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巔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6-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1、學習簡潔概括文章內容,提高閱讀能力。積累文中的詞語。

          2、理解文章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精神風貌的方法,體會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3、學習登山隊員不怕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和團結協作精神,培養敢于探險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1、學習快速閱讀,簡要概括課文內容

            2、通過品析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1、搜集有關珠穆朗瑪峰的圖片等資料。

          2、制作帶有重點語句和重點問題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地球上的最高峰是哪里?(珠穆朗瑪峰)你們可知道它有多險峻嗎?中國西部的山脈大多橫亙綿長,山體高峻雄偉。位于中國同尼泊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國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綿延長達2400多千米,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在藏語中就是“冰雪之鄉”的意思。這里終年冰雪覆蓋,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寶劍,一條條冰川像蜿蜒的銀蛇。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最為高聳的是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它高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尤其是北坡,被許多登山家認為“連飛鳥也無法越過”,是一條“充滿死亡的路線”。

2、多媒體出示圖片                                                             

二、預習交流--展成果

1、板書課題  “登上地球之

2、出示學習目標

3、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4、讀準字音,解釋詞語的意思

錐形(zhuī)形   冰鎬(gǎo)  砭骨(biān)  履踐(lǚ)  崔巍 (cuī   

Wēi)   滯留(zhì)  窒息(zhì)  匍匐(pú  fú)

養精蓄銳:養足精神,積蓄力量

凄厲:(聲音)凄涼而尖銳

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其他氣體過多或者呼吸系統發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匍匐:爬行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三、整體感知,概述內容

(一)概述文章內容

1、師:通過預習,你能從題目中獲得什么信息?

2、生:題目概述了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和記敘的中心事件。

3、師:我認為不完整,同學們能不能再加上一些信息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師多媒體出示: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首次從北坡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現在應該知道,無論面對多長的敘事文章,我們都可以通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信息來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梳理文章脈絡,復述印象深刻的情節。

1、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請大家梳理文章脈絡。

2、板書:時間順序,多媒體出示文章脈絡

3、師:大家看,這些情節中有沒有印象最為深刻或者最讓你感到?

師板書:劉連滿甘當人梯; 隊員們在黑夜、嚴寒、缺氧的情況下行軍;劉連滿舍身留氧氣;隊員們進行艱難而危險的無氧攀登;登上峰頂的自豪。

師小結:看來,在四個登山隊員中,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連滿。作者花了許多筆墨集中描寫他。請大家找出有哪些段落寫他。

生:6、7、11、14、15、段

四、深入探究,認識英雄

師:我們知道,登上珠峰的是王富洲、屈銀華、貢布這三個人,劉連滿并沒有登上山頂。作者為什么花大量篇幅寫他呢?

生:預設一:作者認為劉連滿雖然沒有登上山頂,但是他把氧氣留給隊友。雖然失敗,但也是一個英雄。

預設二:他不應該算是失敗,如果沒有他提出建議搭人梯,沒有把氧氣留下來的話,可能這次登山也不會成功。

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好,劉連滿在隊員攀登第二臺階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他搭人梯的辦法,可能此次登山也不會成功。而且劉連滿為隊友們留下的氧氣在隊員們下山的過程中起到了作用。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找一找有哪幾個段落寫“第二臺階”(5、6、7、8)

師:大家速讀這幾段,看看有哪些細節描寫?

生:…

師多媒體出示:“他用雙手插進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劉連滿一連爬了四次,跌落四次”   “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

師:動詞“插”“蹬”有什么作用?

生:寫出了攀登的艱難。

師:這里用了一些數詞,這樣用了數詞的句子在后面還有沒有?

生:“他們攀登整個‘第二臺階’,共花費了五個多小時,而用在攀登這最后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師:用這些數詞有什么好處?

生:預設一:運用數據“三米巖壁”“長達三個小時”是對比的寫法,跟前面的“一寸一寸地上升” “爬了四次,跌落四次”都突出了他們攀登的艱難。

預設二:最后三米的地方非常陡峭而光滑。

師:這樣用了對比的句子,不只“第二臺階”部分有,后面還有。

生:11段“每走一兩步就會不自覺地摔倒”  12段“現在,他們每移動一步,肉體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22段“甚至攀過一米高的巖石,也需要半個多小時。”

師:多媒體出示問題:剛才大家都感受到了,劉連滿雖然沒有登上珠峰,但是作者還是重點寫了他,是因為他在攀登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生:第九段“天色開始黑下來,寒風凄厲地呼嘯著”這是自然環境描寫,寫出了環境的惡劣。但是“勇敢的突擊隊員們還在一步一步地前進”他們在雪夜、嚴寒、缺氧的情況下,繼續攀登。所以我覺得他有堅持不懈和犧牲自我的精神。

師:劉連滿自我犧牲的精神在哪里體現出來?

生:劉連滿把氧氣留給隊友。

師:生齊讀15段。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了氧氣,就等于放棄了生命。

師多媒體出示:大家看,劉連滿沒有登上山頂,作者重點寫他,那是因為:1、他在登山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他有自我犧牲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師:我想問大家,難道這些精神,其他隊員身上沒有嗎?

生:他們也有。

師:我們看,作者詳寫劉連滿,是不是也就是同時寫到了其他隊員?

生:是

師:那么從寫作角度來看,這是運用了什么手法?

師多媒體出示:大家看,作者要寫登山隊員應該寫四個,可是文章篇幅有限,難道我們要面面俱到四個人物都寫嗎?如果每個登山隊員都詳細寫的話,估計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這些細節就都不會深刻了。所以,作者抓住劉連滿重點寫,就是選取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的細節,詳略得當地敘寫了這件事。所以從劉連滿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團體具有: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甘愿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小結提升  多媒體展示

  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人不大可能去攀登真正的珠峰,但我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座珠峰,在攀登人生的峰巔中,不管如何,我們都不能放棄,我們要學習英雄們鍥而不舍、不斷攀登的精神。

六、作業設計

  1、抄寫字詞

業設計

  1、抄寫字詞

  2、課后第三題

附板書設計:     劉連滿甘當人梯                         不畏艱險

          時     隊員們在黑夜、嚴寒、缺氧的情況下行軍   堅持不懈

          間     劉連滿舍身留氧氣                       甘愿奉獻

          順     艱難而危險的無氧攀登                   團結協作

          序     登上頂峰的自豪 

 

吳國平

[登上地球之巔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登上月球之巔課件

2.登上地球之巔閱讀理解題和答案

3.中班認識地球教案

4.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教案

5.地球清潔工教案

6.《地球清潔工》教案

7.七年級政治下冊《唱響自信之歌》教案

8.七年級政治下冊《走近法律》教案

9.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10.七年級政治下冊《走向自立人生》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香蕉久久精品曰曰躁夜夜躁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免费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成乱码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