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批評淺探(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2-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718500  陜西省靖邊三中   徐  峰    

批評,是指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否定性的評價。古語雖云“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學生對教師的批評忠言,似乎總是以漠然的心態來對待,或置若罔聞,更有甚者,某些學生故意和老師頂牛對抗,既影響了師生的情感和關系,也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效果。這就提醒教師,批評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靈活多變地針對學生的個性開展,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課堂中的批評,因其在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間,有著特殊的矛盾沖突,因而教師就更得注意批評的原則和方法了。下來就課堂批評來談自己幾年來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拋磚引玉以求學于大方之家。

一、課堂批評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原則和方法,樹立正確的觀念態度來認識和對待學生的缺點錯誤

課堂教學活動,其根本任務就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然而現實教學活動中由于諸多原因,如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枯燥無味;教師授課方法死板,學生不感興趣;個體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觀外在的誘因等等,使得學生有時會在課堂上開小差,不完成任務、故意制造混亂等等,如果不對上述行為進行批評制止,就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對學生進行批評的基礎和前提,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把批評做到如春風拂面,春雨滋潤,就必須先了解學生的情況,進入到學生的心田,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的差異有充分的了解。比如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情感和意識差異很大,高中生情感上內向性與表現性共存,是矛盾的統一;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為他們明確地表現自我,敏感地防衛自我,珍重自我、客觀地看待自我,這和初中生差別很大。另外,還應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比如人的氣質有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之分,性格有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之區別。對學生群體發展特點的了解,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識和區別,才能使批評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對癥下藥,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

在課堂批評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客觀實際地來分析,不要憑自己的喜好,無限地上綱上線,對學生橫加指責。對學生的犯錯,要從多個方面去分析,不要粗暴地一棍子打死,從主觀上說,可能是由于意志不夠堅強或努力不夠,從客觀上說,也是有其客觀原因的。尤為注意的是有些差生在課堂上犯錯誤,其實是對群體冷遇了他們的一種反映,不想讓大家遺忘他們,他們的犯錯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和同學的關注。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犯的錯誤從多個方面予以本質的分析,摒棄自己對學生先入為主的好惡態度,尤其是對差生的厭惡,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批評,才能保證批評的客觀性、有效性,學生也就能心悅誠服地接受。

二是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批評是為了學生更好發展的觀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其感情波動較大,善惡是非觀念雖然初步形成但不夠穩定,其個性和品質正在逐步形成,犯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教師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和目的出發,批評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認識錯誤,并積極主動地改正錯誤。在批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克服兩種錯誤的觀念:一是過于道統,宥于傳統師道尊嚴的觀念,板起面孔訓斥學生,此姿態雖高,但易招學生厭煩,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放任自流,平時和學生稱兄道妹,對學生的錯誤缺點卻視而不見,看似一團和氣,其危害實則甚大。我們提倡師生之間應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但這和批評學生并不矛盾,批評其實質是對學生的幫助,學生在教師的批評引導下,“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才能更好地全面發展。

三是教師要掌握主動,批評要適度。在課堂中出現了矛盾,教師千萬不能火冒三丈,大發雷霆,而應以柔克剛,大事壓小,小事化了。批評的目的一是為了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二是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有時有些較復雜的問題,可在課后再處理,當堂“冷處理。”總之在課堂中,教師的批評要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從正面采取多種方法,來達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

二、根據課堂的情況,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妥善對待和處理學生的缺點錯誤,讓學生主動改正,達到良好的批評效果

教師在課堂要充分發揮教育機智,冷靜面對學生的錯誤,藝術地來批評學生。我們熟知的陶行知先生的“三顆糖”的批評藝術,實為我們學習的范例。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旁敲側擊法。對于個別自尊心很強或性格過分內向的學生,一般不宜在課堂上公開批評,可巧妙地通過語言停頓、節奏快慢的變化、目標轉移等暗示,旁敲側擊,使其意識到教師已開始注意他的錯誤,而自動去改正。如發現開小差的同學,可通過提問其同桌,來暗示他要認真聽講;有個別學生小聲說話時,教師可暫停數秒,讓同學發現其不良行為等等。這種旁敲側擊的暗示法,其實也是對學生錯誤的一種無聲的巧妙批評,學生一般都能夠接受暗示而改正錯誤。

②故事法。教師應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針對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述故事,然后讓學生自行領悟或說說故事的寓意,讓學生受到教育。有次討論課上,某同學表現驕傲,對別的同學不屑一顧,我就講了“滿與不滿”的故事:一碗石子加半碗沙子,滿不滿?再加半碗水,滿不滿?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永不滿足”的道理,驕傲的同學也有所覺醒,現出羞赧的神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德育小故事,能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學生的心田,起到嚴厲批評所達不到的效果。

③順勢拈連法。即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順勢把話題拈連到要批評的內容上來,有次課堂上正歸納“所”字的用法時,我突然發現一位女同學正埋頭讀小說,我就順勢把“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個句子交給他,她手足無措只好站著。我順勢問:“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她不好意思地道歉:“老師,我錯了,我不該在課堂上看小說。”我說:“你能有所思,就說明你已經有進步了。”然后對學生說:“我們在課堂上對所學的知識應有所想有所思,而對其它無關的內容應該--”“不要胡思亂想”、“先放一邊”……學生七嘴八舌回答,通過這種順勢拈連,既教育了犯錯誤的學生,同時也對全體學生也進行了一次課堂紀律教育。

④寓期望于批評。心理學上眾所周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望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師應把對學生的批評,委婉地變為一種正面的期望,從而讓學生在期望中改正錯誤。一次課堂檢查作文時,一位學生說忘在家里了。我明知他在找借口,卻滿懷希望地說:“為了寫好這篇作文,你一定費了不少心血吧,只可惜今天不能看到你的作文了,下午能行嗎?”“行,沒問題。”下午學生果然把作文交來了。我沒有揭穿他的謊言,而期望他能夠做到,他也確實做到了。和訓斥式的批評相比,其效果不言而高下自明了。

總之,我們應該牢記魏書生的一句話:一個問題,至少有一百種解決方法。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遵循批評的原則,不斷探索總結,尋找更好的批評方法,讓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從而主動地改正缺點錯誤,形成良好的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E-mail:xufengboy@126.com)

[課堂批評淺探(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

2.教師課堂教學如何評語

3.讀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有感

4.高效課堂教師的教學計劃

5.學校見習教師課堂教學隨筆

6.化學課堂教師教學計劃

7.美術教師的教學課堂工作計劃

8.英文教師課堂自我介紹

9.體育教師課堂常用的評語

10.高效課堂教師個人教學計劃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 | 亚洲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