此,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是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
閱讀可以有以下幾個途徑:
首先,閱讀課文。教師要“少講、精練、多讀”,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加深理解,自由應用,善于借鑒,真正實現“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該背的課文要背誦如流,該熟記的內容要滾瓜爛熟,背誦是最古老的積累方法。然后,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創造性的表達活動。例如:讀后感;讀后的聯想和想象;續寫,把課文中的故事接續下去;擴寫,就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展開想象;仿寫,以主人公或作者為對象寫信;對課文說明、評論的事情質疑等。如學完《皇帝的新裝》續寫結尾,仿《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寫《我們班最可愛的同學》等。
其次,閱讀書籍報刊。許多書籍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作文創作的材料寶庫。我一方面根據學生實際推薦讀《語文報》《作文周刊》《讀者》《智慧背囊》《時文選粹》《小中見大智慧文叢》等,同時創辦班級圖書角,設專人管理,讓學生互相傳閱。另外鼓勵學生定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這樣使學生在廣泛閱讀中積累了素材,培養了能力。有范文引路,收到了以讀促寫之功效。
三、開展課內外活動 點燃學生的創作激情
魯迅先生曾說過:“必須采很多的花,才能釀出蜜來。”傳統的作文訓練,一般兩周一次課堂作文,要求學生在兩課時內完成,學生絞盡腦汁“閉門造車”,教師則傾注心血,拼命修改,反復權衡,給個分數。這樣好差優劣,分數見分曉的教學方法,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嚴重束縛了師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點燃學生的創作激情很有必要的。
愛表現自己,參與意識強,是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為強化學生的寫作動機,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創設寫作題材,讓他們有東西可寫,從而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如課前3分鐘的班級論壇、演講比賽、辯論會、講故事比賽,男女對陣的乒乓球比賽、籃球賽、跳繩比賽,野炊、小范圍的踏青,短距離的旅游,送溫暖、獻愛心、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磨練意志,鍛煉思想,培養興趣,陶冶情操,創造思維,為作文提供豐富素材;加上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摘報剪報、手抄小報等展覽評比活動,這對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與審美情趣有很大的幫助。
實踐證明,對這些活動,學生參與意識強,興趣濃,積極性高。同時活動又為他們提供了寫作的題材,讓他們有東西可寫,從根本上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問題。
四、賞識評講也是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習作優劣有別是正常的。對那些優秀的要充分賞識,對差一些的也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講評時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開展討論,多給學生以講話的機會,各抒己見,質疑問難,不搞“一言堂”。這是一種深層次的賞識,是激發學生創作激情最寶貴最難得的機會。教師要善于誘導,允許各種不同見解和意見存在。
自評自改寫循環日記是個很好的評改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在同一個本子上輪流寫日記,第二個學生要對前一個同學的日記進行評點,如此循環往復。這不僅訓練了學生鑒賞評價能力,同時也督促每個學生認真寫好每篇日記。
五、在班刊上發表。習作能刊登出來,這是對小作者最大的鼓勵。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指導學生創辦過《丑小鴨》、《雛鷹》等班刊,在益智26班我指導學生創辦了班刊《新芽》,至今已出五期,60%的學生在其上發表了作品,總之,通過寫作與生活結合,與閱讀結合,活動激趣,賞識講評,班刊發表等方式的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
系列訓練是寫好作文的保障
我在探索中覺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得在訓練上多下功夫。要想收到實效,就得安排一個訓練計劃,要有個比較科學的“序”。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易而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首先,要天天練筆,磨練學生的寫作意志。
日記是學生生活的倉庫,是學生筆耕的田野,是學生綻放思想火花的天空。作文的量與質具有密切關系,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誰企圖僅憑課內作文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那是相當困難的。日記作為一種語文習慣,的確應該強化。既然是日記,就應該天天寫。我們規定學生每天的日記量為250字左右。堅持四年就是1460篇,寫作總量突破30萬字不成問題。誰能小看這30萬字?匯細流以成江海,水長滴足能穿石。據專家研究,只有寫作量突破30萬字,才能過寫作的質量關。所以要敦促學生天天練筆。
第二、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
