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楷
學生不會飛,是因為老師剪掉了他們的翅膀,可怕的是同樣缺翅膀的老師已不以藍天、不以飛翔為意。像現在這樣的語文教育,整個敗壞了學生對祖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趣味。而根子何在?
大陸一家報紙的一篇文章說,一位參加高考模擬考試的學生作文《映階碧草自春色》,被兩位語文老師判為不及格,而在復查考卷時,一位語文教育專家卻認為這篇作文用詞生動精細,句式靈活多變,文筆優雅凝練,有意蘊有味道,建議給滿分。報紙將學生作文登出,結果,大多數讀者認為應給高分。其實,一般人都不難看出,那篇作文是相當優秀的。
我們的老師怎么了?難道判斷力連普通人都不如了嗎?能參加高考模擬考試判卷的,可都是各校挑出來的優秀老師啊。
曾讀到過一篇中學老師寫的文章,說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毀人無數”,我當時還不太明白,現在算是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果這是正式高考,如果這篇文章不被正視,那么可能影響到這位學生錄取,甚至影響其終身發展。想想看,在歷年高考中,還有多少考生就這樣被無聲無息地“毀”了!
魯迅先生當年呼吁“救救孩子”,現在是該大呼:“救救老師”了。
深入到學校去看看,就會發現中國大陸的語文教育已經很危機了。前些年,羊城晚報曾在頭版登出一篇文章,標題是《誤盡蒼生是語文》,當時我還覺得是否有些危言聳聽。但幾年過去了,語文教育“誤盡蒼生”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老師的自身素質是個關鍵。
如果到中學去看看,會發現語文老師是相當忙的一群人,他們要當班主任,要管理學生,要備課改作業監督晚自習。忙得沒時間讀書,沒時間與校外社會交流,沒時間接受新生事物。他們使用統編教材(最近稍有松動,有幾套不同的版本可供選擇了),使用統一的教學參考書,帶領學生參加統一的考試,用統一的標準答案判卷,他們基本上工作在統一和標準狀態下,圍著高考指揮棒轉,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在把學生個性磨平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個性磨平了。高三老師更是疲於奔命,周末和假期還要補課,要出各種考卷,要研究高考出題趨勢,要調整學生心理。指導學生高考已經變成一項極其專門的技術,是一場學生和老師共同參加的殘酷的馬拉松。語文老師給學生出的考題之難之怪,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學生學語文已經不是審美享受,而是精神折磨。語文教育離人文精神、離真正的學問、離文化和生活越來越遠。大部分中學都是封閉辦學,幾乎不知道社會發生了什么變化,也不需要知道,老師們只關心高考出題的變化。筆者孩子所在的中學甚至有老師規定學生不許讀課外書,不許看電視,不許讀報刊,不許上網,連《讀者》這樣的刊物都不許讀,只許讀與考試有關的教材。老師在把學生變成套中人的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套中人。學生畢業后便"解套"了,可老師們卻難從套中脫身,久而久之,老師們也不覺有套了,甚至對跳到套外的學生反而覺得不正常。如果到各中學的圖書館去調查一下,便會發現,喜歡讀書和借書的老師很少,文化修養類的書更是少有人問津。老師不讀書,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老師,能不神經衰弱和把身體累垮就算萬幸了,怎么會有興趣學習?怎么會有想象力、創造力、審美水平?他們把一篇優秀作文判為不及格,太正常了!
曾聽一位高三語文老師說過,平時作文優秀的學生,高考時作文往往得不了高分。因為高考判卷有統一的標準,作文中規中矩的考生往往得高分,那些有創意、有想象力、比較出格的作文往往不及格。判卷老師的眼光和水平決定了考生的命運。北京市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師生產生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師的閱讀量少于學生,學生不那么“服”老師了。老師閱讀“量”不如學生,就應當在“質”上努力,做人文精神的啟迪者和文化趣味的引導者。可事實卻很悲觀。
著名學者許紀霖在向記者談到中國大陸中學語文教育的問題時說:“我對這些感受是很深的。首先是從我兒子身上感覺到的。他上初中二年級,我有時要輔導他功課,剛開始我還挺當回事,后來我發現,現在中小學生的語文,越是不懂語文的人越能夠適應這套東西。所以我對兒子講,你不用在這上頭太花精力了,只要掌握一點兒技巧就行了。本來會寫一點兒東西的人,現在都不會寫了。也就是說,你越認真越糟糕。另一方面是從我自己的工作中體會到的。我在大學里教書,我對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叫做‘消磁’,就是要他們把中學里學的那一套東西全部‘消’掉。我是教歷史的。我發現我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好像總有一個標準答案,張口就是一二三四,惟恐漏掉什么。我告訴他們,你首先把這一套東西全部忘記。然后,我再告訴他們,應該怎樣自己來學習,怎樣思考和回答問題。可他們一下子有點轉不過來,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原來那套方式。”
這真讓人震驚。也讓我們這些中學老師無地自容。多少中學老師辛辛苦苦、費盡心血只落得了一個給學生上“磁”的評價,我們還不該認真思考一下我們的基礎教育嗎?還不該趕緊給基礎教育本身“消磁”嗎?可當務之急是給老師消磁,許多老師已經身披厚厚的磁殼而不自知。許教授還說:“像現在這樣一個語文教育,整個敗壞了學生對祖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趣味,這是一件比任何事都要痛心的事。我每個月讓兒子寫一篇作文,我要他用另外一種方式,即用自己的語言來寫。我希望他還能保留一點自己想象的能力。我覺得我們現在的青少年太功利了,他們已經沒有夢想,連做夢的興趣都沒有。他們想象的翅膀被剪掉了。我擔心的是即便有一天這套體制改變了,他們也不會飛了。”
學生不會飛,是因為老師剪掉了他們的翅膀,可怕的是也缺翅膀的老師已不以藍天、不以飛翔為意。所以要救學生,先要救老師。當然,造成老師們目前這種狀況,背后有體制的巨大影響,但體制難以在短時期內迅速轉換,只能靠老師們意識到危機感,要自救。而危機意識需要全社會的提醒。要從機制上讓優秀的人當老師,讓當了老師的人不敢不創新、不能不作為,教育體制改革才能被真正地推動。此外,學校要減負,首先要減老師之負。老師的沉重負擔減不下來,他們便永遠飛不起來。曾有一位網絡公司的總經理對我說:“我跟一些老師打過交道,發現他們思維相當僵化,文化底蘊不夠深厚,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和廣泛的興趣,似乎與世隔絕,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比較差,語文老師大多寫不出像樣的文章,這樣的老師能教出充滿創造性的學生嗎?”知識經濟社會是個高度個性化的創造型社會,學生在青少年時代就被扼殺了想象力和創造性,很可能一生都難以有開拓性的成就。下一代缺乏創造性,這是民族最大的危機。
現在課程改革已經大規模地鋪開,新的課程體系要求高中語文老師能開三到五門選修課,但目前老師的素質恐怕大多難以勝任,本來立意高遠的課程改革可能又要落空。解放老師,盡快促使老師從老套子中跳出來,讓老師多與變化迅速的大千世界接觸,多接受新觀念、新思想、新知識,使老師展開想象和創造的翅膀已成為重中之重,他們的解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民族的解放。
刻不容緩,救救老師。
《鳳凰周刊》2004年第18期(總第151期)
雷開南 編
作者郵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救救老師(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期末老師的評語
5.我的老師的課件
6.老師育兒心得論文
8.歌頌老師的美文
9.陳果老師語錄
10.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