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7-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目標擇定】 

1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學會多角度解讀詩歌。 

2通過誦讀、聯想、想象、鑒賞,探究合作式的學習中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朦朧的情境美。 

第一部分【探究一徑】 

【主問題】《雨巷》一詩美在何處? 

1.戴望舒有“雨巷詩人”的美稱,可見《雨巷》一詩在創作上極具特色之美,對此如何品評? 

2.詩人借助象征意象來創造抒情詩歌的意境治美,請體會《雨巷》情韻之美。 

3.如何理解詩歌中優美的“丁香”? 

4.根據《雨巷》一詩的意境,請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前后創作經歷,你認為戴望舒作為一個現代詩人的人格之美美在何處? 

【再問再新】 

                                                                 

【助學資料】 

1.播放視頻:江南雨巷、《雨巷》詩朗誦 

2.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縣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也創作散文、論文等,翻譯外國文學。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用象征手法寫的一首抒情詩《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前期的詩,輕盈流麗,重象征、意象,追求詩意的朦朧、含蓄;后期的詩《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因受抗戰激發,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也更為洗練純樸。 

3.寫作背景: 

這成名作約作于1927年夏天,發表在1928年8月的《小說月報》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學讀書時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宣傳革命,散發張貼傳單,鼓動工人罷工,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和侵略。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進行大肆屠殺與追捕。詩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追緝而被捕。從獄中后隱居杭州,松江避難。在當時血雨腥風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籠罩了全國,革命轉入了低潮。戴望舒和當時一部分知識青年一樣,感到大革命失敗以后幻滅的痛苦。心頭沉重的憂郁壓抑,極度的苦悶彷徨,使詩人寫下了這首抒情詩。 

★丁香,又名紫丁香。丁香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唐代詩人李商隱《代贈》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钡脑娋?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征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一單元第2課   《雨巷》(戴望舒)對應檢測 

【學習過程】 

一、課前自學,基礎過關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撐著(     )    寂寥(      )彳亍(      ) 彷徨(     )頹圮(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雨巷》描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            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拔蚁M曛                、                 。”果然,夢幻般的姑娘出現了。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  “                      ” 

“                        ”,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中,走近時,“我 ”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沒有停下來,而是“                            ”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墻”邊。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著,繼續渺茫地希望著、期待著…… 

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因此獲得“ ”的稱號。他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因而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在誦讀的基礎上共同明確本詩的感情基調。 

誦讀時注意 

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輕重、讀出感情; 

②理解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感情、走進作者內心。 

③聽配樂朗誦,感受詩歌意境。  

三、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1、 詩歌是依靠意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你認為主要意象是哪些? 

答:                                                                                                                                                                                                                                                

2、詩人筆下的“雨巷”是什么樣的呢?有著這些特征的“雨巷”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受?“雨巷”這一意象在詩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3、知人論世,你認為“雨巷”這個意象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答:                                                                                                                                                                                                                                           

4、詩人并沒有對“油紙傘’做過多具體的描寫,你是怎樣理解這個意象的? 

答:                                                                                                                                                                                                                                         

5、“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什么樣的?為何用丁香來形容姑娘?你認為“丁香一樣的姑娘”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答:                                                                                                                                                                                                                                               

6、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怎樣的人? 

答:                                                                                                                                                                                                                                   

7、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表達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節。他為什么這么憂傷呢?有人認為《雨巷》就是一首愛情詩,還有人解讀出了更深層次的意義,你是怎樣理解《雨巷》的主題的?(可結合《雨巷》創作的時代背景來思考) 

答:                                                                                                                                                                   

                                                                         

四、課堂檢測。 

1、對《雨巷》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整首詩凄清,婉轉,而又情意綿綿。 

B、整首詩意境深遠,讓人肝腸寸斷。 

C、詩人以“雨巷”為題,揭示內心的苦悶、惆悵以及對理想的渴望。 

D、詩人大量運用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耐人尋味。 

2、比較《雨巷》的首尾兩節,說說它們有何異同點。 

答:                                                                                                                                                       

                                                                      

3、背誦這首詩歌。 

五、課堂拓展 

請誦讀并品析鄭愁予《錯誤》一詩,結合詩歌手法、內容和情感探討詩中的 “你”是怎樣的一個抒情主人公。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必修①第一單元第2課   《雨巷》(戴望舒)參考答案 

【探究一徑】 

1.①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圣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2.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葉圣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3.丁香意象:《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詞(見課本)。 

丁香形狀象結,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谥袊诺湓娫~中,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學習過程】 

一、課前自學,基礎過關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撐著(chēng)    寂寥(liáo )彳亍(chìchù) 彷徨(pánghuáng )頹圮(tuíp)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雨巷》描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 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  、 結著愁怨的姑娘!惫唬瑝艋冒愕墓媚锍霈F了。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 “ 丁香一樣的芬芳” “   丁香一樣的憂愁   ”,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中,走近時,“我 ”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沒有停下來,而是“ 像夢中飄過一支丁香 ”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墻”邊。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著,繼續渺茫地希望著、期待著…… 

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因此獲得“ 雨巷詩人”的稱號。他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因而總體上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1、這首詩運用的意象有:雨巷、油紙傘、丁香、姑娘、雨、太息一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等。  最主要的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姑娘。 

2、詩人筆下的“雨巷”特征:悠長、寂寥    

“雨巷”傳達出詩人的感受:孤獨、落寞、凄清、惆悵 

“雨巷”這一意象作用:營造詩歌的環境氛圍。長長的青石板路面的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3、象征當時令人焦慮、不滿、惆悵的社會現實。 

4、 “油紙傘”特征: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油紙傘”這個意象的作用:和“雨巷”、“姑娘”共同營造凄美、朦朧的意境。 

5、“丁香”:美麗、高潔、愁怨、易凋謝;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哀婉、惆悵、一飄而過、像夢一般 

象征意義: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又是虛無、飄渺的,像丁香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6、詩中的“我”: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特征:孤獨 迷茫  憂愁  寂寞 有追求。 

雖然迷惘、彷徨,但沒有停下追尋理想的腳步。 

總結:孤獨ㄔ亍的彷徨者,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7、表層意義:詩人對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向往與愛慕,相愛而不得,與愛擦肩而過的淡淡的悵惘與憂傷。 

深層意義:詩人對革命事業的向往和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感。 

詩人對理想事物的模糊追求和在黑暗的現實中產生的感傷悵惘的情緒。 

四、課堂檢測。 

1、B 整首詩意境深遠,但是哀傷卻并讓人肝腸寸斷。 

2、首尾運用反復的手法,內容大致相同;不同處是,開頭表明希望逢著,后面則是希望飄過。 

五、課堂拓展 

《錯誤》中的“你”是一個癡癡等待遠方心上人歸來的思婦。 

結合詩歌手法、內容和情感具體分析如下: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把人的容顏比喻成蓮花.暗含思婦貌美如花.蓮開夏季,惹人憐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以比喻來表現你的心扉緊鎖,只因你苦苦等待的人還沒歸來。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以馬蹄借指我的到來.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為誤會的產生埋下伏筆。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我并不是你要等的那個人,我只是一個牽你情思讓你誤會的過客。 

 

惜緣

[《雨巷》(戴望舒)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戴望舒雨巷的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談中國詩》導學案

7.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8.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9.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10.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