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人教版選修)

發布時間:2016-8-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誦讀詩歌,從表達技巧、煉字方面鑒賞全詩內容和藝術特色,感受詩歌中的音樂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比較法、感悟法、闡發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感情地誦讀詩歌,在誦讀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的音樂美;

2.從表達技巧、煉字方面鑒賞全詩,體會詩人描寫音樂手法的妙處。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解法、朗誦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音樂導入  

課間時給學生放音樂《高山流水》放松并引導學生思考這首歌好聽在哪里?如果要用語言具體形容出來應該怎么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描寫音樂。

二、明確本堂課的任務目標(PPT展示)

三、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聽音朗誦:

2、自由誦讀,誦讀時注意

⑴注意詩句間的起承轉合。

⑵注意音樂的情感基調和音樂表情的起伏變化:由強→弱,從悲戚→歡快→冷清

3、個人示范朗誦

4、全班齊讀

四、品讀探究,小組展示

1、從題目中,我們能得到哪些信息?(隨機抽查一位同學起來回答)

演奏者李憑: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關于她當時的身價與聲名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她精湛的技藝受到了詩人們的熱情贊賞,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所以李賀才用他的如花妙筆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歌。

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沒有嚴格區別,其特點是格式節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五七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亦稱古詩、古風。“行”“引”都是歌行體的一種。代表性的常見作品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等。

2、你們認為李憑技藝怎樣?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說說你們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誦出來。

提示:可從詩歌的語言、形象及表達技巧入手。

要求:各小組成員合作討論交流3分鐘,派一名代表總結發言。

品讀過程中可自主設疑:例如:

⑴、詩的起句開門見山,用“吳絲蜀桐”寫箜篌的構造精良,用“高秋”點明季節。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義?

⑵、“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此兩句向得古人好評,認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極平常的字用的極生動,請指出它的妙處……

五、鑒賞技法,總結提升

1、鑒賞詩中正面描寫音樂的句子“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⑴詩人是如何正面細致刻畫音樂的呢?

昆山玉碎(壯其聲之清脆)       有時激越得像昆侖美玉碎裂的聲音,     

鳳凰叫(壯其聲之和緩)         有時又柔和得像鳳凰對舞唱和的聲音,              

芙蓉泣露(壯其聲之慘淡)       有時凄傷哀怨,像是帶露荷花在哭泣          

香蘭笑(壯其聲之冶麗)         有時又明快歡樂,像是盛開的蘭花在微笑

⑵在這句詩歌中,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摹聲音?

 “昆山玉碎鳳凰叫”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

⑶舉出所學習過的運用擬聲手法描摹音樂的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讓我們回顧《琵琶行》中以聲喻聲的形象化描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寫凸現了音樂的什么特點?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聲勢;小弦切切如私語--輕幽的音韻;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而和諧;間關螢語花底滑--悠揚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而冷澀;銀瓶乍破水漿進--突發而激烈;  

鐵騎突出刀槍鳴--清脆而尖銳;四弦一聲如裂帛--剛勁而激越。

⑷舉出所學習過的運用通感手法的例子

①“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荷塘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月色》 

③“還有遠處閃光的河帶,岸邊的薄霧,怒放的凌霄,絳紫或淡藍的牽牛花,那蛋殼般薄薄的靜……”《按時看日出的人》

2、鑒賞詩中側面描寫音樂的句子:這首詩歌描寫了很多聽眾的感受,請分別介紹一下他們的身份,并描繪一下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

(1)江娥,就是湘妃,傳說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灑淚,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  

(2)素女,是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3)紫皇,“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被音樂打動。  

(4)女媧,神話中的創世紀女神,遠古時代,天裂地塌,災兇四起,女媧采煉五色石修補蒼天,又消除其他禍患,才使得劇烈動蕩的宇宙安定下來。女媧聽得入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斜。  

(5)神嫗,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樂,能彈箜篌。虛心向李憑學習箜篌技藝。  

(6)老魚、瘦蛟,潛在神秘深山的幽澗中。隨音樂在水波中上下跳躍,翩翩起舞。  

(7)吳質,吳剛,月宮中神仙,整天伐桂。徹夜不眠,倚著桂樹,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宮中嫦娥的寵物。蹲伏在一旁,任憑露水斜飛滴在身上,也不肯離開。  

(9)云,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諦聽。 

(10)十二門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長安方圓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門,共十二門。人們陶醉在美妙的弦樂聲中,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

3、作者沒有用過多的筆墨直接描摹音樂。而是通過側面描寫聽眾的感受來描繪絕美的樂聲。你能舉出一些我們學習過的側面描寫的例子嗎?這種技法在表情達意上有何優勢?

(1)①“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②“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④“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漢樂府詩歌《陌上桑》

(2)①側面描寫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側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它能以較經濟的筆墨表現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效果。

②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好的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

③側面描寫有利于表現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特征。

六、小試牛刀:

聽《高山流水》,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聽這段音樂的感受描寫出來。提示:注意演奏過程的旋律高低變化。

1、開始時聲調較舒緩,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飄過天際,留下些飄飄渺渺的痕跡,又似迎風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漸漸轉為優美、明快的格調,就像許多線條一樣的流水,和著鳥兒的歡唱蟲子的鳴叫而緩緩流下、圓潤而細膩、讓人陶醉。

3、然后一個清越似百靈鳥的啼叫聲一樣沖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剛剛經過千山萬水的阻隔終于匯集成一支跳躍的音符,有著沖破阻力的自豪。

4、爾后,流水漸深,如細絲般潤物無聲,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會成一個旋渦,越游越遠……直到偶爾聽到一絲美的旋律。

七、檢查背誦

1、個人示范背誦

2、男女生分開背誦

3、全班齊背

八、課后作業

對比閱讀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說說它們的異同。

附詩: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陳夢婷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人教版選修)]相關文章:

1.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2.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3.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4.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5.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6.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7.人教英語選修8課件

8.營銷心理學選修論文

9.選修心理學論文

10.英語選修7課件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特黄V片欧美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