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三中 王大伍
舒婷,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并不“朦朧”。舒婷長于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致橡樹》一詩既是詩人的成名作,也是她愛情詩的代表作。
詩人用“絕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斷然否定了貪圖榮華富貴,炫耀自己的攀附愛情觀;用“絕不學癡情的鳥兒”堅決否定了單方癡戀,一廂情愿的愛情觀;詩人也用“也不止”“都還不夠”拒絕了一味奉獻的愛情觀。因為這三種愛情觀都是以犧牲一方為前提的,傳統的愛情觀顯示愛的結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往往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結合的雙方也往往是主導和從屬,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那么詩人向往什么樣的愛情觀呢?意象的選擇很好的回答了這一問題。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雙方必須平等獨立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雙方必須互相默契,心心相印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雙方必須禍福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雙方在獨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榮辱與共。
橡樹和木棉是一組以整體象征手法構建的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征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這樣做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同時,以整體象征的手法構造意象使得因而這首富于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這組意象的選擇體現了作者的匠心獨運,體現了詩人的高明。“橡樹”的形象象征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這樣做既繼承了古代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中用“高大”來象征男性,用“花朵”來象征女性這一傳統,又創造性的發揚了這一傳統,用整體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情觀:那就是樹與樹的比鄰并肩。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這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度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于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而今,我們再次回味這首詩,更加體會了它的意味深遠。
[樹與樹的比鄰并肩――-由《致橡樹》一詩意象的選擇看舒婷的愛情觀(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致橡樹教案
3.致橡樹免費教案
4.致橡樹優秀教案
5.有春節意象的古詩
7.寫有關樹的詩歌
8.關于柳樹的唐詩
10.樹與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