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盛世的思想痕跡--唐代散文的特點與閱讀(上)(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李明隆

一、唐代散文的特點

唐代散文是繼先秦兩漢之后,我國散文創作的又一高峰。其散文形式,從對仗用典、崇尚聲律的駢文,變為接近口語的“古文”,這是唐代散文文體通俗化的革新。而表達的內容也較駢文深廣得多,出現了一些旨在寄意喻理和為城市貧民立傳的人物傳記,如韓愈《馬說》、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唐代散文主要有駢文、古文兩大類,而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唐代古文,是一種奇句單行,不講聲律對偶的散體文。它已涉及到詩以外的各類文體,如政論、書啟、贈序、雜說、傳記、祭文、墓志、寓言、游記乃至傳奇小說等等。它既繼承了先秦兩漢散文內容充實、行文自由、樸實流暢的特點,又提煉于當時的口語,因而其表現力遠較駢文豐富靈活。

永貞至長慶年間,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極盛時期。一批文人抱著行道濟世,興利除弊之心積極參與,既有韓愈、柳宗元作領袖,又有劉禹錫、白居易等一批參與者。他們互相切磋,造成聲勢。在理論上也有較明確系統的論述,提出“唯陳言之務去”“文以載道”等主張,闡發了文道相輔而行的關系,宣揚儒學道統、仁政等思想。在各種體裁的創作中幾乎都有突破或創新,并形成了各自的鮮明風格,如韓文雄渾奇崛,柳文精深峻潔,被奉為后世古文的楷模。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1-5小題。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節選)

韓愈

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君(王適)曰:“吾求婦氏之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即謾謂媒嫗:“吾明經及第,且選,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諾許,白翁。翁曰:“誠官人耶?取文書來!”君計窮吐實。嫗曰:“無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書,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見未必取視,幸而聽我。”行其謀。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與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亳州永城尉姚侹。其季始十歲。

1.對文中的文言實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女憐之 憐:可憐 B.粗若告身者 粗:粗略

C.幸而聽我 幸:希望 D.即謾謂媒嫗 謾:欺騙

2.下列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處士將嫁其女 其皆出于此乎 B.不以與凡子 彼與彼年相若也

C.且聞其女賢 且壯士不死即已 D.我袖以往 以其無禮于晉

3.下例句子,句式與“不以與凡子”最相近的一項是( )

A.是寡人之過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句讀之不知 D.具告佩公

4.對該文內容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敘寫騙婚的經過極形象生動,充滿戲劇色彩。

B.侯翁迂直、媒嫗狡猾、王適違俗不羈,躍然紙外。

C.這種寫法,一改墓志銘的傳統寫法,倒不失為對墓志的一大創造。

D.不惟敘墓主事跡,借以發議論,寓諷刺,表現強烈的受憎之情。

5.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

(2)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

參考答案

1.A(愛憐)2.C(連詞,況且,表遞進關系。A代詞,他的;副,大概。B動詞,嫁;介詞,和。D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原因。)3.D(都是省略主語和賓語。A判斷句;B狀語后置,省略句,“皆以于徐公美”;C賓語前置句,“不知句讀”。)

4.D(表達方式分析錯誤。沒有“借以發議論,寓諷刺”。)

5.(1)候翁的女兒正好要出嫁,你如果能讓他把女兒許配給我,請讓我用一百兩黃金來答謝你。(2)候翁望見隱藏在袖子里的文書,果然深信不疑,說:“行了(同意了)。”

一個盛世思想痕跡

--唐代散文的特點與閱讀(下)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李明隆

二、唐代散文的閱讀方法

文言散文的閱讀,重點在理解和讀懂字詞上。只有理解和讀懂了字詞,才有可能進行正確的鑒賞。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在課內外學習中積累足量的實詞、虛詞、句式、特殊詞法、翻譯、文化、文學等知識。這是“練武”的內功,功力越深,處理閱讀材料就越輕松。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研究具體的招式和套路,就比較容易見成效了。在閱讀唐代散文時,同學們不妨用下面的幾種方法試試。

1.悟讀法。“悟讀”就是通過反復的閱讀,以達到明其事、知其人、悟其理的閱讀法。一般的文言文,從局部入手,反復研讀,是不難入文的。入文后再往下讀,就會比較輕松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了。

2.猜讀法。“猜讀”是針對個別字詞的理解而采用的方法,也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當我們看到不理解的字詞時,不要急著去看注解,而是先根據前后文,或總體的文意,結合字形去猜測。猜得多了,經驗也就豐富了,理解起來也就迅速了。

3.背誦法。為了形成文言的語感,不至于把一個句子讀破,需要我們背誦朗讀文言文。背上一定的篇目后,我們就會對虛詞處的停頓,文句的語氣,有一個直感的把握;這對于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練習法。“練習”就是對文言文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鑒賞訓練,通過練習達到對文中字詞和意思的準確理解。

5.涉獵法。課外時間,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或分專題,或作家。廣泛閱讀唐代散文,可不求甚解,但求大略。這種作法,可豐富我們的知識,也可增強我們的悟性。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6-10題

臨江之麋

柳宗元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1.對文中的文言實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畋得麋麑 畋:打獵 B.其人怒怛之 怛:恐嚇

C.以為犬良我友 良:真 D.抵觸偃仆益狎 狎:嬉鬧

2.下列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臨江之人 吾非至于子之門 B.其人怒,怛之 君知其人難也

C.忘己之麋也 寡人之罪也 D.走欲與為戲 臣請為王言樂

3.下例文句中加點的詞,用法與“自是日抱就犬”的“日”相同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C.六王畢,四海一 D.時人奇其才

4.對該文內容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柳宗元的這篇寓言結構短小而富哲理意味。

B.寫了一只慣受主人寵愛的小鹿出家門后立即被外面的狗吃掉的故事。

C.家狗一直都想吃麋麑,并非真的對它友好,而麋麑卻沒有看出來。

D.麋麑最后被外面的狗吃掉,這就用血的事實說明:麋麑要與狗友好是行不通的。

5.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2)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

參考答案:

1.D狎:親昵。2.A(都是結構助詞“的”。B代詞,那;副詞,多么。C助詞,陳述語氣;助詞,判斷語氣。D動詞,做;介詞,替。)3.B(名詞作狀語。A名作動,C數作動,D形作意動。)4.D(寓意分析錯誤,應該是諷刺那些得寵者“要有自知之明”。)5.(1)狗因為害怕主人,只得順從小鹿,一起玩得很好,但時刻舔它的舌頭(想要吃掉小鹿)。(2)野狗見了鹿非常高興而且惱怒,一起圍了上來把它咬死啃食,啃完的尸骨亂七八糟的拋在路上。

作者郵箱: minglong8866@sina.cm

[一個盛世的思想痕跡--唐代散文的特點與閱讀(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散文詩的特點

2.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3.散文的特點與寫作

4.論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5.描寫人物的散文的特點

6.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的特點

7.散文閱讀精選

8.煙波江上閱讀答案

9.古詩使至塞上閱讀答案

10.江上阻風閱讀答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 综合高清亚洲国产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Ⅴ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