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置(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1-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論語雍也》中在這樣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懂得學問的人不如喜愛學問的人,喜愛學問的人不如以學為樂的人。這里講到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由此看來,課堂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傳授知識這一層面上,而忽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做至師生互動,那樣也就無法實現現代教育機制的轉型。

那么,究竟如何使學生成為“樂之者”呢?一句話,就是要教師設置情境,使學生自然融身其中,融情入境。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

現就筆者所授朱自清的散文《春》,談一談語文課中的情境設置。

一、點撥達意,點染可感。教師的課堂語言是情境設置的基礎要件。教師理所當然應練好語言基本功。課堂語言要力求準確、精煉,力求富于節奏,有感染力。

首先,導入新課要充滿情趣。這是引情著境的關鍵。具體模式如下:

語言

 

                                                 

                                                            

目的                                                                                           

                                                                                                                                                                                                                                                                                

依上面圖示不難看出,導入新課便是引情著境,使游離于外的情感迅速種植在文境之中。

其次,范讀也要充滿情趣。教師范讀是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因此,教師能否讀出情趣來,也便決定了是否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文末三段,作者意在贊春,巧用比喻,寫出春天的成長過程,突出春天“新”“美”“健”的特點。因此,在范讀時要真正體現出娃娃的天真、姑娘的俏麗、小伙的健壯的情味,對于學生來說才更具感染力。

二、圖文并茂,喚起美感。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將語文課堂化為一門綜合藝術,這是情境教學的有益嘗試。對于《春》這篇寫景性散文來說,所繪的五幅圖畫都是美不勝收的,如果將其或其中一幅繪出來,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邊欣賞邊讀文,對激活學生興趣是不無裨益的。同時,這種直觀展示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

三、調整布局,融會貫通。對文章內容的分析過程,我們只習慣于從頭到尾,一一道來。如果千篇一律,勢必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定式,而最終會使學生產生對雷同模式的厭煩。

因此,在明確《春》這篇散文由盼春、繪春、贊春三部分構成的前提下,對文章的賞析,就應恰當調整。先讓學生感知五幅春景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然后再回轉開篇,點撥:如此美麗的春景,我們又怎能不急切盼望呢?這樣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把握作者感情的流露。繼而圈點全文主旨,自然貫通“贊春”部分,這樣也同樣使課堂結構條理清晰,更好地促使學生隨教師的思維導向饒有趣味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內容。

情境教學是現代教育的大課題,它有著豐富的內涵,不可能一語道破。這就需要每位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和課文內在特征靈活把握,以促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為“樂之者”。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置(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語文情境教學的論文

2.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

3.初中心理優秀說課稿

4.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

5.小學英語情境教學論文

6.情境隨筆作文教學設計

7.教師節演講稿:最美的教師

8.2017教師節教師演講稿

9.教師節感恩教師演講稿

10.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