練武有套路,習字有字帖,書法要臨摹,一個初學寫作者自然也離不開模仿,這是傳統教學中的精髓,也是學習寫作的一條基本規律。魯迅也諄諄教誨我們:“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 朱光潛先生也說:“文藝不必止于創造,卻必始于模仿。”古人謂學文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這種“偷”就是模仿。
一般的說,并不是一個單元的所有課文都可當作寫作文的范文,但總有一篇或兩篇與學生的生活較近,可選擇這樣的課文,或學它的一些表現技巧,或學它的選材特點,從課文中設計作文,讓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緊密結合。
第三、重視學生“認識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能力
所謂“認識力”,實際上就是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準確性和深刻性。古今中外許許多多作家之所以成功,跟他們對人對事物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是分不開的。曹雪芹如果沒有對封建社會封建大家族腐敗墮落的生活有切身體驗和細致觀察,就沒法創作出《紅樓夢》;高爾基只讀過小學,但他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摸爬滾打艱難求生,對世間百態有了深刻認識,終于使他成為一名杰出的無產階級作家。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力,使學生準確地、深刻地認清生活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的本質,把握時代脈搏,就能使他們在審題、選材、立意等方面高人一籌,作文才有可能寫出新意,寫出深度。而要提高學生的“認識力”,就得在引導他們觀察社會、積累知識之外,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誠若學生能時刻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審美情趣去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那么他們就能從種種不同的生活現象中采擷到閃爍著時代光華的寫作題材,就能在構思立意過程中刻意求新,表達出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寫作水平。
初步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培養寫作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及系列強化訓練,大部分同學的作文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以益智初二25、26班為例,表現在:
1. 作文有話寫了,篇幅開始增長。
2. 選材范圍廣泛了。同學們寫的文章,改變了以往內容單一,材料雷同的毛病,做到了題材的多樣性。
3. 能聯系實際了。仔細讀學生們的作文就會發現,學生的平靜生活中不乏使人感奮或難忘的事情。
4. 2001年市作文比賽,我派去的兩個學生均捧回獎狀: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2002年只有一個參賽名額,我的學生又捧回二等獎。
5. 寫作能力的提高帶動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2002年上期期末考試我所教兩個班語文平均成績躍居年級第一。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教學病理學》(石鷗著)
《教育學》(王道俊 王漢瀾主編)
《初中比較作文》(車彥 鄭令中主編)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50年的變遷》《中學語文教與學》2001年第5期
《創建高中作文訓練新體系》《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3期
附:作文訓練基本體系
訓練菜單 活動激趣 訓練內容 指導與講評
人與自我 入學自我介紹 尋找自己的長處書寫興趣愛好個性 學會介紹、敘議結合
辯論賽:內在美重要還是外在美重要 審視自身特點,糾正不良心理,坦白困惑,走出迷茫 寫好心理活動過程
演講會:我的理想人生成長的煩惱 意想不到的自我發現我思想的轉變我的理想 為什么活著 一分為二看問題
引導學生展示個性特色、熱愛人生
人與自然 攝影作品展(自創 剪貼均可) 自然的美 旅行 早春 風 海 云 大都市 田園 高速公路 學習寫景狀物
看錄相:動物世界 我最喜愛的動物科幻作文賽 漫話探險 學習說明方法學習聯想想象的寫法
引導學生熱愛祖國河山、關心愛護生存環境
人與社會 演講:我的閑暇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情感生活 閑情逸致親情 友情 寫最熟悉最動人的東西學選材、剪裁
配樂朗誦賽:背影爐中煤。。。 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人與集體(校園生活)人與祖國(責任感) 寫好書信、日記等應用文
討論: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人與其他人(復雜的人) 用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寫人、學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個性
歷史故事會時政評說 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學寫雜感 評論
自由寫作競賽 品評時事熱點,頌揚時代主流,揭露丑惡靈魂 學會觀察與思考
讀書報告會 科學的力量 科學的恐怖 我讀過兩遍的書 我的讀書法 我喜歡的詩歌及其理由 最近的繪畫展 感人的音樂 學寫讀后感
講座:采訪的基本方法調查報告怎樣搜集材料 采訪校長、市長、各行業成功人士 調查交通 環保 學生休閑 作業 交友等情況 怎樣做人物訪談如何寫調查報告
引導學生回歸親情,珍視友情,融入社會,明辨是非,熱愛集體和祖國,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
[初中作文訓練初步(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6.小數初步認識課件
7.克的初步認識課件
8.角的初步認識課件
10.關于初中心情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