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交河中學 趙國強
一位從北師大讀研究生回來的同學,回家休假談到一位導師有關寫論文的“名言”:抄一個人的文章那是抄襲,同時抄襲幾個人的文章那叫科學研究。并進行這樣的規定,在畢業論文中,必須有不百分之三十文字以上摘自課外名著典籍,否則算不及格。開始聽時覺得有些可笑,但仔細想想,這里邊卻包含著深深的為文之法--我們寫作時個人水平有限,可以多借鑒一些別人的文章。很多人在各種寫作中不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這為文之法嗎?我們反對抄襲,但不應拒絕模仿,當然可換一種說法--借鑒。比較一致的觀點,在寫作時,我們反對機械地生搬硬套別人的作品,即反對抄襲,對于模仿我認為我們是不應該反對的,至于借鑒我們則應鼓勵并努力實行之,其理由如下:
模仿不是抄襲,抄襲是整句、整段、甚至是整篇文章的錄象式照搬照用,整篇文章沒有絲毫自我的構思、立意、語言表達,甚至文題也是照用不誤,我們在批閱學生作文甚至考試作文時常常會發現有些文章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的甚至我們當時就可以斷定其為抄襲之作,這樣的作文理所當然只能得到一個很低的分數。但也有受冤枉者,有些文章只是模仿卻被當成抄襲之作,我們的老師在評判作文尤其是考試作文時,萬萬不可輕而視之。
模仿是一種本能,這本能可以說與生俱來,人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模仿,模仿說第一句話,走第一步路,模仿別人寫字、工作------,如果沒有對他人的模仿,只能產生一個個異樣人,我們都聽過狼孩的故事,他生活在狼的王國中,就模仿了狼的“語言”,狼的四肢走路的行為習慣。
模仿是一些文學大家們一直在做著的事情,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模仿意大利詩人但丁“神曲”(原名“神的喜劇”)給自己的小說集命名“人間喜劇”。魯迅先生模仿××自傳、××別傳、××小傳等寫成“阿Q正傳”并轟動文壇。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主題深刻,手法圓熟,實際模仿了俄國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記”,無論在藝術構思、語言風格、表現手法、還是主題思想等方面都能看到果戈理的“狂人日記”的影子。但絕不一味模仿,而是涵泳吐納,更臻新境,最后洪爐化雪,跳出外國作家窠臼,形成自己變幻多姿的風格,超過了影響他的作家。當代作家王蒙《春之聲》在手法上模仿了西方現代派意識流小說的技巧。以上所述模仿已經不僅僅是形式,而且涉及到內在的一些技巧。
模仿是一條捷徑,譬如依葫蘆畫瓢,有時我們的任務就是畫一個瓢,如你沒有見過瓢,拿個葫蘆切成對稱的兩部分,然后仿照其形狀畫便可得到瓢,但是如你沒有見過瓢,你卻拿個西瓜,先畫個大體輪廓再另行改之,一則浪費時間,二則你是很難畫出瓢的真正形狀的,我們為什么不走一條捷徑呢?
模仿時,要善于鑒別,弄清我們的真正目的,不能機械的依“葫蘆”畫“瓢”,應該先看清楚我們所需是否“瓢”再決定是否依“葫蘆”而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拿來主義”,我們也應該“運用腦髓,防出眼光,自己來拿”。我們不應該使模仿盲目化。
最后應指出模仿并不妨礙創新,二者也決不是對立的,很多時候,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奏,模仿多了,想寫一篇別類文章就成了創新。但做為一名天天在學校學習的學生觸發其創新的靈感又有多少呢?
為此,我們應該改變思想觀念,即使不鼓勵也決不應該反對模仿把仿作打入冷宮。我們能模仿出宇宙飛船,能模仿出國際空間站,也不失為國人的驕傲。
電話:0317-8330434 Email: hbbtzgq@yahoo.com
地址:河北省泊頭市交河中學 姓名:趙國強
[抄襲、模仿與借鑒(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小班教案模仿動物
2.值得借鑒的說說
3.有關抄襲作業的檢討書
4.學生作業抄襲檢討書
5.作業的抄襲檢討書
6.作業給人抄襲檢討書
8.模仿木蘭詩寫詩
10.數學教師入黨思想匯報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