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只有在他懂得愛的時候,才會成為真正的人
張聞躍
有時候,我總認為愛學生是老師的責任,只要我們去愛他們,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其實呢,最具愛心的恐怕還是孩子們。善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本質,真更是孩子的本性,有了真和善,美自然就至了。《家庭》中載過這樣的一則故事:
有一個叫查文紅的上海女人,自愿來到安徽一個偏僻的農村任教。可剛開始的時候,有的家長不信任她,把孩子轉到另外的班級去了,因為那里上課都是用土話,家長和孩子 擔心聽不懂她的普通話。 查文紅感到委屈,但她還是硬撐著上完了第一節課。下課了,一名學生問她: "老 師,狠狠還來嗎?"她沒聽懂,便問道:"'狠狠'是什么意思?"學生們哄地笑了,一個小男孩不客氣地說:"'狠狠'就是'狠狠',你連'狠狠'都不知道,還來教我們嗎?"教室里再次爆發哄堂大笑。查老師去問校長:"'狠狠'是什么意思?"原來"狠狠"卻是當地的土話下午的意思。她開始學習當地土話,再上課,她總先用普通話講,然后再"翻譯"成學生能聽懂的土話。還用講故事與編順口溜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高了。期末考試,全班的語文成績平均達到91.87分,名列全鎮第一。家長們聞訊,紛紛買來鞭炮,來到學校放了起來。一位家長激動地說:"這么好的成績,我們多年沒見過了。感謝查老師!"查文紅激動得哭了。
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正在休息的查文紅,忽然聽到窗外傳來一陣碎亂的腳步聲,夜深了她好害怕,擔心是壞人。她壯著膽子喊了一聲:“誰呀?"腳步聲消失了,外面一片寂靜,靜得讓人心慌。她再次準備躺下時,卻傳來了輕輕的敲門聲,她便提著棍子,走到門邊猛地將門一拉,門外站著的卻是住在附近的幾個學生。他們舉著一支點亮的紅蠟燭站在門口。靜夜里的一支燃燒的燭火映著孩子們天真純樸的臉,好美!其中一個孩子稚稚地說: “剛才停電了,我們擔心老師一個人害怕,便把家中過年用的紅蠟燭拿來給你壯膽。因為不知道你睡了沒有,所以我們在你窗子下面聽了一會兒。”查文紅一邊接過紅燭,一邊將孩子們擁在懷里,激動得又流淚了。
春節了,學校想讓她早點回上海過年,便讓查老師把剩下的課集中講完。 孩子們聽說老師要走,心里都很難過,竟不能集中精神聽課。查老師有些生氣,正要批評他們。一個小女孩站了 起來,很失落地說:"老師,你 不走行不行?""不行啊,老師要回家過年。""那你到我家過年行嗎?""不行啊,上海的家里還有一個姐姐正等著老師回去呢。"小女孩聽到這兒,她哭了,她又說:"那你親我一下好嗎?"查老師被感動了,親了親她,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孩子們都站了起來,都說:"老師,你也親親我吧。"于是她一路親過去, 班上47個學生,她一一親到了。孩子們哭得更歷害了。哭聲傳出,全校師生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情,紛紛跑了過來,附近的村民也聞聲從家里趕來了。真情是如此的具有感染力,一時間全校學生都哭了,面對如此感傷的場面,一些老師和村民也不知不覺地流下淚來。
那驚天動地的哭聲,此時此刻似乎還在我的耳里回蕩著了。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女教師的47個吻"。這是一個美麗的愛的故事。愛的確是一個人道德的核心,任何美好道德品質的內涵中都是指向愛的。查老師的愛,孩子們的愛,之所以讓人感動,正因為它觸動了人類求美向善而愛的心弦。一個人活著,最大的意義的背后,都是愛在驅使著,源動著,支撐著。在去愛別人的過程中,一個人常常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幸福,而這些快樂和幸福也同時會帶給你愛著的人,甚至是更多的人。任何一個人是都需要別人來愛的,尤其是那些困境中的人們。教育者和孩子們之間則更需要愛的橋梁來溝通,更需要彼此之間用愛來融合,扶助。教育的每一個快樂,都是愛帶來,至少我的每一個快樂的背后都是愛。一個優秀的教育者,都應該是愛的倡導者和擁有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多年從事兒童教育工作,親眼看到他們成長為少年、青年、成年、父親和母親,我意識到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育使命,就在于使我的學生們把真正的愛看做是人的功績,而把人的崇高的愛看做是功績的源泉。”“我們的教育使命就在于使每一個孩子都能認識這種價值并去珍惜它。”沒有愛的世界,會是怎樣的荒涼;任何一種善的追求,推動成功者的力量常常是愛──愛自己,愛別人,愛人類本身;愛家,愛祖國,愛人類的家園。
影視劇《法蘭西之戀》是寫二戰之后的故事的。戰爭的殘酷或許會暫時泯滅人性,而愛會使消失人性漸漸地復蘇,除去人性中的惡,給更多的人以希望。愛如春風會化去人心中的雪和冰;愛如火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尤其是給那些黑暗和痛苦中的人們以奔向新生的希望。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我慶幸自己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中找到了愛的教育的春天!就讓我們再一次重溫他那發人深醒的至理名言吧:
一個人只有在他懂得愛的時候,才會成為真正的人!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日子里]相關文章:
4.大度讀人閱讀答案
7.閱讀下面名著閱讀答案
9.默讀父親閱讀答案
10.讀《桃花心木》的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