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茜中學 游東華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生活,網吧的興起以至泛濫對教育已經產生巨大影響,人們評價各異,褒貶不一。網絡的好處很多,比如足不出戶就可購物、看新聞、查找資料,如今“非典”時期可安心在家聽老師講課而不用擔心Sars病毒……對于學生接觸網絡的現象,有人認為這是素質教育應該提倡的,并將其視為“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而相當多的人則認為這種現象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未成年人到網吧多是打游戲、玩QQ,而且網絡上不健康的信息將有害于學生的成長。具體到語文教學上,我注意到這樣一種有意思的現象,一些教師一方面趕時髦似的將電腦多媒體技術生搬硬套地強加到語文教學中(有的劣質課件只起著小黑板的作用),以體現其“現代教育氣息”;而一方面則對學生上網則憂心忡忡,甚至竭力反對,擔心學生網絡技術在一天天增強的同時,各種能力卻在弱化,比如不再接觸社會生活,不再讀經典名著,傳統書寫和寫作技能下降等等,于是呼吁要“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回到傳統”。
這實際上是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課題:網絡時代如何進行語文教學呢?
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而讀寫又離不開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交流。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正是說的“讀”、“寫”與“交往”的關系。因此,多年來我們提倡學生多讀多寫并走向生活,的確是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的,而且這個特點至今仍然未變。但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思考,語文教學如何在保持其特點的同時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并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否則,固守被僵化了的所謂“傳統”必然導致語文教學滯后。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不可抗拒的,它對學生的誘惑更是難以抵御的。我們應該對此加以科學地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積極因素并限制其消極影響。適值新課程改革之際,我認為,對語文教學而言,網絡將帶來閱讀方式、寫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新,我們應該將這種“革新”融入新語文教學的改革之中,使語文教學獲得新的生命力。
(一)網絡將帶來閱讀方式的革新。
傳統的閱讀方式是書籍閱讀,閱讀的過程更強調朗讀、吟誦、和咀嚼,然后在這樣的精讀中獲取精神養料,并完成讀寫能力的互動,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但“熟讀唐詩三百首”得有個前提,就是不學數理化,不學外語,也沒有電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媒體的誘惑。而今天的孩子正處在這些誘惑的包圍之中,這正是孩子們今天語文學習和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條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的有用信息?這是網絡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課題,也是網絡對閱讀方式提出的挑戰。與傳統閱讀相比,網絡閱讀不僅僅是閱讀載體發生了變化,而且還具有信息多、內容新和閱讀速度快的特點。面對網絡,讀者更多的不是誦讀,而是選擇。我當然不是說要用網絡閱讀完全代替傳統閱讀,如果這樣也是很可怕的,因為這就將意味著傳統的中斷乃至終結。但是,我們在繼續對學生進行傳統閱讀訓練的同時,也應該主動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網絡閱讀。在網絡閱讀中,傳統過程中的讀書筆記、資料卡片、圈點勾畫等等方式都已經不需要了,而網絡閱讀有著其自身的一套方法,比如,如何選擇閱讀著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關的主題?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電腦上下載編輯儲存這些信息?等等。這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
(二)網絡將帶來寫作方式的革新。
寫作需要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源于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這一寫作原則我想永遠也不會變。但網絡時代的寫作方式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首先體現在書寫工具上,由以往的紙筆相觸變成鍵盤操作;其次體現在寫作過程中,以往寫作中的醞釀、草稿、修改等程序在電腦上可能完全被打破或重新排序;再次體現在文本形式上,由過去的手稿或印刷品變成了網絡頁面、電子郵件或軟盤,人工字跡不復存在。由于這些特點,電腦(網絡)寫作在速度上大大優于傳統寫作方式。也許書寫方式的變革遠不止這些,但僅僅是這幾點,就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關注。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電腦(網絡)寫作,讓他們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現代媒體技術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根據我的教學體會,我認為,網絡寫作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最大優勢,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觀。過去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師在學生交上的作文本上修改批語,這既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效率很低,效果還不一定很好。現在,我們可以讓學生交軟盤,然后在多媒體教室里,把任何一位學生的文本展現在所有學生的電腦顯示器上,讓所有學生參與作文批改。
(三)網絡將帶來交往方式的革新。
語文離不開交往,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所謂“語文”只有交往中才有意義,才有生命。然而在今天,我們對“交往”方式的理解不應該太狹隘,以為只有同一時空面對面的交往才是交際的惟一形式。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視為一種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聯網時代,這已經不是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境界了。近年來,許多“網上生存”實驗的成功,已經證明個人與社會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間的轉換為必要條件。語文教學應該正視這一交往方式的革命,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對于網上聊天,現在人們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而不知道,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們由于沒有加以引導而任其自由才產生的。實際上,許多人對網絡虛擬世界存在著誤解,以為虛擬世界的一切都是“虛擬”的,是不真實的。其實,以我的感受,虛擬世界除了交往者之間的身份姓名等因素可能是虛擬的之外,思想感情往往(注意,我說的是“往往”)是很真實的。因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礙,沒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關系,心靈之間的交流反而變得純潔而透明起來。當然,這需要教師的指導。比如,如何控制網上交流的時間?如何選擇真誠而有益于自己成長的網友?如何簡潔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遵守“網德”以尊重他人?等等。另外,網絡所帶來的交往方式的革命還體現在師生關系上,過去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無論教師如何強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識,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和座在下面的學生這種客觀的布局,就很難讓師生之間真正有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而在網上,每一個電腦終端都是一個交往主體,電腦之間的交往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這就徹底打破了單一主體性而使師生之間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體之間的交往。
綜上所述,網絡所帶來的閱讀方式、寫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已經并且還將繼續引起語文教學的革命。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應該無視這一趨勢,而應積極地迎接這一挑戰,努力學習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只有終身學習、不斷充實自我,才能不被學生、家長及時代淘汰,才能推動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網絡時代如何進行語文教學?(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