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李廣德
寫作訓練是寫作教學的基本內容和中心環節。要進行科學的寫作訓練,應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一、堅持學以致用
所謂“學以致用”,就是要通過寫作訓練,切實提高運用現代語文進行寫作的能力。為了有效地貫徹和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必須清除寫作訓練中的“八股”氣。葉圣陶曾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說道:“我八九歲的時候在書房里‘開筆’,教師出的題目是《登高自卑說》;他提示道:‘這應當說到為學方面去。’我依他吩咐,寫了八十多宇,未了說:‘登高尚爾,而況于學乎?’就在‘爾’宇‘乎’字旁邊博得了兩個雙圈。登高自卑本沒有什么說的,偏要你說;單說登高自卑不行,你一定要說到為學方面去才合式;這就是八股的精神。”(《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在現代的寫作訓練中,脫離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的情形,還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師忽視學生一輩子的受用,“只是著眼于考試時交得出卷子;考試者不想著學生胸中起初有些什么,只是隨便出些題目,致影響到平時的寫作訓練。”(同上)今天,我們要在寫作訓練中徹底去掉“八股”氣,關鍵在于“訓練寫作的人只須平心靜氣問問自己:(一)平時對于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應他們當前所有的積蓄,不但不阻遏他們,并且多方誘導他們,使他們盡量拿出來?(二)平時出給學生作的題目是不是切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情感、思想等等?(三)學生對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認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認為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同上)當然,除了改變觀念之外,還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使寫作訓練始終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在一起,并且采取切實的措施,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構思等能力。不然,學以致用的原則就無法堅持下去。
二、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訓練不是教師“訓”,學生“練”,而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具有雙邊、雙向的特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寫作積極性,這里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興趣是一種對寫作的愛好的情緒,或者是對寫作的積極的特殊傾向。寫作興趣有暫時興趣與穩定興趣兩種。暫時的寫作興趣,往往是由幾種特殊的條件或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隨著這些條件或因素的消失,寫作興趣也就消失了。穩定的寫作興趣,則是寫作者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我們要培養學生穩定的寫作興趣,對于暫時的寫作興趣,要積極引導,促使它轉化為穩定的寫作興趣。尤其是對于中學生,他們的活動(包括作文)常常受興趣的支配,我們應該通過講寫作趣事、作家故事、組織寫作興趣小組、開展作文比賽、發動學生出作文題等多種方式方法,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并使其成為學習寫作的直接動力。這樣,就會將教師要學生寫作文轉變為學生自己要寫作文,使學生----寫作者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取得寫作訓練的成功。
牐犎、發展思維能力
寫作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在寫作訓練中,發展思維能力既處于重要的地位,又貫穿于訓練整個過程。教師如果對于發展思維能力沒有自覺的認識,則寫作訓練不僅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會阻遏和挫傷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寫作訓練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思維的興趣,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遵循思維的規律進行思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此,就要在寫作訓練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文體的寫作練習中,具體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思維、在閱讀中思維、在采訪中思維;就要啟發他們下筆前思考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不僅在行文中要積極思維,而且寫出初稿后要認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器官(大腦)的生理機制就會得到增強,智力就會隨之得到開發、強化,從而使寫作水平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四、注意因樹施教
學校進行寫作訓練的對象是學生。雖然都是學生,但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年齡和心理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再說,同一個年級和各個班級會有不同的情況,同一個班級的各個學生也各不相同。因此,作文訓練必須注意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要循序漸進。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漸地擴大到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的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后才有可能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因此,寫作訓練應該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先記敘后議論,先形象思維后邏輯思維。除了作文題目之外,作文篇幅的長短、次數的多少也要因年級而有所區別。
其次,要先放后收。歐陽修在《與澠池徐宰》中提出:“作文之體,初欲奔馳。”意思是,開始作文,不要設下許多框框來束縛學生,要任他馳騁思想、情感。蘇軾在《與侄簡書》里主張:“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意思是,少年人作文要任其自由表現,可以寫得氣勢磅礴,文采絢麗。 最后,要重視輔導。寫作是學生的個體行為,進行共同性的作文訓練不能代替對學生寫作的個別輔導。為此,所出的作文題要適合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作文指導更要注意多方啟發開導,盡量打開每個學生的心扉,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可寫。要做到這些,必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智力、寫作基礎、作文興趣、家庭情況、其它學科的學習情形、本次作文寫作前、中、后的心態。
五、促進雙重轉化
“雙重轉化”是寫作行為過程的一個重要特性。它指的是,任何一篇文章的完成,都必須先由客觀事物到作者的認識(第一重轉化),再由作者的認識到語言文字的表現(第二重轉化)。即:“物”→“意”→“文”。教師在作文訓練中,必須引導和促進學生實現上述的“雙重轉化”。要通過訓練觀察、感受、閱讀、選材、立意、結構、表達等,使學生提高實現第一重轉化(由“物”到“意”)所必需的攝制力--攝取、構制的能力,提煉、察、捕捉的能力,感受、體驗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提煉、開掘的能力,并提高實現第二重轉化(由“意”到“文”)所必需的表現力--駕馭文字再現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謀篇布局的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執筆行文的能力,修改加工的能力。只有在學生真正懂得和領悟了“雙重轉化”的原理,同時具有了“雙重轉化”所需的能力,寫作訓練才算是獲得了成功。
上述五項原則是相互關聯的。教師若能在寫作訓練中全面地貫徹這五項原則,就可以使它們發揮整體效應,保證寫作訓練達到預期的目的。
【本文獲得中國園丁網教師節征文優秀獎】
[試論寫作訓練的原則]相關文章:
1.交際禮儀的原則
2.做甜品的原則散文
8.思想匯報范文:堅持黨的原則
10.寫辭職報告應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